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輸入風險始終存在,要時刻保持高度警惕,密切關注疫情走勢。要動態關注中高風險地區變化,相關地區人員非必要不進京。”1月7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204場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政府新聞辦主任、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徐和建表示。
圖片來源:北京市人民政府
北京昨日實現零新增確診病例
發布會上,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政府新聞辦主任、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徐和建介紹,1月6日0時至24時,本市無新增本地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無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治愈出院2例。
8月齡確診女嬰現已轉危為安
發布會上,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副院長陳效友介紹,某女,8月齡,2020年12月31日患兒作為密接者進行集中隔離觀察,2021年1月1日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接到患兒轉運地壇醫院通知后,醫院高度重視,全面啟動嬰幼兒醫療和關愛措施。當晚患兒入院,醫護人員提前CT預熱,安排患兒進行胸部CT檢查,患兒入院時體溫37.8℃,血常規正常,胸部CT顯示雙肺病毒性炎癥改變,經專家組會診診斷為確診病例,給予積極治療。同時,關注患兒營養,給予適宜輔食。目前,經積極治療和精心照護,患兒目前恢復較好,體溫正常,精神狀態好,食欲食量正常,無嘔吐,嗆咳等癥狀減輕。
下一步,醫院將繼續針對患兒病情變化,采取積極診療,把社會各界的關心和市民朋友的掛念,變為精心診療照護的實際行動,爭取母女一家早日康復。
今日1例本地無癥狀感染者出院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副院長陳效友介紹,今日1例本地無癥狀感染者出院。
具體情況為:某男,16歲。西城區某餐館工作人員,在冷鏈從業人員集中進行新冠病毒核酸篩查時發現結果為陽性,2020年12月24日轉入地壇醫院進行集中隔離治療。入院后,無任何不適癥狀,否認中高風險區旅居史,查血常規正常,新冠抗體陰性,胸部CT無新冠肺炎表現,經專家組會診診斷為無癥狀感染者。在院期間,中西醫專家參與診治并給予中藥口服,入院后多次進行咽拭子、鼻拭子和便標本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均為陰性,未出現不適癥狀。復查胸部CT無異常變化,經專家組會診評估,認為患者符合出院標準,今日出院。已按疫情防控要求,由西城區安排前往隔離點進行醫學觀察,并按要求進行復查和隨訪。
疾控中心:應對極寒天氣做好防寒防疫措施
1月7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204場新聞發布會上,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龐星火介紹,近日,北京市遇到罕見的極寒天氣,氣溫驟降。當氣溫驟降時,人體若無法適應劇烈的冷暖變化,抵抗力就會下降,且冬季在密閉的場所活動時間增多,呼吸道傳染病發生風險加大。氣溫驟降也會導致血管收縮,血流速度減緩,增加腦梗塞、心梗和心臟病惡化等風險。
建議市民朋友要做好防寒防疫措施:
1.由于風大、氣溫低,市民需采取防風、防寒、防凍措施,外出穿好保暖衣服,戴好帽子、手套和口罩。體弱人群和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做好健康監測和防護,盡量減少外出或減少戶外停留時間,盡量不要在廣告牌和樹下長期逗留,避免高空墜物。
2.12月12日以來,本市基本無降水,空氣干燥,易引發火災,森林火險氣象風險較高,請相關部門加強火源管控,避免引發森林火災,市民需注意用火、用電安全。自采暖用戶請科學調控,保證室內合適溫度,節約能源。燃煤取暖居民需注意防范一氧化碳中毒。
3.農林養殖業請做好作物、樹木防凍害與牲畜防寒準備;設施農業生產和農戶需注意室內溫度的調控,防止蔬菜和花卉等經濟植物受凍。
交通委:四大措施保地面運力
北京市交通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容軍介紹,地面公交方面,目前日均客運量在600萬人次左右,較疫情前900多萬人次減少30%;日均發車15萬車次,是疫情前的94%。在客運量大幅減少的情況下,地面公交投入的運力基本沒有降低。
在此基礎上,市交通委采取四個方面的運力保障措施:
一是加強監控、增配車輛。對400多條重點線路、40條途經中風險地區的線路和38條跨京冀公交線路全運營時段監控客流變化,不斷優化運營時刻表。對通勤時段客流較大的30條多線路增加配車40多部,日均增發近100車次,確保滿載率在控制范圍內。
二是密切關注六里橋、東直門、國貿、來廣營等重點區域的高峰運營組織情況,安排50部機動車輛隨時待命,當瞬間客流較大時,可通過區域調度、遠程調度,及時采取區間車、快車等靈活調度措施迅速組織車輛投入運營。
三是優化調整車型結構,調配170部大型通道車補充郊區運力,降低部分市郊聯絡線的客流滿載率。四是在極寒天氣情況下,縮短發車間隔,提前進站,減少乘客候車時間。
針對1月6日晚高峰和7日早高峰地鐵昌平線、亦莊線相繼發生信號故障,導致車輛臨時停車、晚點、車站候車乘客積壓的問題。容軍對在嚴寒天氣中等車的旅客表示了歉意。容軍介紹,地面線故障的發生主要還是受此次寒潮天氣的影響,交通委正在組織地鐵運營企業,研判嚴寒天氣對行車設備的影響,深入分析故障原因,加強信號、車輛供電等設備養護,強化現場的應急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