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充滿了無序性的擴張競賽,建立在新能源汽車需求尚未爆發的基礎上,最后終于免不了供過于求的命運,大量充電樁因利用率低不得不閑置。同時,還伴隨著充電樁建造標準不一、質量參差不齊、各家運營商惡性競爭大打補貼價格戰搶占市場等副作用。后來,國家針對亂象更改充電樁建造標準,增速又陡然回落。
燒錢過后,一地雞毛,充電樁運營市場也落下了后遺癥。不久前,國家電網(山東)電動汽車公司發布聲明稱,年內個別充電運營商引入野蠻資本大搞1分錢充電、0服務費等低價促銷和惡意競爭,嚴重擾亂了山東區域正常充電市場秩序。
目前,國內充電樁運營商可分類為國資電網龍頭如國家電網、民營電力設備企業如特來電、星星充電和整車企業如比亞迪、特斯拉等。2020年,特來電、星星充電和國家電網三家的總市場占有率已經達到68.4%,前8大運營商的總市場占有率則達到了88.9%。充電樁運營市場有開始往龍頭集中的趨勢。
不過,從長遠來看,充電樁這項被納入新基建的基礎設施,大范圍推廣后,勢必也要承擔讓利于民的責任。參照三大通信運營商上網的“增速降費”措施,充電樁運營商的利潤空間也將會拉薄。就此來看,國有企業會比民營企業更加具有優勢。
相較而言,上游充電樁設備制造商盈利更為穩定,也更加能吃到新能源汽車需求爆發帶來的增長紅利。充電樁設備成本構成中,充電機占比最大,為51.8%。而充電機中的技術關鍵是IGBT(絕緣柵雙極晶體管),因為技術難度較高,這一領域目前主要是進口商的天下。除IGBT外,其他領域的設備大部分已具備國產能力,技術壁壘不高,競爭差異性也較小。
目前充電樁整機制造商領域主要有特銳德、許繼電氣、國電南瑞、和順電氣、科士達等。受此前政策補貼影響,這一細分領域涌入了眾多玩家,在價格戰下,行業的毛利率逐年下滑。特來電、星星充電等充電樁運營商通過燒錢加大投入擠走了部分競爭者,但充電樁整機制造商的競爭格局卻依然分散化。
3、實現充電自由還有多遠?
供電對新能源汽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面對充電樁的不完美,人們總是在窮盡辦法獲得供電自由,“換電”模式應運而生。
相比電樁充電模式,換電模式明顯更為方便快捷。換電模式是指,將電動汽車和電池拆分,當新能源電動車電池電量不足時,拆下舊電池換上新的滿電電池,通常這一過程至需要3-5分鐘,與燃油車的加油時長無異??梢詷O大解決充電樁充電時間長,換電速度慢等問題。
同時,因為動力電池一直在新能源汽車成本中占比較大,換電能夠通過車電分離的方式降低購車成本。
不過,換電模式推廣起來,也有不小難度。一方面是,電池標準不統一。作為核心競爭力衡量標準之一,電池一直是各大新能源車企的重要武器。統一動力電池技術標準,對整車廠商而言意愿并不大。
另一方面,則是換電站的成本較高。換電只是解決了充電過程中時間長的問題,但并沒有解決供電場地問題。充電需要固定的充電樁,換電也需要固定的換電站。一般單個換電站投入成本在300萬元左右,要滿足換電需求頻率,與充電樁一樣需要考慮單位半徑覆蓋密度問題,這對運營商的投資與運營成本來說都是一個不小的考驗。
截至今年6月,國內換電站保有量為716座。充電目前還是新能源汽車供電的主流方式。但想要靠充電實現新能源汽車用電自由,還需要提高充電樁充電效率。
目前,新能源汽車充電可分為快充與慢充。想要降低充電時長提高充電效率,增加直流大功率快充的充電樁是關鍵。這同樣存在技術難度,一是現有充電樁無法普遍實現大功率,二是需要有能夠承載大功率的適配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