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越來越多的質疑,特斯拉真的能繼續火爆下去嗎?
(資料圖片)
11月28日,臺州市一輛小型汽車追尾碰撞正在等紅燈的汽車,后又與另一輛小型汽車發生碰撞,事故造成兩死一傷。從事發監控錄像看,肇事者駕駛的是一輛特斯拉Model Y。
此事一經曝光,特斯拉再一次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上。要知道,前不久潮州發生的特斯拉嚴重交通事故尚未有明確結果。有網友調侃:特斯拉這是要把熱度持續下去啊!
特斯拉,這個最先從“造車新勢力”陣容中跑出來的新能源車企,無疑已經成了“車圈”明星,每一則有關特斯拉的新聞幾乎都能成為熱點。
細細觀察不難發現,近幾年有關特斯拉的新聞大部分都是偏負面的。按正常邏輯,特斯拉的銷量恐怕早已一落千丈,但是實際情況卻恰恰相反,特斯拉銷量不降反增。
乘聯會數據顯示,2022年1-10月特斯拉ModelY累計銷量233503輛,同比增長119.8%,排在SUV銷量排行榜第二名,僅次于比亞迪宋 344906輛。
而在高端SUV排行榜上,特斯拉Model Y一枝獨秀,前10個月累計銷量遙遙領先“BBA”旗下的王牌車型,前10個月中有7個月拿到了單月銷冠,沒有奪冠的月份主要是因為疫情導致產能沒跟上以及先供應海外市場。
在新能源廠商銷量排行榜上,特斯拉中國排名第三,1-10月累計銷量為335351輛,同比增長53.5%。
特斯拉不僅在中國市場銷售火爆,在全球市場同樣供不應求。據TrendForce集邦咨詢發布的最新報告,今年第三季度全球新能源汽車總銷量為287萬輛,同比增長70%。純電動車方面,特斯拉以34.4萬輛的銷量成績位列第一,市占率為16.0%,后面依次是比亞迪、上汽通用五菱、大眾汽車和廣汽埃安。
特斯拉官方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特斯拉總共交付超過90萬輛新車,幾乎追上了2021年全年銷量(約93萬輛)。特斯拉預測第四季度銷量或將達到49.5萬輛,2022年銷量接近140萬輛,比2021年全年銷量增加約50%。
對于特斯拉的未來無論是外部和內部都一致看好,券商韋德布什(Wedbush Securities)分析師預測,特斯拉2023年電動汽車的交付量將突破200萬輛大關。特斯拉內部預測數據則顯示,明年特斯拉前三個季度Model Y和Model 3的產量將達到159萬輛,到2023年底,特斯拉電動汽車銷量將超過210萬輛。
除了銷售火爆之外,特斯拉的賺錢能力也令一眾傳統車企望塵莫及。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今年7-9月豐田每一輛車的凈利潤為16.5萬日元,僅約為特斯拉(132.1萬日元)的1/8,甚至還力壓梅賽德斯-奔馳(單車利潤約104.7萬日元)、寶馬(單車利潤約76萬日元),作為主要汽車廠商排在世界首位。
一邊是接連不斷的輿論漩渦,一邊則是高高在上的銷量,特斯拉這種反差確實讓很多人看不明白。
很多人將特斯拉的“火爆”歸結于品牌的影響力和產品的科技屬性。在國內,很多人買車就是看重品牌,作為電動汽車市場毋庸置疑的第一品牌,對于電動汽車買家而言,特斯拉很自然就成了第一選擇。至于產品的科技屬性,GPLP犀牛財經曾從朋友那里聽到這樣一句話“開過特斯拉,你才能知道什么叫作科技感,感覺進入到了未來”。
還有人說特斯拉賣得好,是因為買它的人“人傻錢多”。不過,能夠拿出30多萬買特斯拉的人,智商應該不會低。畢竟,相對來講,他們算是賺錢能力、消費能力較強的,很多時候智商與賺錢能力、消費能力是掛鉤的。
不信可以看看最早買特斯拉的都是些什么人,基本都是精英,比如小米創始人雷軍、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云游控股董事長兼CEO汪東風。據報道,汪東風當年斥資108萬購回了一輛珍珠白的頂配特斯拉Model S,并給出高度評價:“就像是從功能機進化到智能機,一旦用過智能機,很難再退回到功能機。”
