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不動、躺不平的年輕人,把目光投向了寺廟。
早在2016年,靈隱寺就曾因為公開招聘的事上過熱搜,朝九晚五、包吃包住、沒有KPI、不內卷等條件吸引了不少人。今年年初,又先后有「北大畢業生」、「大廠員工」裸辭去寺廟上班的新聞引起熱議。
去寺廟打工,好像成了當下逃離內卷、治療內耗的好出路。
(資料圖)
不過,在這個噱頭常常大于事實、真相和謠言總是齊飛的時代,去寺廟打工真的是條好出路嗎?怎樣才能成為一名寺廟打工人?能賺多少錢?體驗又如何?
DT塔門從數據角度,看看2022年的寺廟招聘-打工現狀。
對于許多人來說,選擇一份工作,所在城市很重要,去寺廟工作也不例外。
DT塔門從各大寺廟的官方公眾號整理出15個2022年還在招聘的寺廟,總共招聘74個職位。這15所寺廟分別是——
浙江的:溫州永嘉大師文化中心、寧波長壽寺、湖州法華寺、杭州中天竺法鏡講寺、杭州三天竺法鏡講寺;江蘇的:徐州寶蓮寺、泰興慶云禪寺、東臺彌陀寺;廣州的:四會六祖寺、揭陽永福禪寺、廣州光孝寺;還有湖北武漢靈泉寺;四川眉山法寶寺;福建廈門天竺巖寺;上海寧國禪寺。
從地域分布來看,它們全部位于南方,且大多數分布在江浙滬。
這15所寺廟的分布規律也與中國城市寺廟總體數量排名基本一致。
根據新京報新媒體的統計,中國寺廟數量TOP10的省份按順序分別是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四川、云南、西藏、廣東、江蘇和青海。也就是說,除了西藏和青海,中國寺廟集中在南方地區,并以浙江為首。
如果想去寺廟工作,以上城市會是機會比較多的選擇。
如果你想去寺廟削發為尼或者立地成佛順便拿個工資,那可能找錯了方向。
從崗位類型上來看,和尚和尼姑并不屬于寺廟的“招聘崗位”范疇。寺廟招聘比較常見的崗位的還是基礎崗位,比如:餐飲住宿類、新媒體類、會計類……
畢竟,多數寺廟需要人手接待訪客,管理寺廟的吃住;在社交網絡發達的當下,也需要人來通過新媒體宣揚寺廟文化。
當然,在這些崗位中,也有一些有意思的「寺廟專屬崗位」,譬如:
殿堂寫緣——負責殿堂日常值班,寫緣,保持殿堂整潔、干凈等工作(寫緣,通常指為來到寺廟的香客寫祈福條);
慈善專員——維護和推廣慈善部門的會員,組織策劃線下會員活動,實地走訪受助方并及時反饋;
佛事受理員——接待信眾,講解與辦理佛事內容;負責佛事信息錄入系統,數據整理;盤點與管理部門物資;除此之外,要成為佛事受理員,除了完成基本的工作,還要「深信因果」,最好再會點粵語和潮汕話。
(圖片來源:廣州光孝寺官方公眾號)
因為寺廟招聘的崗位服務業偏多,技術崗很少,因此學歷要求并不高。在本次統計的74個崗位中,總共有34個崗位有提及學歷要求,其中5個要求「本科及以上」,10個要求「大專及以上」、7個要求「中專及以上」、2個要求「高中及以上」。
除了水、電工類崗位需要電工操作證,出納、會計等崗位需要會計證、會計職稱,司機需要駕照,其他大多數崗位都沒有高門檻的學歷、技術要求,在要求里比較常見的是「有相關工作經驗、對佛虔誠、做事認真。」
不過,年齡成了入職寺院的一道檻。
從知乎熱門提問「35歲以上的人都去哪兒了」到脈脈上的熱議「35歲非升即走」再到大廠招聘JD上的明確要求「年齡在35歲以下」。在社交網絡上,往往是年齡越大、越難找工作。
然而DT塔門統計的寺廟招聘中,這種現象「反」了過來:不少寺廟崗位對于「年齡要求」,不是「不能超過XX歲」而是「不能低于XX歲」。
譬如看上去平平無奇的文案編輯崗位,武漢靈泉寺的招聘就明確要求應聘者年齡在35到55周歲之間。
(圖片來源:武漢靈泉寺官方公眾號)
今年5月,三天竺法鏡講寺公開招聘司機,其中那么一條要求就寫著:年齡必須在40歲以上,而且要是杭州本地人。
(圖片來源:杭州三天竺法鏡講寺官方公眾號)
