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南京地鐵7號線馬家園出入段線至仙新路車站左線盾構區間,首板道床澆筑完成,標志著南京地鐵中鐵十四局項目全工序無軌化鋪軌試驗成功,為后續鋪軌創造了條件。這是在全國范圍內首次真正完全實現全工序無軌化作業,也是南京地鐵推動“新基建”加速發力,不斷深化創新工藝的具體舉措。
“無軌化鋪軌”是指用輪胎式軌排車、輪胎式鋪軌機、自變形混凝土罐車取代傳統的軌道平板車、輪軌式鋪軌機、混凝土料斗進行鋪軌的作業方式。
相較于傳統的地鐵鋪軌,“無軌化鋪軌”不僅施工速度快、工序簡單,而且使用靈活、轉場方便、自動化水平更高,極大的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
工序簡單,施工速度大幅提高
“傳統的輪軌式鋪軌機本身需要依靠軌道才能行走,工序比較繁瑣。”項目總工程師宋超說,“而現如今使用的輪胎式鋪軌機就不存在這個問題,設備一來,調試完就可以進洞施工。并且可以自由變跨以適應不同工況,便捷且高效。并且也可以避免對隧道結構的損壞,更好的實現了對隧道管片成品保護的目的”。
宋超告訴記者,這樣不僅節約了時間,減少了人工、周轉料的使用,降低了成本,還避免了各種工序間的干擾,大大加快了施工速度。
自由組合,地鐵隧道里的“變形金剛”
據宋超介紹:“以往的地鐵鋪軌施工中,軌道平板車只能依托于軌道運輸,我們使用的輪胎式軌排車經過改進,不僅可以運送軌道板、扣配件、鋼筋等多種物料,還可以運輸軌排,且不依托道床鋼軌,這有效解決了地鐵鋪軌中軌排無軌化運輸的難題。”
輪胎式軌排車在無軌化鋪軌施工中起到“萬用運輸”的作用,可以實現全工序的一次性施工,且各工序間互不干擾,工作面相互獨立,通過軌排正運-軌排倒鋪-混凝土倒筑的施工順序,真正實現全工序的無軌化施工。
減少中間環節,保障質量安全
“原來繁多的施工環節,復雜的工序,現在只需要這三種設備就可以完成,不僅使施工變得簡單化,避免了設備掉軌、施工侵限等方面的安全風險,而且提高了施工質量。”南京地鐵項目鋪軌架子隊隊長黃曉松說。
道床澆筑的環節中,新拌混凝土的運輸至關重要。傳統施工中,混凝土運輸需要至少3次轉運,過程中灰漿流失會導致混凝土質量降低。自變形混凝土施工車的投入使用,不僅解決了混凝土遠距離運輸用時長,轉運環節多的問題,而且運輸過程中,混凝土得到充分的攪拌,大大提高施工效率,對工程質量更有保證。
據悉,南京地鐵7號線北段共有37.729公里參與此次“全工序”無軌化鋪軌試驗,該項目自進場以來,積極統籌,大膽創新,配足施工資源,升級改造工裝,為后續施工做足準備。
此次“全工序”無軌化鋪軌試驗成功,為順利完成工程建設任務奠定了基礎,為地鐵建設按下“加速鍵”。(記者袁濤 通訊員地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