特斯拉的起點很高,出手就是百萬級豪車,直接為自己戴上了豪華品牌的“帽子”。最開始擁有特斯拉的人也是非富即貴,盡管在他們眼里,特斯拉不過是自己車庫中一輛綠色環保的豪車而已,但是對于普通人而言,那是一個遙不可及的關于科技和前衛的夢。
所以當特斯拉宣布降下身段,推出Model 3時,對那些“得不到卻一直在騷動”的人產生了致命的吸引力。2019年上海超級工廠建成后,特斯拉產能危機得到解除,迅速開啟了在中國市場的爆款模式。
2020年第一季度,國內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幾乎腰斬,但是特斯拉卻逆勢暴漲,4月和5月的銷量更是遙遙領先。令人不可思議的是,6月中旬特斯拉Model 3官宣降價,該車依然在一片“割韭菜”的罵聲中將每天預訂量沖到了1000輛左右,進入大型“真香”現場。
盡管自主品牌車企在2021年集體爆發,向新能源汽車市場發起了猛烈沖擊。但是這似乎并沒有影響特斯拉繼續高歌猛進,訂單始終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動輒數月的等車時間,依然有無數消費者前仆后繼,追隨馬斯克的腳步。
特斯拉已經表明未來將推出更加便宜的車型,繼續進行市場下沉。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屆時,特斯拉將再掀起一輪熱銷風暴。但是,面對越來越多的質疑,特斯拉真的能繼續火爆下去嗎?
無論此前事故的最終結果如何,都在影響特斯拉的品牌形象,動搖消費者的信心。筆者一位朋友就在看了潮州事故視頻后,產生了賣掉手里Model 3的想法。
另外,相比于過去大家對于汽車科技的推崇,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質疑馬斯克“用軟件定義汽車”的安全性。畢竟在很多所謂“智能汽車”的事故中,人們并沒有看到那些智能技術發揮其應該發揮的安全作用,反而多了一些“失控”“剎不住車”隱患的聲音。
品牌形象受損,智能化被質疑,特斯拉還有什么可以打動消費者?內飾、做工、底盤?
另外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彼時特斯拉迅速風靡全國,國內廠商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尚在探索階段。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駛上了發展的快車道,特斯拉這條被特別引進的“鯰魚”,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完成了“既定”使命,接下來必須要面對中國自主品牌的正面競爭。
打擊競爭對手,價格戰是最有效的手段。
10月份特斯拉開啟了一輪降價,中國大陸地區在售Model 3及Model Y全系車型降價,降價幅度為1.4萬-3.7萬元。11月份,特斯拉又上線了現車限時提車保險補貼方案。
對于特斯拉降價,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既可以帶動銷量也可以順便打擊競爭對手。但是從結果看,似乎并不理想。
乘聯會發布的10月新能源廠商銷量排行榜數據顯示,10月特斯拉中國銷量為17200輛,同比增長25.3%,增速遠低于比亞迪、長安汽車、廣汽埃安、吉利汽車、蔚來汽車等一眾自主品牌車企。10月,特斯拉Model Y銷量為14391輛,同比增長8.2%,和前幾個月動輒數倍的增長,差距非常明顯。
降價并沒有給特斯拉帶來很好的銷量表現,與此同時國內新能源車企大部分都沒有跟進降價,比亞迪更是反向跟進宣布了漲價的消息。
兩波促銷好像并沒有達到預期,因此有媒體猜測,特斯拉或將繼續降價。但是面對接連不斷的輿論風波,只是一味降價,是否能說服更多的消費者買單,特斯拉恐怕自己心里也沒有把握。
最終結果會如何,咱們后兩個月數據上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