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希諾在半年報中表示,隨著現有研發項目的陸續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公司預計未來三年(2020年-2022年)將要投入9-12 億元,研發投入將使經營虧損持續增加。
唯一A+H疫苗股康希諾“不差錢”了,但是康希諾離盈利還有多遠?
8月23日下午,“新冠疫苗第一股”康希諾-U(688185.SH)發布了A股上市以來首份定期報告。報告顯示,2020年上半年,康希諾實現營業收入402.96萬元,較去年的190.59萬元增長111.43%,虧損額達1.02億元,虧損幅度同比擴大46.65%。
8月24日,A股康希諾-U和H股康希諾生物-B(06185.HK)雙雙低開,盤中一度跌至303元/股和190.6港元/股,跌幅分別達13.18%和5.26%。截至下午收盤,康希諾-U報收308.39元/股,下跌11.64%,總市值為763.11億元,康希諾生物-B則報收191.6港元/股,跌幅為4.77%,總市值為474.11億港元。
“不差錢”的康希諾
雖然實現了翻倍增長,但康希諾的營收仍不及虧損的的零頭。
虧損也是康希諾成立10年間的常態。根據康希諾的招股書,2017-2019年,康希諾營業收入均不超過300萬元,分別為18.72萬元、281.19萬元和228.34萬元,虧損額度分別為6445萬元、1.38億元和1.57億元。
康希諾的虧損主要源于高企的研發費用。上半年康希諾的研發費用為1.08億元,同比增長87.64%,并且這遠遠不是康希諾研發投入的盡頭。
康希諾在半年報中表示,公司主要研發項目在報告期內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隨著現有研發項目的陸續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公司在研發人員薪酬、耗用物料、儀器設備、檢驗測試等方面將進行持續性的投入,預計未來三年(2020年-2022年)將要投入9-12 億元,研發投入將使經營虧損持續增加。
不過一直虧損的康希諾目前并“不差錢”。
8月13日,康希諾正式登陸科創板,每股發行價為209.71元。雖然上市首日康希諾最終僅報收393.11元/股,漲幅僅為87.45%,遠沒有達到“中一簽賺30萬”的預期,但是二級市場的表現并沒有影響到“二次上市”給康希諾帶來的收益,遠超預期的募資金額,為康希諾今后的研發備足了“燃料”。
根據康希諾官方公告,此次回歸A股上市,向社會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2480萬股,每股發行價為209.71元,募集資金總額為人民幣52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后實際募集資金凈額為49.79億元,其中超募資金金額為39.79億元。
康希諾相關負責人8月24日回復時代財經表示,“募集所得資金肯定還是要用到更多的創新疫苗的研發生產當中。”
8月21日,康希諾H股發布公告表示,截至6月30日,公司在首次公開發售所得款項中約6.83億元仍然尚未使用,其中有4.2億元原計劃用于MCV疫苗的研發和商業化,康希諾建議將這部分資金轉為用于先進技術、在研疫苗及生物制品的合作、許可及引入,在研疫苗的開發,以及收購與疫苗及生物制品相關的優質資產。
在A股獲得的超募資金的一部分,會被投入到MCV疫苗的商業化中,另外還有29.9%的超募資金(11.9億元)會被作為永久補充流動資金,用于公司與主營業務相關的生產經營活動。
新冠疫苗定價幾何?
