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是一個敏感的月份,6月的某一天更是敏感中的敏感日,然而就在那個敏感日,小藍單車的官方公眾號推送了一個找坦克的活動。當時我所在的微信群里便有人直斥小藍單車這一活動是作死。事后來看,確如一些人所言,6月的那次“作死”的營銷事件幾乎成為了小藍單車走向毀滅的致命轉折點。
“從6月份開始,仿佛小藍單車受了詛咒,一筆大融資和一次潛在并購機會被影響。資本市場急轉直下,我跑遍了上百家基金,得到了無數關于產品和團隊的稱贊,但這一切都沒有換來一筆資金。”李剛在信中這樣表述。
雖然無法確定那次營銷事件是否成為了資本市場拋棄小藍單車的直接原因,但兩者之間的深層次聯系卻是無法否認的。作為個體來說,率性而為倒也無礙。作為企業法人來說,規避政治風險理應是企業運營中最基本的必備素質之一。這其實也是對企業負責、尤其是對資本方負責的表現——沒有什么比政治風險更能讓資本后怕的了,尤其是在中國。
小藍單車6月3日事件已經過去很久了,不合適的宣傳,對企業來說是致命打擊。小藍單車的教訓,希望其他企業能夠吸取這個教訓,避免重蹈覆轍?,F在小藍單車被收購,希望能夠繼續押金問題,讓用戶拿回應得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