《我撩到了死對頭》里說:“強扭的瓜不甜,但是解渴呀!”
從劇名到對話,示范視頻的“土甜”氣質預示著抖音“新番計劃2.0”的主要內容風格。今年6月10日,抖音開啟“新番計劃”參與通道,迄今為止總播放量已經達到232億次。
一集告白、二集推倒、三集成婚,寵溺無限、曖昧無限、雙重標準、“土味”對話和動作……
乍一眼望去,“新番計劃2.0”板塊中的大部分內容高度趨近于邁入工業化制作的甜寵劇。不僅是“抖音新番計劃”,在快手、微博、B站等平臺更新的豎屏微短劇,“甜寵”向趨勢也愈發明顯。
在“快節奏”、“提煉爽感及高甜內容”方面,豎屏短劇優勢明顯,但同時,受時長、畫幅所限,豎屏短劇的內容表達、畫面呈現一直有限,對于多人物的內容承載還比較十分吃力,目前更多是打造圈層IP,離精品故事IP的誕生還有一定距離。
2018年,從業者的視野是“豎屏內容一定會變成未來的一個主流方向”。在抖音、快手等短視頻以豎屏段子、影視剪輯、美妝、直播、生活分享等內容不斷刷新DAU(日活躍用戶數量)、MAU(月活躍用戶數量)時,豎屏內容對用戶的滲透力自不必懷疑,時隔三年,豎屏短劇依然值得期待嗎?在不同類型的創作方向上,豎屏短劇如何讓市場續存期待?
抖音“新番計劃”的兩部示范短劇《idol,跟我戀愛吧》《我撩到了死對頭》同為腦洞大開的高甜、高寵故事,內容方面,前者集合了重生、霸道總裁追愛、英雄救美、偶像幻想等元素,后者則包含了性別互換、替身、追妻火葬場等網絡熱梗,每集都是“高光”情節,比甜寵劇的高能打點更密集,一分鐘“虐妻”,三分鐘“追妻”,誤會不糾心,追妻的爽感也可以完整呈現。
11月2日,快手豎屏短劇《只是沒確定關系而已》登上熱搜榜,同時間段,快手另一部豎屏網劇《你的眼睛我的世界》以“偶像劇女主自帶buff有多絕”話題登上熱搜榜。截至當前,#只是沒確定關系而已#話題在微博上已經積累了2.3億閱讀量、3.9萬討論,在快手,該短劇的單集播放量早已突破千萬,“女A男A”“異能”“天降竹馬”等熱門小說、甜寵劇套路在微短劇中的應用只多不減,元素羅列之下,劇集高潮迭起,劇集的趣味性、可看性朝甜寵網劇方向流變。
和甜寵劇觀眾的看劇心理相似,豎屏短劇的觀眾大多也是在邊吐槽情節、臺詞、動作“土味”,邊“嗑糖上頭”,大呼“KSWL”中刷完全劇。然而在甜寵網劇邁入工業化,觀眾對劇集制作要求提升的同時,豎屏網劇在質感、服化道等方面的審美也在提升。相比于現代劇,古裝豎屏短劇在“精”和“美”方面的呈現還要略高一籌。
網紅、自媒體也在入局豎屏短劇創作,相比于追求工業化的網劇,豎屏短劇的創作門檻相對較低,更能吸引大批“野生”創作者入門。抖音古裝網紅“圻夏夏”和網紅錦超、鹿荼白、知竹、演員楊馥羽都合拍過微短片,但在故事創作和更新方式方面,圻夏夏的視頻更偏于短片而非短劇。B站UP主“御兒古風短劇”更新的豎屏短劇《人魚公主》《蓮殤》等在站內播放量最高達到13萬。雖然這些“野生”創作者們在細節處談不上有多考究,但是從畫面質感、場景選擇、服裝服飾、布光運鏡等部分來看,當下大多數古裝視頻創作者們在視頻中所呈現出的美感和完整度值得肯定。
在“小而美”方面,部分豎屏短劇無論是從故事創作還是畫面呈現來看,甚至都可以比肩一些甜寵網劇的制作。但同時,內容相近、風格相似等問題也是橫在豎屏短劇面前的一道坎。
不同于2012和2013年網生內容剛剛興起時大家的新鮮感和好奇心,在短劇數量井噴的當下,要想打造出第二個《屌絲男士》和《萬萬沒想到》可謂是難上加難。況且,當下我們所看到的豎屏短劇和微短劇,在靠近甜寵劇用戶興趣點的同時,打造出自身特點還是不多,這種情況不但出現在側重情感向的劇集,如《只是沒確定關系而已》中;同樣也出現在努力打造個人IP的創作者中,如“御兒古風短劇”。
