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這兩年有哪一項戶外活動是真正的“頂流”,那么“露營”必定榜上有名。根據小紅書在2022年公布的數據,“露營”話題在2021年實現快速增長,在2022年實現了“火爆出圈”。毫不夸張地說,只要郊外有一塊平整的草地,那么必定會有露營人群的身影。
(圖片來源:Veer.com)
2021年,艾媒咨詢曾公布一項數據,指出中國露營經濟核心市場規模達到747.5億元,同比增長62.5%;帶動市場規模為3812.3億元。同時預測,到2025年中國露營經濟核心市場規模將上升至2483.2億元,帶動市場規模將達到14402.8億元。
【資料圖】
乍一看,露營只是一項簡單的戶外活動,甚至是“低成本”的,但實際上多個產業鏈已聞風而動。比如說,有一些老板會物色地理位置良好的郊外用地興建“露營中心”,向消費者收取管理費用,同時出租露營必須用品;露營帳篷、天幕、桌椅等周邊產品快速興起,也帶動了露營專用產品的誕生。
在這個現象級的社會現象面前,一些曾是“毫無關聯”的消費電子產品也乘著露營熱潮的東風進入到大眾視野,比如戶外電源等就在2022年成為了真正的“明星產品”。2022年7月,適逢618購物節后有數據統計顯示,戶外移動電源成交額同比增長超10倍。除了戶外電源之外,便攜式音像、便攜式投影儀等數碼產品也紛紛進入大眾視野,成為諸多企業“掘金”的新賽道。
圖源/電小二京東官方旗艦店
但,這些“輝煌”終究是屬于2022年了,我們想知道的是,2023年所謂的露營熱潮是否能夠延續,而這些沾光的消費電子產品,能不能真正成為風口上的豬。
對于“露營”一詞的熱度,大家可否有什么直觀感知?除了身邊越來越多的朋友在朋友圈里曬出露營活動的照片外,社交平臺上的“飽和式轟炸”或許也能讓你感知到,露營是真的火了。
通過百度指數我們可以見到,“露營”一詞的熱度在2021年到2023年間有一個明顯的上升過程,搜索指數從低峰時的不足400攀升到高峰時的3300,翻了約10倍。同時我們需要注意,露營現象真正火爆的“大本營”并非百度,而是以小紅書、抖音為主的UCG平臺。據小紅書官方數據,到2022年7月中旬為止,“露營”相關關鍵字已有394萬+篇筆記,抖音在2022年8月發布的數據也顯示,“一起露營吧”話題播放量達到8.2億次,露營內容累計播放超274億次。
(圖片來源:百度指數)
更難得的是,2022年全國受制于防疫政策,其實戶外活動是相對受限的。基于此有人認為,2023年防疫政策松動,且在本輪疫情基本結束的大環境下,2022頗有“按捺不住之勢”的露營活動或能取得更好成績,真正成為席卷全國的“全民運動”,帶動產業規模更上一層樓。
但就實際情況來看,事情似乎并非我們所愿。
還是看百度指數,可以見到冬季之后“露營”關鍵字的搜索指數回落明顯,雖然入春之后有所回升,但能否回到2022年中的高峰暫未可知;在小紅書上,去年已經有394萬+的相關筆記,但小雷現在一看,如今在小紅書上的筆記數量反而減少到了360萬+篇——甚至連保持原來的數量也做不到(截止時間為3月3號)。
個人認為,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小紅書不斷地在清理一些違規筆記,另一方面則是冬季的到來讓露營筆記基本處于0增長的情況,一來一回便導致了小紅書上相關筆記數量的“負增長”。
看來,過去的冬天的確讓露營熱情有所消減,但這也折射出戶外運動那非常強烈的季節性和時效性。但相對來說,露營和其他戶外運動相比在適應性上已經是強得多了,比如沖浪、滑雪等戶外運動對季節和場地有著更高的要求,且對技巧要求更高,注定難以普及。
相對的,露營活動在一年中三個季節均可進行,春天賞花,夏天賞夜,秋天賞葉,各有所得;不需要太多專業技巧,只需要找到合適的環境就可開展,靈活性更高。不過,實際上露營活動的興起更多是因為“從眾心理”或者說“跟風效應”,因此露營熱潮能否在2023年繼續延續的關鍵,除了出行政策、產業鏈配套外,還是得看UCG平臺上是否有持續的內容產出,吸引潛在用戶參與到這項活動中。
露營熱潮能火多久,因此受益的廠商應該比我們更加關心。就以前文提到的戶外電源來說,露營活動的爆紅帶動了戶外電源走入我們的視線,銷量也是一路猛增,度過了“如夢如幻”般美好的一年。
不過在采訪中,安克中國區品牌副總裁、戶外電源業務線負責人李龍對雷科技表示,2023年針對戶外電源的整體發展走勢,預測增速會出現一定的下滑。個人認為,2022作為戶外電源大爆發的關鍵年度,創下歷史最高增速并不奇怪,而隨著露營熱潮的趨于理性,依傍露營熱潮走紅的戶外電源會出現增速下滑自然也不奇怪。
