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長沙海關報送的湖南自貿試驗區海關監管創新舉措“進口轉關貨物內河運費不計入完稅價格的審價創新模式”獲海關總署備案授權試點,將在湖南自貿試驗區岳陽片區率先開展。該模式為長沙海關自主創新舉措,且是全國首創。
湖南自貿試驗區獲批設立后,長沙海關堅決貫徹落實海關總署部署要求,全力支持“三高四新”戰略實施,圍繞海關職能和各片區發展實際加強制度創新,積極落實國務院批復的《總體方案》和省內《建設實施方案》121項改革事項、321條落實舉措。截至目前,長沙海關牽頭事項已實施率達到了75%,提前達到自貿試驗區設立一周年改革試點任務實施率達70%的要求,跑出了海關“加速度”。
助力打造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方面,長沙海關牽頭實施的4條已落地見效。積極落實中非合作論壇成果助力非洲優質非資源性產品進口,8月4日首批產自盧旺達200公斤干辣椒以全國通關一體化方式順利抵湘,這也是非洲干辣椒首次輸華。預計5年內,盧旺達供應商將向湖南出口干辣椒5萬噸。全力做好第二屆“中國-非洲經貿博覽會”服務保障工作,截至8月26日,已完成24個國家(地區)246家參展商備案及其展品清單錄入,大大超過首屆博覽會備案數量;出臺《長沙海關第二屆“中國-非洲經貿博覽會”監管工作方案》,將為“第二屆中非經貿博覽會”提供一攬子便捷通關政策,方便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領略非洲產品風采。據統計,1-7月,湖南自貿區對非進出口總值22.7億元,同比增長達1倍。其中長沙、郴州片區對非貿易額增勢迅猛,分別增長1.4、2.9倍,開啟湘非深度合作新局面。
助力打造長江經濟帶和粵港澳大灣區的國際投資貿易走廊方面,長沙海關提出“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口岸和湖南地區通關監管一體化”,通過全面推行“全國通關一體化”模式,積極開展跨省通關,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口岸和湖南地區在運輸、通關、檢驗、監管等方面進行區域通關合作,力爭湖南城市群與粵港澳大灣區口岸實現跨關區一體化對接互認,為湘粵港澳走廊通道降本增效,加快湘粵港澳形成互補互助的區域合作分享機制。自湖南自貿試驗區獲批至今年8月底,長沙關區與粵港澳大灣區通過一體化通關模式已申報報關單47938票,貨值816558.56萬美元,貨運量55.9萬噸。8月份,長沙海關關區出口整體通關時間縮至0.4小時。
此外,長沙海關積極探索郵、快、跨業務集約式發展新模式,促進新業態發展。扎實推進國際郵件、國際快件和跨境電商業務同場監管新模式創新舉措落地實施,豐富郵政業務,提高監管效能,優化通關模式,拓展“水陸空郵”四路開放型經濟發展平臺,率先在中部地區實現郵件、快件、跨境電商三種業態同場監管,兼容郵、快、跨三種不同業務類型的機檢流水線自動分揀,日均處理能力顯著提升,擴容增量6倍,效率提升3.1倍,發展新業務規模性、效益性凸顯,促進了跨境電商產業向長沙聚集。推進跨境電商B2B出口監管試點和以企業集團為單元的加工貿易監管改革試點,已在機場、星沙、郴州等3個關區37家企業推行跨境電商B2B出口監管政策,成功為藍思集團成員企業藍思科技(長沙)有限公司、藍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辦理首起企業集團加工貿易監管改革業務。
一年來,長沙海關堅決貫徹落實海關總署部署要求,全力支持“三高四新”戰略實施,圍繞海關職能和各片區發展實際加強制度創新,積極落實國務院批復的《總體方案》和省內《建設實施方案》121項改革事項、321條落實舉措。截至8月底,長沙海關獨立/牽頭承擔事項已推進實施13項、15條,已實施率達到了75%,提前超越5月24日省委省政府對調度考核70%的任務目標。如實施的綜保區非保稅包裝材料循環利用監管模式,目前已陸續在長沙、岳陽、郴州3個自貿片區的綜合保稅區19家企業適用,累計便利登記循環進出1917批次,據企業測算節約成本達650多萬元。
“下一步,長沙海關將繼續認真落實海關總署工作要求,積極突破實施難點,不斷擴大落地戰果,加快推進自主創新事項實施,持續高效推進湖南自貿試驗區建設。”長沙海關關長、黨委書記李全表示,爭取在湖南自貿試驗區建設上貢獻更多海關力量。 (向尚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