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百度旗下昆侖芯片業務成立獨立新公司——昆侖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百度芯片首席架構師歐陽劍出任昆侖芯片公司CEO。
據了解,昆侖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原為2011年就成立的星云融創(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在6月24日進行了更名,新增股東包括寧波梅山保稅港區奧聞投資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蘇州元禾璞華智芯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等多家公司,注冊資本由約1427萬元人民幣增至約1661萬元人民幣,增幅約16%。股東信息顯示,百度(中國)有限公司現持股比例約76%,為最大股東。
此前,百度在第一季度財報中披露,芯片業務百度昆侖于今年4月完成第一輪融資,融資后估值為20億美元。該芯片旨在優化AI工作負荷及完善云成本結構。據了解,領投方包括CPE源峰,投資方包括IDG、君聯、元禾璞華等。
百度昆侖AI芯片是百度自主研發的通用AI處理器。接近百度人士表示,百度早在2010年開始就已使用FPGA做AI架構的研發,2011年開展小規模部署上線。
公開資料顯示,百度在2018年發布自主研發的AI芯片——百度昆侖,2019年流片成功,2020年量產。目前,昆侖1已經量產,在百度搜索引擎和百度智能云生態伙伴等場景部署。據了解,目前正在研發中的昆侖2將于2021年下半年實現量產,其性能比昆侖1再提升3倍,并將部署在搜索、工業互聯網、智能交通等業務領域。
昆侖芯片的特點在于通用、易編程、高性能、自主可控。具體而言,通用性是指可以支持AI應用和場景;易編程指的是可構建軟件生態護城河;高性能指的是可支撐AI應用突破新可能;自主可控,在降低使用成本的同時也讓過去被“卡脖子”的技術問題得以緩解,這也是最主要且必要的。
除了昆侖芯片外,百度還研發了鴻鵠語音芯片,該芯片是專門為智能家居語音交互、智能車載語音交互,以及智能物聯等場景設計的超低功耗遠場語音交互芯片。在百度的AI布局,百度昆侖芯片使得百度大腦具備了更完備的軟硬一體化能力,形成了從芯片到深度學習框架、平臺、生態的AI全棧技術布局。
此前,一位百度高管曾透露,百度的AI芯片昆侖已經在百度自己的搜索引擎和生態里使用,納米的昆侖2芯片預計將在今年下半年實現量產。
在產業化落地方面,今年4月23日,百度在湖北宜昌點軍區創建“百度智能云-昆侖芯智能生態中心”,并計劃投建由百度昆侖芯片搭建的人工智能算力中心。這也是百度昆侖芯片生態首次產業化落地。
看上去,百度獨立芯片公司的路徑或與此前拆分成立小度科技類似。去年9月,百度宣布旗下智能生活事業群組業務(小度科技)完成了獨立融資協議的簽署,百度公司對小度科技仍然擁有絕對控制權,當時IDG資本也參與了跟投。按照計劃,小度科技尋求在科創板上市。
汽車行業目前正面臨全球芯片短缺的問題,成立獨立的AI芯片公司,也有望與無人駕駛汽車軟硬件等造車業務捆綁在一起。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表示,如果百度要向汽車制造商供應自動駕駛AI芯片,其技術研發難度更大。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IHSMarkit估計,2020年全球車載半導體的規模約為380億美元,但在全球超過4000億美元的半導體總收入占比中不到10%。
從行業來看,國產化芯片的發展正在提速。目前包括阿里巴巴、騰訊和百度在內的互聯網巨頭都在積極推動自主研發的芯片技術。今年年初,騰訊投資的AI芯片公司燧原科技獲18億元人民幣C輪融資,研發高性能AI云端訓練和推理芯片;早在2019年,阿里巴巴也推出了其首款支持人工智能的芯片。
電子元器件是支撐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的基石,也是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的關鍵。百度加速布局芯片的消息正值國家大力推動電子元器件行業自主研發技術發展之際。工信部1月29日發文稱,到2023年我國將發展15家收入達到100億元規模的電子元器件龍頭企業,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企業。(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