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過去,告白未來。山海遠闊,向新而行。”
就在今日,王小川宣布卸任搜狗CEO,并表示從今天開始,搜狗融入騰訊大家庭,向新而行,共赴山海。
這也意味著,自去年7月始至今長達一年之久的騰訊“收狗”一事,最終劃上了句號。
搜狐退出,不保留搜狗的任何權益;搜狗退市,從一家美股上市公司成為了騰訊間接全資控股子公司;搜狗原有搜索、AI、輸入法等業務和瀏覽器、閱讀等產品會和騰訊PCG同類產品并軌、團隊合一......
過去很長時間,搜狗究竟姓什么,是姓張,還是姓王,一直是圈內熱議的話題。時至今日,終于有了最終答案——搜狗姓馬。
但即便如此,馬化騰還是沒能等到王小川。
在王小川的內部信中,王小川正式告別搜狗。
這意味著,搜狗并入騰訊,但王小川并未選擇一道入職。名義上他接受了顧問這種虛銜,實質上即為離開。
一方面,作出這種決定,對于王小川來說,并非易事。
沒人不知道王小川對搜狗的感情。
對于過去20年,將所有的愛與精力都放在搜狗上的王小川而言,沒有什么比搜狗重要,無論是前老板張朝陽,還是對手周鴻祎,都曾被迫讓步。
“搜狗就是我老婆。”王小川的這句話,正是其一路帶領搜狗在風云變幻的互聯網江湖中成長的真實寫照。
另一方面,也沒人不知道馬化騰對王小川的賞識。
2013年周鴻祎都已經搞定了張朝陽,要把搜狗并入到360。
就在臨門一腳的關鍵時刻,從首都機場到東門最多不過一小時車程,王小川給馬化騰撥通了一個電話。電話中,雙方當場就談下了騰訊戰略投資搜狗的基本條款,成功截胡周鴻祎。
事后有人問騰訊為什么入股搜狗,馬化騰說:
首先騰訊特別看中優秀的團隊,尤其是像搜狗一樣,在如此不利的環境下做出成績非常不易。
這句話指的是搜狗優秀的團隊,實際上就是看中了王小川。
是的,在彼時BAT三巨頭的時代中,幾乎所有的北京互聯網從業者,都認為王小川這個璞玉式的人才就是那個變量X。
王小川倒向哪兒,哪兒都有極大的可能成為第一。
在入股搜狗之后,馬化騰給了王小川最大程度的支持,不僅是騰訊拿出包括微信等在內的資源開放給搜狗,馬化騰個人也同樣帶貨搜狗。
2018年,搜狗錄音翻譯筆首發。馬化騰直接表態:下了單買個支持下!
可見,馬化騰對王小川的“寵愛”。
但在搜狗并入騰訊之后,王小川最終還是選擇離開。
畢竟時事易已。
搜狗在互聯網江湖中的地位,早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發展,而逐步偏離舞臺中央。要知道在古早互聯網,搜狗一直被業內視為第二梯隊的領頭羊。
現今,互聯網第二梯隊的市值門檻已然攀升至500億美金,搜狗退市前整體作價僅為35億美金。
對于騰訊而言,搜狗雖然是個不錯的優質資產,但在并入之后的現在,也給不了過高的權重,只是將搜狗的主要業務整合給PCG事業群。
亦在今天,騰訊成立信息平臺與服務線,負責人為騰訊公司副總裁殷宇,后者向PCG總裁任宇昕匯報。
換句話說,王小川如果不離開,即便他成為騰訊這塊業務的負責人,對應的職位即騰訊副總裁,需要向任宇昕匯報。
這顯然,不能匹配王小川的江湖輩分。
作為互聯網最為優秀產品經理之一的王小川,本身在外界眼中一直是對標張小龍的。
王小川以一個技術極客的身份,在一個媒體基因的公司里,做出了一個技術公司。為了方便處理日常工作,他把家都搬到了五道口,就這樣守在清華東門,一守就是近20年。
另一位技術極客張小龍,則賴在騰訊的廣州研究院,甚至連每周要去深圳參加例會,都以“起不來”為借口不去。最后逼得,馬化騰每星期都派車來接張小龍,直到他再也找不出任何借口。
曾幾何時,兩人一度被外界視為多少都有些“功高震主”的意思。
王小川的競爭對手,也一直都是李彥宏,無論是從PC時代的搜索,還是到移動互聯網時代的AI。
況且任宇昕也跟王小川同一個中學,彼時在校的名聲還比不過王小川。
王小川,名副其實的少年天才。
左二王小川左三陳磊
他在中學時期,在匈牙利1996年信息奧賽上拿了第二名。第四名的陳磊,現在是拼多多CEO。
他中學的同桌好友陳睿,現在是B站的董事長。更別提王小川在清華時,那批跟他一樣在后來的互聯網中攪動一番風云的同學了。
但如此風流,俱往昔。
對于王小川而言,在搜狗并入騰訊時,離開未必不是最好的選擇。
天眼查顯示,王小川名下共有3家公司注冊成立于2021年,分別為北京伍季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五季健康咨詢有限公司、北京伍季信息技術合伙企業(有限合伙),3家公司疑似實際控制人也均為王小川。
正如其在內部信中宣告的那樣,此后二十年,他或將涉足生命科學、醫療健康等領域。
王小川明白,屬于自己的搜狗已經離開了,屬于自己的高光時代,也已經遠去了。
于是他轉身離開一線。
這個曾被廣泛認為是繼張朝陽、馬云、李彥宏、馬化騰等初代互聯網創業者之后的第二代領軍人物,最終下了牌桌。
是王小川不努力嗎,不天才嗎。
當然不。
PC時代的圈內曾常常有這樣一句玩笑話:
能夠生產出核武器的國家有5個,但能夠開發搜索引擎的國家只有4個。
彼時的技術天才們用這句話來比喻互聯網搜索技術的難度,做搜索,也是當時技術天才們的最大信仰。
但幾年時間后,搜索本身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就沒了主流地位。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AI藍媒匯”(ID:lanmeih001),作者:葉二,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