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還沒到來,但對于耐克和阿迪達斯來說,壞消息已經先一步發布。
根據美國體育商業媒體Front Office Sports的報道,耐克和阿迪達斯等運動品牌預計從2023年夏季開始將訂單量減少30-40%。 FOS認為,訂單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作為重要市場的中國受到疫情的巨大沖擊,第二是俄羅斯銷售點的撤離。雖然2021年北美和歐洲的零售市場都在增長,但從今年看,全球經濟下行和需求疲軟的趨勢比較明顯,品牌預計明年會出現大幅度的銷售下滑。
除了中國和俄羅斯的業務受影響,高居不下的庫存也成為國際品牌削減訂單的原因之一。
(資料圖片)
根據各自財報披露的數據,耐克2023財年第一季度的庫存比去年同期增加44%至97億美元,而在北美市場則飆升了65%,原因是持續的供應鏈波動導致在途庫存增加,部分被消費者需求所抵消。而截止至9月30日,阿迪達斯的庫存同比增加72%,達到63.15億歐元。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過去兩年,耐克一直表示其庫存不足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但現在預計要通過加大折扣力度來消化庫存。
這句話也在剛過去不久的中國“雙11”活動中應驗,有運動品牌從業者以及耐克、阿迪達斯的忠實用戶告訴懶熊體育, 這些品牌今年的打折幅度遠大于往年,不過和電商平臺不再公布雙11戰報相同,耐克和阿迪達斯都沒有公布相關的銷售數據。
目前,耐克和阿迪達斯已經將減少訂單量的消息告訴了他們的代工廠,越南和印度尼西亞的工廠已經直接感受到這種下降,平均開工率已經從82-84%下降到61%。工廠在越南和印度尼西亞的燦林告訴懶熊體育,公司的耐克訂單下降20%-30%,雖然和阿迪達斯的合作已經結束,但同行反饋阿迪達斯的訂單量下降得更多,為30-40%。因為訂單減少,燦林所在的工廠目前已不再招工。
“阿迪達斯本身公司的情況就不樂觀,代工的利潤也比較低。耐克還是會保住代工產量前幾名的工廠,尾部的代工廠可能就會慢慢砍掉了。”燦林說。
在中國臺灣地區,供應鏈陷入了新一輪的“砍單”風。據臺灣媒體CTWANT的調查,臺灣制鞋廠訂單普遍下降三成以上,不少品牌的庫存壓力比耐克更嚴重。但這波砍單潮下亦有幸存者。高度依賴耐克的豐泰因手握“保障協議”,保證了每年的訂單量,另一家志強則因歐洲足球聯賽、世界杯等足球賽事而避免了訂單問題。
懶熊體育從國際品牌在國內的一些代工廠了解到,國內工廠的訂單也有類似的影響,有工廠因為訂單減少目前已經開始采取裁員、提前放假等措施來應對,“ 本來供應鏈就在往東南亞轉移,現在等于雪上加霜。”
為了彌補訂單的缺失,一些代工廠開始將目光轉向國產品牌,期望能在年前盡可能多談一些訂單,一家國產運動品牌的高管告訴懶熊體育,最近圈子里都在討論這個話題,高管之間的走動也很頻繁。
申洲國際就是其中一個例子。在南方周末10月的報道中,有申洲國際的員工表示,安徽安慶的工廠不生產耐克、阿迪達斯等海外品牌訂單,客戶主要來自李寧、安踏等中國公司;在申洲國際的寧波工廠,中國品牌的訂單也多了起來。一位申洲國際寧波工廠的資深員工透露,她所在的車間,有幾個月都沒做國外品牌訂單了,已經轉向安踏、李寧等中國品牌。
這種減少訂單的行為很大程度上也是大環境縮影,在同樣剛過去不久的黑色星期五中,網上購物的銷售額達到創紀錄的91.2億美元,但即便這樣,消費者對經濟的擔憂仍處于2008年經濟大衰退以來的最高水平。根據美國零售聯合會的數據,超過60%的美國人表示經濟狀況正在影響他們的假期消費計劃。
需要注意的是,國產運動品牌也面臨類似的挑戰,全球經濟普遍下行的當下,消費者的錢包只會捂得更緊。”我估計整個行業得下滑20-30%,“前述高管分析,另一國際品牌高管也向懶熊體育感嘆:“(運動品牌2023年的) 生意難做是肯定的?!?/p>
(應采訪對象要求,文中燦林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