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優酷總裁樊路遠在中國網絡視聽大會上說:“我們都知道長視頻現在很艱難,我們這三家在什么時候能盈利?”
流媒體平臺頹勢肉眼可見,過去三年國產劇全網累計有效播放量從5082億降到4251億,再降到3107億,每年的下降率超過了16%。這意味著觀眾在持續流失。以優酷為例,2022年3月,優酷視頻活躍用戶數量為1.68億,與去年同期的2.51億元相比,流失了三分之一的用戶。
(相關資料圖)
對于平臺來說,意味著會員費增長受限。用戶流失會潛移默化影響廣告收入。Quest Mobile數據顯示,2019-2022年,在線長視頻廣告份額從2019年的5.8%縮減至2022年的4.3%。芒果TV前三季度廣告業務收入同比下降26.33%,對整體業績造成拖累。
用戶流失、廣告費減少,讓從未盈利的平臺舉步維艱,只能降本增效。龔宇率先在愛奇藝斷臂裁員,震蕩行業,隨之而來的是劇集數量削減。
《2022年上半年劇集市場數據洞察》顯示,2022年上半年共上線劇集142部,其中網絡劇88部,與2021年同期相比減少了22%。
“商業人物”查看近期貓眼全網熱度總榜前30名發現,只有愛奇藝獨播劇超過了5部,芒果TV占1部,優酷占3部,騰訊占5部,而多平臺聯合出品、聯播的劇卻占了13部。業內從業者認為:“多臺聯播能有效均攤風險,控制版權費用,今年的《獵罪圖鑒》就是成功的案例。這有利于驅動產業生態良性循環。”
聯播在行業內并非新鮮事。2018年左右愛奇藝副總裁陳瀟接受“新劇觀察”采訪時說,“我們跟騰訊、跟優酷、跟芒果等都有過拼播,我們兩家暗生情愫;有時候是三家聯播,我們三家一致覺得劇很好,甚至還有四家一起播。其實最后是看劇的類型和品質,原則上我們沒有既定的模式,相對來說有30%-40%的作品肯定會是大家一起播的。”
陳瀟所言非虛,今年甚至比往年更甚。今年五一檔12部劇集上線,8部為網臺聯播劇。近期的熱播劇《大考》播出平臺超過8個,《我們這十年》播出平臺多達9個。以往即便臺網聯播至多不超過4個。另一個現象是,這些劇背后的主投方多為中央電視臺、湖南廣播電視臺、瀟湘電影集團、陜西廣播電視臺等衛視。而平臺制作公司企鵝影視、愛奇藝影視,傳統制作公司華策影視、瞳盟影視屬于承制方。
這就再次對調了視頻平臺和電視臺播出的順序。
“一劇兩星”政策實施后,電視臺購劇成本上升,衛視競爭壓力加大。華視娛樂財報顯示,其出品的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在2017年被騰訊視頻以1.78億元(折合445/集)買下獨播權,顯然電視臺沒有這么財大氣粗。東方衛視、江蘇衛視分別用5869萬和5610萬聯合采購,獲得了播出權。
2017年上半年,39家衛視頻道共播出339部劇,首輪新劇僅有77部,實在是買不起。同年,坐不住的各大衛視不甘心向平臺妥協,在獨播+聯合首播的基礎上,加重獨播劇的分量,購買不同類型的獨播劇成了各大衛視的新方向。
江蘇衛視在2013年投入了12億元購劇,2018年又追加了18億用于黃金檔劇目運營。其中購得了楊紫的《香蜜沉沉燼如霜》,這部劇成了當年江蘇衛視的劇王。
并不是所有的衛視們都有江蘇這樣的魄力,所以他們喜歡尋找同等段位的伙伴來聯合購劇和播出,不僅可以分擔成本,還可以形成收視合力。例如,2018年北京衛視和東方衛視聯合播出《歸去來》《脫身》等,浙江衛視和江蘇衛視聯合播出《南方有喬木》《下一站別離》。
盡管衛視們成績不錯,但流媒體才是風華正茂之時。2018年《延禧攻略》《如懿傳》等網劇在視頻平臺收官后兩個月內,登陸浙江、江蘇等一線衛視,顛覆了之前先臺后網和網臺聯動的形式。當時在發行口工作的業內人士聊到:“這幾年電視臺做了調整,因為成本問題,不再拘泥于頭部劇集的首輪播出權,也接受先網后臺。”
其中央視也是眾衛視中的聯播愛好者,而且央視不會因為收視率低壓價,劇播完后能迅速結清款項。視頻網站能通過銷售給央視收回成本。愛奇藝副總裁陳瀟也表示,“電視臺對電視劇來說也是一個好的宣傳通道。”各大衛視有下沉市場的受眾,能擴大劇集的影響力。而今年上半年大劇再次由電視臺主控。
今年近期的劇集好像又回到衛視們說了算的時期,平臺更傾向于把手上的劇聯播。
這可能得益于主旋律劇集的助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電視劇司司長高長力在《山海情》復盤會上表示:“播出收官之后我接到了好幾個電話,都是其他制作機構負責人打來的,他們說看了《山海情》很激動很觸動,表示也愿意投身到主旋律作品創作。”2021年是主旋律劇集大年。上半年《山海情》《覺醒年代》深受年輕人喜愛,下半年《掃黑風暴》《功勛》熱度高口碑好。