另外,小雷也采訪了一些和露營活動更直接相關的行業人士,包括在廣州某地投資開設收費露營營地的老板坤哥。坤哥向雷科技表示,2023年雖然疫情已經全面放開,但目前為止前來露營的消費者數量整體上較為平穩,并未出現預期中的人流量上升。
只不過,對于這種現象坤哥也并未給戶外露營“判死刑”,而是猜測可能是“黎明前的黑暗”,相信隨著時間推移會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愿意前往付費露營場地,自己還是有機會的。甚至,坤哥已經開始擔心未來行業競爭會非常激烈,正在著手準備升級一下營地內的一些硬件設施。
(圖片來源:Veer.com)
根據小雷個人的觀察,雖然沒有直接見到露營市場的變化,但的確見到了付費釣魚管理場變得更加火爆。如果從這些線索來看,露營活動在2023年的確談不上“過氣”,但長遠來看小雷依然覺得“沒有底氣”。
在我們看來,“沒有底氣”的原因也非常簡單,說到底“露營熱潮”是一種“社會流行心理”,而社會流行心理具有迅速性、時代性和下行性三大特征,簡單來說就是“來得快去得也快”。
比如說,兩年前社交網絡上、現實生活中最熱的流行趨勢必然是“釣魚熱潮”,以“天元鄧剛”為代表的頭號釣魚類賬號“火出圈”,在國內引發了持續半年的釣魚熱潮。但是,這股熱潮也僅持續了不到一年時間便回歸平靜,在百度指數上“鄧剛”關鍵詞的搜索趨勢變化也說明了這一點;“天元鄧剛”的B站視頻播放量,也從鼎盛時期的破百萬,回落到如今十萬左右。
(圖片來源:百度指數)
換言之,現在大紅大紫的露營熱潮會不會變成下一個“釣魚熱潮”其實誰都不知道,我們更不知道下一個熱潮會在什么時候到來,具體會是什么。不是每一家廠商都能有準確捕捉時代機遇的嗅覺,對他們來說所謂的“露營熱潮”也不過是一場豪賭罷了。
個人認為,戶外活動作為一個寬泛的大品類有著長久發展的潛力,不管這股“露營熱潮”能夠維持多久,但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行業的發展,也培養了一定的用戶習慣和認知。還是以之前的釣魚熱潮舉例,雖說維持的時間不久,但確實地推動了中國漁具品牌的發展,更多人認識到釣魚,也讓更多廠商找到了商機。
不過,以露營為核心的戶外活動想要從“社會流行”變成穩定發展的商業品類,最重要的還是“規范”二字。建立起一套良性循環的商業模式,規范管理相關產品和制定標準,才是長久之計。
目前來看,“露營”這一活動在商業化上依然比較薄弱,絕大多數的露營場地都是野外區域,由用戶自行發現、尋找所得。這會導致幾個問題,比如說露營場地不太可能有規范的管理,舒適性、衛生表現、安全性等得不到有效保障。
據小雷了解,目前有一些商家會租賃一定面積的土地并投入資金改造、規范管理,將其打造成有人管理、有商業運營的“露營營地”,靠入場費和相關增值服務盈利。但相對來說,這種模式并非主流,且市民接受度仍存在疑問——大多數用戶,可能還是更青睞所謂的“接觸大自然”,尋找野外場地進行露營活動。
(圖片來源:Veer.com)
當然,戶外活動的主體從來都是“免費”的那部分,但只有出現穩定的商業模式,商家自發組成商業聯盟,才能更有效地促進行業的規范化。另外,由于商業露營場地的增多,也必然會形成露營產品的采購鏈,采購過程中也肯定會促進露營相關產品的自我優化,良性的商業模式出現后,標準的落地就只是時間問題。
最后落到露營產品上,也正如我們所說產品的規范化、標準化非常重要,但迄今為止無論是戶外電源也好,相關的露營配套產品也好均缺少行業規范的約束,既存在兼容問題也存在安全問題。
2022元9月,互聯網上一則名為“3000買的移動電源充電時連續爆炸”新聞登上熱搜,引發廣泛關注。小雷認為,如果購買的是品牌的戶外電源,因為有著完善的生產檢驗流程所以安全性大多過關,不太可能存在質量問題。但問題在于,市場缺乏對應的監管和規范,讓很多小牌子甚至是雜牌戶外電源流入市場,且消費者普遍缺乏充分的市場教育和品牌認知,很容易買到這種劣質產品,從而帶來安全風險。
好消息是,由工信部制定的行業性質標準《便攜式鋰離子電池儲能電源技術規范》即將發布,宣告中國戶外電源行業的規范化上了一個臺階。不過,這對于整個露營市場來說還遠遠不夠,我們希望見到的是更多相關產品的規范出爐,讓戶外露營變成更安全、體驗更加出色的消遣活動,為生活增添色彩。
長遠來看,戶外露營盡管熱度始終會散去,但在短短的兩年時間里已經刻進了用戶的認知中,至少不再“小眾”了。有了如此的群眾基礎,隨著時間的推移戶外露營始終會走上規范發展之路并不斷提升體驗,行業玩家們仍有機會從中分一杯羹。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