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消息,近日,自如如研究院攜手新華網共同調研編撰的《2021中國城市租住生活藍皮書》(下稱《藍皮書》)正式發布,《藍皮書》調研顯示,隨著人口流動帶來的長租房需求增長,租客、業主的居住理念迭代,預計在2030年中國租房人口將達到2.6億,住房租賃市場規模近10萬億元,迎來行業發展的“黃金十年”。
《藍皮書》數據顯示,對于如何租到稱心如意的房子,有65%的租客選擇“機構化長租房”,位列首位,不少受調租客表示,經歷過疫情影響時期,選擇機構化長租房居住體驗相對穩定,生活服務也更加全面,同時APP等線上工具讓找房更方便迅速。
而對于租房時長,《藍皮書》調研顯示一線及新一線城市租客租房時間正在變長,已有75%的租客租房時間超3年,其中12%的租客已超10年。面向未來的租房意愿,51%的租客表示可接受租房5年以上,18%的租客愿意租房10年以上。
值得提出的是,隨著年輕人“租購”意愿更趨理性,58%的城市租客表示通過租房結婚來完成“小家”。而在機構化長租房租客中,對租房結婚的接受程度更高,達83%。
《藍皮書》調研發現,當前業主群體正趨于年輕化,自如近兩年的新晉業主中,“80后”占比已達32%。2021年全國重點城市的房屋平均出租周期為45天。以北京市場兩居室為例,“業主直租”約70天,中介出租約43天,自如等住房租賃企業約15天。
另一方面,《藍皮書》調研顯示,2016-2020年間,業主平均托管時長約4年,但尋求5年以上托管的業主比例有所提高,從2016年的33%提升至2019年的52%。即便在2020年行業受疫情影響,這一比例仍與疫情之前持平。
與此同時,《藍皮書》調研發現,當前住房租賃供給仍是存量供給為主,而租賃住房的房齡20年以上占比達65.3%;30年以上占比達27.3%。其中,約40%存在質量、環境、配套錯配等問題。此外,居住產品的“質”和服務體驗的“質”也需要同步提升,其首先是不斷建立和維護市場清朗環境。《藍皮書》調研發現,在北京受調租客中,有43.8%曾遇到不良中介。
另一方面,市場規模提高,意味著未來機構化長租房占比將大幅提升。《藍皮書》調研發現,當前我國機構化長租房占比不足5%。綜合國際經驗來看,中國人民大學國發院城市更新研究中心主任秦虹認為,未來10年內,通過培育樣板機構,打造中國特色的城市居住租賃模型,在大力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的同時,提高機構化長租房占比,尤其在一線重點城市達到15%以上,對承接租賃需求,推動行業長效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