這悄悄為2022年定好了基調。業內從業者表示,“這些劇由電視臺牽頭,能拿到一部分國家補助。”近期熱播的《大考》《我們這十年》是廣電總局電視劇引導扶持專線資金項目。
《大考》在央視、北京衛視播出期間收視率領先。在愛奇藝站內電視劇飆升榜、劇情榜均為TOP1,優酷、騰訊、芒果等流媒體平臺播放量破了5億。以上半年的爆款劇《人世間》為例,《人世間》平均收視率創CCTV1近三年來電視劇新高,吸引了3.4億人觀看,再次把觀眾留在了客廳。
除了央視之外,東方衛視等也吃到了聯播的紅利。2014年,東方衛視沒有躋身五大一線衛視陣營。之后憑借《羋月傳》《錦繡未央》《歡樂頌》等劇集,讓自身躍居至省級衛視黃金劇場收視亞軍,直逼湖南衛視。近兩年,東方衛視穩居第一,是唯一一家CSM50城黃金時段收視率破1%的省級衛視。
頭部衛視吃肉,二三線衛視轉向獨播多輪劇也能喝湯,多輪劇既能減少成本,又能降低購劇風險,優勢更加明顯。
衛視與流媒體共存了下來,流媒體平臺之間也走向了共和。2019年7月,愛奇藝與騰訊視頻聯播《古董局中局之鑒墨尋瓷》《慶余年》《從前有座靈劍山》等熱門劇。《重啟之極海聽雷》還將愛奇藝與優酷罕見的連接到了一起,盡管雙方沒有在宣發上形成聯動效應,但為雙方合作打開了新局面。
相比于優酷的拘謹,騰訊視頻在聯播模式上明顯更加開放,跟愛奇藝和優酷均有密切的合作。2020年,騰訊視頻還聯手愛奇藝推出雙平臺S+級重點創新節目《哈哈哈哈哈》,在綜藝領域也深入了合作。現在,已經進入了紀錄片、短劇領域。
這得益于騰訊注資了新麗傳媒、七印象、工夫影業、靈河傳媒、檸萌影業、新湃傳媒等傳統影視制作公司,極大得提升了自制能力。另一方面,閱文集團大量的IP儲備,提供了故事庫。騰訊靠收購投資成了標準的制作公司。
這些傳統制作公司并非僅受益于一家平臺,檸萌影業也有來自芒果文創的注資。游走在各個平臺的檸萌影業版權費賺到讓同行嫉妒。檸萌影業創始人蘇曉說,“檸萌影視與幾家視頻網站始終是一個開放合作的態度和做法,雖然騰訊是我們的股東,但并非只能和他們合作內容。騰訊視頻對于他們擁有版權的一些IP,也對我們優先開放,大家一起合作、創作內容會更多一些。”
此話不假,檸萌影業出品的《小歡喜》在騰訊、愛奇藝、浙江衛視、東方衛視四個平臺播出,版權收入高達6.24億元。《九州飄渺錄》在騰訊、優酷雙平臺播出,獲得了10.05億元的版權收入;《小舍得》在愛奇藝、東方衛視、CCTV8三個平臺播出,收獲了4.26億元的版權收入。
數據顯示,檸萌版權劇收入近7成來自長視頻平臺,2019年-2021年,網絡視頻平臺分別貢獻了約12.57億元、8.97億元、7.22億元收入。通過聯播劇,檸萌影業間接給騰訊、芒果帶來了盈利。
騰訊旗下制作公司除了檸萌發展不錯,閱文、新麗也受到了照顧。閱文旗下大IP《贅婿》獨家賣給愛奇藝,今年熱播大劇《人世間》在愛奇藝、央視一套、北京衛視聯播,帶活了原著,榮登各圖書平臺暢銷榜。
愛奇藝與騰訊有一樣的操作思路,投資了吳奇隆的稻草熊娛樂集團,在港交所掛牌上市,成為2021年影視行業第一股。江蘇衛視投資了幸福藍海。這些公司都是業內有制作能力的頭部公司,并且都上市成功。
有一家傳統制作公司沒有攪進平臺的漩渦里,這家公司就是正午陽光。曾有平臺制片人說,在高口碑作品頻出的正午陽光面前,平臺更像乙方。以《都挺好》舉例,江蘇、浙江、愛奇藝、優酷、騰訊聯合購買該劇的版權,據說版權收入接近5億元。《歡樂頌》三部曲讓東方衛視賺足了眼球,《山海情》被8個平臺同時播。
正午陽光絕大部分采用聯播的方式,個別劇被平臺單獨購買。《瑯琊榜之風起長林》帶著愛奇藝“自制超級網劇”的光環獨家上線,36小時播放量破億,累計播放量突破2億,豆瓣評分已達8.4分。
聯播抬高了制作公司的版權收入,也會讓相關導演受益。沈嚴和劉海波成立的上海瞳萌影視,也有騰訊注資。近兩年的熱播劇《流金歲月》《三叉戟》,包括現在的主旋律劇集《我們這十年》《大考》《在一起》等,都由沈嚴和劉海波的參與。這些頭部導演在寒冷的行業中占據了行業最優質的頭部資源。大浪淘沙,他們成了活得最好的電視人。
聯播惠及了制片公司,導演,更惠及了演員。《甄嬛傳》《那年花開月正圓》《羋月傳》在北京衛視、東方衛視、安徽衛視等平臺播出,孫儷憑借這幾部作品成為了絕對的大女主;唐嫣、楊冪、趙麗穎等也是從衛視走向下沉市場,走向大眾,名氣與片酬排在行業前列。
聯播是不是各平臺、創作人員、出資人獲得最大利益的完美方式呢?顯然不是,至少對愛芒騰優不是,熱量稍縱即逝,再好的作品難以形成行業壁壘。只是在寒風來的時候,大家抱得更緊,涌向頭部和主旋律作品。
*封圖為電視機《水滸傳》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