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27 日晚間,易成新能(300080)發布公告稱,公司與淅川縣人民政府簽訂了《年產3萬噸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項目合作框架協議》,就易成新能在淅川縣投資建設“年產3萬噸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項目”達成合作意向。金融投資報記者注意到,易成新能從去年開始布局鋰電池產業,但公司近幾年業績并不好看,并且因業績問題收到深交所問詢函和監管函。
接連布局鋰電
公告顯示,易成新能上述項目總投資達7.5億元,項目建設周期18個月,計劃一期建設1.5萬噸鋰電池負極材料生產線,二期建設1.5萬噸鋰電池負極材料生產線。
易成新能主要業務分為新能源、新材料。其中,新能源行業主要業務有高效單晶硅電池片生產與銷售、鋰電池的生產與銷售、太陽能電站的運營;新材料行業主要業務有超高功率石墨電極、負極材料的生產與銷售。
淅川縣地處豫鄂陜三省七縣結合部,水電資源豐富,地方招商引資政策良好,雙方認為項目合作能夠充分發揮淅川縣人民政府在水電資源、電價等方面的優勢和易成新能在項目建設、生產經營管理等方面的豐富經驗。
從建設經營方式看,該項目擬由易成新能發起設立合資公司,作為投資、建設并運營項目的實施主體。合資公司注冊資本2億元,初步計劃各方持股比例為:易成新能持股70%,上下游重點供應商客戶及管理層等相關方持股30%。易成新能表示,此次框架協議的簽署,旨在通過充分發揮淅川縣豐富的水電資源和電價優勢,繼續推動公司的戰略轉型和產業鏈拓展,快速做大做強高端負極材料產業,更好地滿足新能源行業對負極材料的強勁需求。
同時,易成新能也提示風險稱,該協議僅為雙方根據合作意向,經友好協商達成的戰略性、框架性約定,協議所涉及的具體合作事宜,需以雙方后續具體簽訂的協議為準。
值得注意的是,易成新能是從2020年開始進入鋰電池產業的。2020年10月22日,經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公司與新鄉市陽光電源制造有限公司、新鄉市鳳泉區鳳澤城市發展有限公司、新鄉市智聯電源合伙企業(普通合伙)共同出資設立合資公司河南平煤陽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公司以自有資金方式出資人民幣4000萬元,占合資公司注冊資本的40%,建設年產1.5GWh鋰離子電池項目,項目主要生產18650和21700圓柱形鋰離子電池,產品應用于無繩電動工具,項目建設期為39個月,項目分兩期建設。
業績連年下滑
事實上,近幾年易成新能業績面并不好看,這或許也是公司積極布局鋰電池產業的原因之一。
Wind數據顯示,2017-2019年,易成新能營業收入分別為18.26億元、27.86億元、59.82億元,對應的增 長 率 分 別 為 -23.98% 、52.61%、-15.4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10.24億元、-2.95億元、6.02億元,對應的增長率分別為-5496.37%、70.99%、-65.16%。2020年,公司業績持續下滑,營業收入為39.69億元,同比下降33.6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4546.80萬元,同比減少107.55%。
對于業績下滑的原因,易成新能表示,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響,旗下全資子公司開封炭素生產鏈和供應鏈均受到較大影響,國內受固定資產投資嚴重下滑,鋼材銷量不旺庫存攀升、電弧爐噸鋼成本較高影響,石墨電極的需求減少。同時,國際市場也受到疫情蔓延影響,訂單取消或延遲,大量貨源沖擊國內市場,導致產品售價、銷量同比出現較大幅度下跌,2020年開封炭素扣非凈利潤-2.24億元,盈利能力大幅下滑。
今年一季度,易成新能凈利潤再度下滑,并出現增收不增利的情況。一季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4.49億元,同比增長63.54%;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55.12萬元,同比下滑61.18%。
易成新能業績連續下滑也引起了深交所關注,并向其下發了2020年年報問詢函。問詢函中提到,2020年,公司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凈利潤為-1.68億元,扣非凈利潤已連續三年為負值,要求公司結合所處行業周期及產業鏈特征、產品和業務模式、同行業可比公司等情況,詳細分析公司連續多年盈利狀況不佳的具體原因等。問詢函還提到了易成新能存在客戶高度集中的問題。年報顯示,公司前五大客戶銷售金額合計30.57億元,占銷售總額的77%,其中第一大客戶占比為70%。
6月25日,深交所還公布了對易成新能的監管函。深交所經查發現,2021年1月31日,易成新能披露公告,預計2020年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盈利500萬元至750萬元。隨后,易成新能對披露業績預告進行修正,將2020年度預計凈利潤由前述預測值修正為虧損4000萬元至5000萬元。根據易成新能4月公布的2020年年度報告,其去年經審計凈利潤實際值為虧損4547萬元。
二級市場上,截止6月28日收盤,易成新能報收5.45元,當日漲幅為2.06%。今年以來,其股價跌幅超過10%,但在年報和一季報披露業績持續下滑的背景下,公司股價自5月以來已上漲近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