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周口發布《周口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發布指揮長3號令》——從許昌、開封、鄭州等方向下泄過境周口市的洪水流量將達每秒1000~1200立方米,嚴重超出賈魯河承載流量200立方米。
據分析研判,周口市賈魯河將會出現漫堤的危險。隨后,周口將防汛四級應急響應提升為一級應急響應,并要求扶溝、西華等地,緊密結合各自實際,動員組織人員快速轉移。
指令發出后,周口市西華縣迅速行動,3.5小時內轉移了10萬多名群眾。近日,隨著連日來逐漸放晴的天氣,安置點的人們也開始有了笑臉……
安置點里有空調,可供給熱飯,每天兩次消殺
青華中英文學校是西華縣一處較大的安置點,目前,里面有2500多名安置群眾,其中大部分為當地紅花集鎮村民。
該安置點相關負責人西華縣紅花集鎮副鎮長王淑潔介紹,此次被安置的人員均被安排到該校4棟學生宿舍、2棟教學樓中,河南商報記者觀察發現,每個宿舍可以同時容納6到12人不等,部分宿舍更配備有空調。
“青華中英文學校安置點目前已經可以正常供給熱飯。”王淑潔說。
除了保障安置人員能吃好住好外,安全防疫問題也是該安置點目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安置點不僅正常配備24小時醫療安保人員,我們還組織了部分工作人員,對整個安置點進行每天兩次的正常消殺,切實保障受災人員的安全問題。”
全國各地的志愿者都來幫助“胡辣湯”
7月26日,河南商報記者來到校園里時看到,頂著烈日,送飯、搬運物資的,大多是身穿紅馬甲的志愿者,他們中有來自當地的老鄉,也有來自江西、遼寧、內蒙古等全國各地的熱心人。
對河南息縣彎柳樹志愿者協會會長尹子文來說,這幾天發生的事情,可能讓他終生難忘。
“我是江西人,20日來到西華縣,當時去紅花集鎮幫助他們做鄉村振興方面工作,沒想到趕上這次汛情了。”尹子文說,沒多久,鎮里就接到要轉移群眾的通知,隨即,他當起了志愿者,開始協助轉移工作。
21日當天,青華中英文學校就來了近千名安置群眾,除了當地干部,志愿者就只有尹子文一人。如何讓安置點有序起來,成了工作的重中之重。
尹子文說,當時下著蒙蒙細雨,他站在操場上開起了動員會,號召安置群眾里18~45歲的年輕人一起來當志愿者。讓他沒想到的是,在他的動員之下,不一會兒,就有幾十個人舉手,“如今村里的年輕人很少,我能看到的年輕點的人都舉手了,有70多歲的老大爺也要加入志愿隊,雖然我們最終沒同意,但這種精神非常鼓舞人。”
如今,尹子文的志愿團隊已經擴大到了120多人,很多大學生也參與其中。安置點里,每棟房、每層樓、每間宿舍都至少有一名志愿者,一日三餐,也都有志愿者把飯菜送到安置群眾宿舍門前,讓腿腳不便的老人也能及時吃上熱食。(河南商報首席記者孫科記者曾令統/文記者時碩/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