而且,對于豎屏短劇而言,不僅是在故事內容、情節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同質化,在人設重塑方面,“酷颯”“強強”“不戀愛腦”“非完美角色”等設定同樣在當下的內容競爭中陷入了一定的同質化漩渦。當然,這種情況并非全是創作者造成的,在1到3分鐘的內容體量中,既要呈現觀眾偏好的內容,又要形成獨特的風格,本就不是易事,更何況除了篇幅所承載的流量有限之外,不斷入局的創作者也為這場競爭提高了難度。
在愛優騰芒四大長視頻平臺和抖音快手兩大短視頻平臺之外,MCN機構如大象映畫、春風畫面都是較早進入豎屏短劇創作的公司。網文平臺如米讀、中文在線與快手達成IP授權、短劇孵化等深度合作,影視傳媒公司開心麻花、華誼兄弟分別在喜劇、甜寵方向布局豎屏短劇。此外,還有藝人經紀公司如天海傳媒、廣告營銷公司如星之傳媒等同樣入局了豎屏短劇的制作,很多個人創作者也在同步分食豎屏短劇這塊蛋糕。
隨著創作者的增加,同質化內容和可代替的“競品”紛至沓來,豎屏短劇限于時長無法延長用戶觀看,IP打造上還在摸索,就導致一部微短劇在完結之后一般難以形成長尾效應,多數觀眾“笑完即走”。一位豎屏短劇創作機構的負責人告訴骨朵,他自己曾經也關注過一些豎屏劇,“但播出時的熱度下去之后就沒人提了”。
豎屏短劇的內容紅海尚未形成,只一塊甜寵和古風的蛋糕,不夠視頻平臺、MCN機構、影視公司、個人創作者們分食。
相比于小體量網劇,微短劇的體量更小、成本更低、制作周期更短、制作更靈活,準入門檻和創作自由度也更高。某創作機構負責人告訴骨朵,只需要一個半月便可以完成一部短劇從立項到后期制作的所有流程,而另一位負責人表示,在推送的內容吸引到一定量的流量后,就會收到企鵝號和愛奇藝的入駐邀請。
平臺看好短視頻流量并不奇怪,但在吸收短視頻流量的同時,還需要考慮到它的創作篇幅限制。取舍之間,平臺也在不斷調整內容的長度。為了培養用戶收視習慣,今年6月,騰訊視頻在首頁上開辟了一個每日定時更新、無間斷排播、以10分鐘左右一集為單位的中視頻短劇頻道。時至今日,已經更新了如《孽婚》《王爺你的面具掉了》《原來是太子妃》等多部劇集,集數大多在50集左右,古裝中視頻劇集《王爺你的面具掉了》單集播放量達500萬以上。
實際上,平臺對于微短劇的布局是大勢所趨。相對長視頻而言,豎屏短劇更符合當下很多人碎片化的觀看習慣,雖然豎屏短劇內容承載有限,在環境呈現、角色容量、故事破圈、想象空間的打造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阻礙,但豎屏短劇也有明顯的創作優勢。比如篇幅短小,便于濃縮精華、快速進入情節。除此之外,豎屏短劇的題材限制少,一些長視頻中無法用到的元素如穿越、穿身等,豎屏短劇中常常可以見到,比如豎屏短劇《這個少俠有點冷》就屬于快穿劇。
在形式創新方面,短劇同樣具有想象空間,比如打造單人演員主導的劇集。自去年張藝興推出了個人真人秀綜藝《歸零》后,今年8月,演員李現在今日頭條推出了第一部以單人明星為主導創作的迷你短劇《剩下的11個》,以6集每集6分鐘的劇集體量開辟出了短劇的新形態。
從18年第一部平臺主導的都市青春愛情喜劇《生活對我下手了》到當下創作向甜寵風向流變,豎屏短劇雖然長久未迎來破圈佳作,但短篇幅、短周期的制作更有助于劇集把握當下觀眾的口味以調整內容方向和情節設置,在“靈活性”特點的加持下,豎屏短劇在題材、人設、表達形式等方面都能提供更為新鮮的視角。
況且時至今日,豎屏短劇已經積累了不小的觀眾基礎,這是一塊可以吸引流量的大蛋糕,如果能夠增加它的“口味”,使其創作風向向甜寵之外的更大范圍內流變,相信豎屏短劇的未來依然大有可為。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骨朵網絡影視”(ID:guduowlj),作者:瘋兔子,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