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企業融資難題,轉貸應急機制發揮著重要作用。重慶市財政局介紹,今年1到7月,我市已為834家企業辦理了轉貸資金79億元,節約融資成本超過2億元。
位于巴南區的信奇機械,是一家研發和生產新型建材設備的小型企業。從2016年開始,由于銷售規模不斷擴大,企業向銀行貸了1200多萬元作為流動資金。可每當到了年底,企業需要還上這筆錢時,資金卻被壓在貨款和原材料中。這時,中小微企業轉貸應急機制,解決了企業資金周轉的燃眉之急。
“企業自籌10%的資金,其余90%的資金由應急轉貸平臺提供,先把銀行的錢還回去。之后平臺要求銀行在5個工作日之內,把這筆還回去的資金,重新貸給企業,用于流動生產經營。等于應急轉貸平臺的資金,給我們做過橋資金用,幫助解決流動資金的問題。”重慶信奇建材機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長張信聰介紹。
中小微企業轉貸應急機制,是由政府出資設立轉貸資金池,為企業向銀行“借新還舊”的一項創新政策。重慶從2016年開始推行該政策。
市財政局介紹,今年以來,重慶對中小微企業轉貸應急政策進行了擴容提質,包括:聚焦重點產業,將制造業中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單筆轉貸資金使用額度由3000萬元提高至5000萬元;擴大支持范圍,將個體工商戶單筆30萬元以上的經營性貸款納入市級轉貸資金支持范圍,單戶使用金額最高不超100萬元。
來自市財政局的數據顯示,今年1到7月,我市已為834家企業辦理了轉貸資金79億元,節約融資成本超過2億元。
市財政局金融處處長戴學鳳表示,下一步,市財政將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個體工商戶的轉貸支持力度,持續優化提升轉貸平臺功能,營造良好的融資環境,幫扶中小微企業緩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重慶商報-上游新聞記者 孫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