就算是在年齡上沒有要求,也需要有多年工作經驗。
譬如上海寧國禪寺招聘的文書檔案專員,任職要求上寫著:「本科及以上學歷,相關工作經歷5年以上;大專學歷,相關工作經歷10年以上。」
(圖片來源:上海寧國禪寺官方公眾號)
簡而言之,寺廟招聘,不求學歷,但求「能做事」。
事實上,普通寺廟沒有編制,和正常企業招工其實沒太大區別。不過,也有一個地方是有事業編的,那就是中國佛教協會。(中國佛教協會是民間團體,但佛教協會是隸屬于民政部門的管理范疇,同時受國家宗教事務局的管理,因此具備事業編制)
中國佛教協會總共有12個工作部門:辦公室、教務部、國際部、綜合研究室、專委會辦公室、藏傳南傳辦公室、教育培訓部、《法音》編輯部、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中國佛教圖書文物館、中國佛學院和南京金陵刻經處。
和其他事業單位一樣,中國佛教協會每年都會進行定期校招,進行嚴格的簡歷篩選、筆試和面試環節。我們整理了近三年的校招錄取結果如下:
近三年校招的崗位集中于辦公室部門,在任職要求上,學歷起步就是211碩士,而且要專業對口。相比去普通寺廟求職,想要進中國佛教協會的門檻高得多。
校招不易,那社招呢?
似乎更難。
就在今年發布的最新社招公告里,中國佛學院教師崗、佛文化研究所研究崗的學歷要求都是博士;此外,佛學院檔案管理崗的招聘對象還需要具備北京市常住戶口。
在網絡傳言中,寺廟工作最吸引人的點就是不加班、不內卷,沒有KPI、工作佛系。
光從工作時間上來看,大多數寺廟的確遵循著朝九晚五、朝八晚五,周末雙休。在DT財經統計的15所寺廟中,只有2所寺廟在招聘啟事中寫明是單休,分別是:
徐州寶蓮寺,單休,工作時間8:30—11:30;13:30—17:00;
廣州光孝寺,單休,每天工作8小時。
在各大媒體的報道中,寺廟工作也是輕松悠閑的。
根據降噪Noise的采訪,在2020年去杭州某寺廟工作的@簡寧,工作狀態是這樣的:
「清閑時:擦擦桌子、洗洗杯子、泡泡茶、上廁所、刷知乎,中午跳繩1000下外加一套無氧塑形操,午睡1小時,看看文獻,一天就晃過去了。
充實時:從《傳燈錄》的祖師生平傳記中找到跟本寺法師相關的部分,進行注釋、轉譯、文獻校對,遇到最難讀懂的唐代文獻資料,還要逐字查閱《佛學大詞典》。這份工作需要耐心。有時讀完10頁文獻,就到了下班時間。」
封面新聞也曾報道,2016年入職靈隱寺文宣部的@趙蓮貴:
「每天8點半上班,下午4點半下班,工作量不定,主要進行靈隱寺官方公眾號及網站的文字生產和隨行采訪,如果遇到佛教界節日事情會稍多,大部分時間是比較輕松休閑的。除了上班外,自由時間都在看書、學習、寫作、練字……」
在寺廟工作輕松,那賺錢多嗎?
在本次統計中,絕大多數寺廟在發布招聘時都寫的是「薪資面議」,為數不多的幾個提及薪酬的待遇如下。
這當中月薪最高的崗位是今年7月湖州法華寺發布的「文史資料整理專員」,轉正后月薪高達一萬元,不過,根據法華寺的官方回應,這個崗位要求本科及以上學歷,古典文獻學、漢語言文學、中文、歷史等相關專業。
并且,「雖然寺廟給予求職者高薪工資,但是并未給求職者提供五險一金,沒有編制。」
比起高薪,去找到一個包食宿的寺廟可能幾率更大。
廣東四會的六祖寺、江蘇東臺的彌陀寺、浙江寧波的長壽寺、浙江杭州的三天竺法鏡講寺、福建廈門的天竺巖寺都在招聘中明確提及「包吃包住」。
這樣來看,去寺廟打工雖然工作輕松、生活簡單,但同時面臨著「工資不高」「生活樸素」「成長性小」等局限性。
在@簡寧眼中,「寺廟不是一個用來逃避的地方」,@趙蓮貴則認為,去靈隱寺工作,「適合在杭州本地沒有生活壓力,且向往簡單樸素、能放下俗世生活的人。」
如果內心還是有那些不安分的部分,物質的也好,精神的也罷,寺廟未必是好的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