今年以來,默默搞了10年研發卻仍然沒有產品上市銷售的康希諾一夜之間名聲大噪,百度搜索指數急速飆升,這都歸結于新冠疫苗的研發。
8月16日,中國軍事科學研究院陳薇院士團隊及康希諾聯合申報的新冠疫苗(Ad5-nCoV疫苗)專利申請已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專利權,這是我國首個新冠疫苗專利。
在所有在研新冠疫苗中,康希諾的Ad5腺病毒載體疫苗一直是關注度最高的新冠疫苗之一。根據康希諾在半年報中披露的信息,該疫苗于今年3月獲批進入臨床,開展一期試驗并達到主要臨床終點,4月開展的二期臨床試驗共計完成508個志愿者的注射工作,相關臨床數據也于6月獲得。
根據時代財經了解,因為國內疫情目前得到基本控制,沒有開展三期試驗的環境條件,所以康希諾新冠疫苗的三期臨床將會在國外進行。但截至8月18日,疫苗三期臨床試驗尚未正式開展。
雖然疫苗尚未正式落地,但新冠疫苗的定價問題早已成為討論熱點。
8月22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科技發展中心主任、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工作組組長鄭忠偉在央視節目中表示,新冠疫苗屬于公共衛生產品,其定價不能以市場的供需矛盾作為定價依據,只能以成本作為定價依據。對于新冠疫苗未來的市場定價,比之前預計幾百塊錢一針的價格要低。
就新冠疫苗的定價問題,康希諾對時代財經表示,目前沒有對新冠疫苗價格進行指導的相關正式文件頒布,疫苗的定價要視疫情的發展情況和國家的整體規劃而定。
“我們也都清楚,新冠疫苗不會是一個商業化的產品,因為它關系到全世界的公共衛生安全,到時候還是需要國家來統一規劃。”康希諾相關負責人說。
凡德投資總經理陳尊德8月23日接受時代財經采訪時提出,新冠疫苗的需求量非常大,以至于政府采購價格并不會對公司的收入造成太大的影響,而且疫苗的成本主要來源于前期開發投入,產品本身的生產成本比較低,即使定價比較低也能獲得高毛利率。
盈利問題待解
康希諾在招股書的風險提示中特別指出,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上市規則》的有關規定,如果康希諾在上市之日起第4個完整會計年度,經審計的扣非凈利潤仍然為負數,并且營收低于1億元(含被追溯重述)就有可能觸發退市條件。這意味著,未來4年里產品銷售對于康希諾來說尤為重要。
時代財經在此前的報道中分析過,新冠疫苗雖為明星產品,但難以成為康希諾未來的主營產品。康希諾能否在未來4年內實現盈利,主要還是要看預計在今年內可以獲批上市的兩款腦膜炎結合疫苗MCV2(擬用商品名:美奈喜)和MCV4(擬用商品名:曼海欣)。(點擊查看相關報道)
相較于傳統的多糖疫苗,結合疫苗具有免疫持續時間長、可形成免疫記憶以及使用不受年齡限制等特點,在發達國家結合疫苗已經取代多糖疫苗成為腦膜炎球菌疫苗的主流。
康希諾在半年報中表示,國內的腦膜炎球菌疫苗市場將隨著結合疫苗的推出而迅速增長,MCV2有望進入國家免疫規劃成為免疫規劃疫苗,MCV4則將在非免疫規劃疫苗市場中占據較大市場份額。MCV2和 MCV4將面對不同客戶群體,涵蓋市場上不同的接種需求。不過康希諾方面向時代財經坦言,上述兩款疫苗目前正在進行批準前的現場檢查準備工作,至于何時可以獲得批簽發,則沒有準確的時間預期。
知名健康博主、醫學專業審稿人吳曉昇8月24日回復時代財經表示,疫苗的前期研發時間比較長,有的可以長達數10年。而完成注冊,申請到正式獲批,投入市場量產的時間決定因素很多,比如材料的齊全、產品需求的緊迫性、審批部門的工作效率等,快的話可能一個月,長的話可能要3-6個月。
康希諾目前有16種在研疫苗產品,涵蓋13個疾病領域,但除去埃博拉疫苗(Ad5-EBOV)、MCV2、MCV4以外,其余在研疫苗均未進入到臨床三期階段。
陳尊德表示,“疫苗的開發周期非常長,三期通過的難度比一期和二期更大,研發失敗的風險很高。從投資的角度來說,疫苗的業績穩定性不如醫療器械、醫療耗材等行業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