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發展,各種線上理財產品層出不窮,其中不免有不法分子以“投資”為名,行詐騙之實。近日,蘇州工業園區唯亭一女子小徐聽信陌生網友的話,以為能輕松實現“發財夢”,結果深陷詐騙團伙的圈套之中。
今年6月初,一陌生網友主動添加小徐為微信好友,向她介紹了一個利息高收益穩定的投資理財平臺。在對方的推薦下,小徐加入了投資群,還注冊了自己的賬號。每天群內都有人發投資的截圖,小徐見大家都在交易,頓時安心不少,也想著試試這個平臺。6月13日,小徐選擇了一個1600元三天期的投資項目,向客服指定的賬號匯款后,很快就在自己賬戶內看到了這筆錢,每天還能看到收益的增加。到6月15日,小徐連本帶利將1696.88元全部提現到了自己的銀行卡內。
之后幾天,小徐沒有操作,但群里大家都在曬自己的投資截圖,而一開始添加的那個好友也一直勸小徐追加點投資,稱這個平臺是國家認證的,保證零風險。在對方的勸說下,6月30日,小徐向平臺內充值了4700元,并表示這已是自己全部的積蓄。對方得知后,告訴小徐這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鼓勵小徐通過向親戚朋友以及各種平臺借款后投資,經不住對方“洗腦式”地勸說,小徐從7月1日開始,陸陸續續向平臺內轉賬了28筆,共計301520元。而這期間,有些投資的產品到期后小徐也沒有取出,而是繼續購買別的理財產品。直到8月1日,小徐登錄App后發現看不到自己的賬戶信息,而群里也有很多人表示平臺登錄不上了,小徐越想越不對勁,趕緊來派出所報案。
警方提示:第一,網上交友一定要多留一個心眼,不要輕信陌生網友的投資理財建議,認識之初就提出轉賬匯款的網友請立即拉黑。第二,在進行投資前,一定要對自己購買的理財產品有足夠的了解,對“高額回報”的投資保持警惕,任何超過銀行收益的利率絕不可輕易相信。“天上沒有白掉的餡餅”,希望廣大市民一定謹慎理財,合理投資。(蘇報融媒記者 天笑 通訊員 于春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