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9年我國餐飲市場規模突破4.6萬億元,同比增長9.7%,高于整個消費市場8%的增幅;后疫情時代,2021年1—4月我國餐飲收入達13972億元,同比增長67.7%。我國的餐飲行業正穩步回暖,規模和空間依然巨大。
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年輕消費者已成為餐飲市場消費的主力軍,尋求新鮮感、追求吃喝一體的消費模式,潛在影響著餐飲行業的運營模式,使得餐飲品牌越發重視消費者的消費體驗感。
同時,隨著新茶飲市場的持續火爆,也一定程度上帶動了餐飲中“飲”的發展。以往對于餐飲品牌來說,“餐”是主體,“飲”是配角,各餐飲門店的飲品產品多以價格透明、缺乏創新的成品型碳酸飲料、果汁或者簡單的自制飲品,如酸梅湯、現磨豆奶、鮮榨果汁等為主,而這些大同小異的飲品對于如今的消費者來說已無法帶來記憶點和滿足感。近幾年眾多餐飲品牌對飲品的認知發生變化,開始意識到“飲”和“餐”有著同樣重要的地位,開始積極尋求“餐+飲”的新模式。如望湘園、花家怡園、大肆擼串、譚鴨血火鍋、紅唇、原麥山丘、仟吉等近百家連鎖餐企已經在“深度合作”新式飲品。
業內人士認為,餐飲企業集體盯上了餐+飲賽道,必將引發一輪餐飲行業模式創新的海嘯,未來幾年將是餐+飲的黃金時代。
從消費的角度來看,“餐+飲”的模式能夠滿足消費者組合式消費的需求。菜品是餐飲品牌的主營產品,企業會把主要精力放在提升其價值感上。然而如今菜品、小食的創新越來越難、同質化也越來越嚴重。作為餐飲門店重要消費部分的飲品,便成為各品牌帶動消費、避免同質化競爭的創新重點之一。若能提供與菜品相搭配的特色飲品,便能給消費者帶來不一樣的體驗感。與成品包裝飲品相比,獨具特色的自制飲品,不僅能夠吸引顧客、提高客單,還能提升餐廳的盈利點、形成自身的競爭力。但是,目前大多數餐飲品牌缺乏的就是具有競爭力、能夠引爆市場的爆款飲品。
對此,有業內人士建議,開發定制化產品。餐飲飲品需要和其餐食一樣,具有穩定的出品品質、健康的選材、豐富的消費體驗感、足夠吸睛的高顏值、記憶性的美味以及解渴、味蕾刺激等功能屬性和社交屬性,實現多方面的個性化、差異化和創新。同時,還應獨具自身品牌特色,增加新的機會和競爭力,提升門店銷售利潤,甚至成為品牌的標配。
尋找與品牌匹配的產品。“餐”與“飲”的搭配很考究。一定程度上,“飲”與品牌原有的“餐”有一定的捆綁關系,飲品的定位就是“餐”的定位的延續。符合品牌本身特點的飲品需要與餐飲整體品牌的文化和特色相匹配。
產品需匹配相應場景,針對這些不同特點的佐餐場景、時間段和訴求,需要搭配不同功能細分的飲品,如解膩提鮮、滋補養胃、清火解辣、助消化、提神等。而針對消費趨勢,應更符合健康、天然、無添加、時尚、個性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