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鄧詠儀
(相關資料圖)
編輯|蘇建勛
36氪獲悉,飛書旗下的大綱筆記產品「幕布」將再度易主,收購方為Flomo浮墨筆記。據界面,雙方具體交易仍在進一步推動中。
36氪就此信息向飛書團隊求證,截至發稿暫未獲回應。
Flomo創始人少楠在即刻表示,此后,幕布將繼續獨立運營,不會和其他產品整合或打通,基于大綱筆記的定位,繼續優化創新。
Flomo創始人少楠于即刻平臺發言
幕布是一款大綱類筆記產品,定位是一款效率型工具,成立于2015年12月,由郭曉力、王旭聯合創辦。兩位聯合創始人皆為連續創業者,曾任思維筆記工具ProcessOn的核心產品成員。
從產品形態來看,幕布是以層級折疊式文字來整理內容的文檔工具,用于記錄筆記、管理任務、制定計劃等場景,而大綱型的結構化筆記,又能夠很方便地支持用戶一鍵生成思維導圖。
而在創辦兩年多后,在2018年底,字節跳動以全資收購幕布,36氪曾獨家報道。當時操刀交易的是今日頭條戰略投資部,收購金額為數百萬元人民幣。
幕布成長其實頗為順利。一開始,幕布瞄準的核心人群是注重高效率的人士,如律師等,形成一定口碑后,拓展到了如學生、產品經理等人群,付費培訓等場景中。在沒有多少市場投入的情況下,幕布在早期即實現每月125%的用戶增量。
但收購至今已近5年,字節選擇再次出售,也反映著其對To B市場的戰略和態度變化。
字節收購幕布時,正值互聯網大廠To B業務起步不久,大家競相爭奪業務入口之時——文檔正是當時的競爭節點。早在幕布之前,字節跳動就曾于2017年投資在線文檔產品石墨文檔的B輪,成為其大股東。
彼時,文檔賽道也是風起云涌。2018年,騰訊文檔推出;到2018年底,阿里釘釘則和金山文檔合作,推出"釘釘智能文檔";再到2019年1月,快手收購"一起寫"。
在這樣的背景下,字節收購幕布的邏輯,更偏防御型收購——而多名業內人士也對36氪表示,字節收購幕布,其實更希望的是將兩位創始人招至麾下。
事實上,在加入飛書后,幕布產品并入飛書,而兩位聯創也開始參與到飛書文檔業務中,負責思維筆記模塊。在2021年,幕布的兩位聯創也相繼離開飛書,各自開啟新創業項目。
幕布的再次出售,也源于飛書戰略的變化。到2023年,各個大廠都有自己的IM和文檔產品,不約而同地走向大而全的戰略——將office全家桶賣給用戶,傾向于深度集成。接近交易的人士告訴36氪,字節收購幕布后卻又再次出售,也在于字節內部已經有了拳頭產品飛書文檔,與幕布的功能有所重疊,在兩位創始人也已經離開字節,飛書已無意再維護幕布產品。
為何接手方將是Flomo?一方面,幕布已經運營多年,在幕布聯合創始人郭曉力的視頻號欄目中,郭曉力介紹,幕布在被字節收購時,靠5-6個人做到了100萬的注冊用戶,被字節跳動收購后,至今已經積累了超過2000萬的用戶。對于Flomo而言,幕布作為大綱筆記中的典型產品,已經有成熟的品牌、客戶和口碑,此則收購也在情理之中。
幕布的再度出售,與前幾日的另一則收購——釘釘收購wolai互相對照。
某種程度上,這顯示出協同辦公生態的日漸成熟:飛書起家于中小型企業和客戶,通過快速投資、并購后,在這幾年形成了成型的產品和套件,正往KA大客戶邁進;而釘釘憑借著先發優勢建立起在中小企業的腹地之后,如今回過頭來補齊產品和體驗——收購wolai,并且讓其加入個人版本的建設,正是證明。
而對于獨立產品而言,以專注產品價值,換取長期穩定的運營,也逐漸成為業界共識。如同Flomo少楠的發言中稱:“幕布也將和Flomo一樣,不會刻意追逐用戶規模、營收規模和估值,而是追求長期、體面地運營?!?/p>
36氪獨家| 字節跳動收購效率工具“幕布”,張一鳴的 To B 野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