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節潛伏7年,只為一件事:布局金融版圖。
兩年增資3次,從10億到90億元,字節跳動發展網貸業務的野心和決心在不斷增長。
4月27日,深圳市中融小額貸款有限公司(下稱:深圳中融小貸)發生工商變更,注冊資本由50億元人民幣增至90億元人民幣,增幅達80%。兩年前,這家公司成為字節跳動的全資控股公司。
從開始試水,到如今形成借貸、證券、支付、保險完整的金融版圖,字節跳動用了7年時間。
近些年來,手握流量的互聯網大廠紛紛入局金融領域,除了擴展自己的商業版圖之外,其實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有利可圖,可以形成自己的商業閉環,獲得更直接的利益。
離錢最近的地方,是賺錢最容易的地方。然而,離錢最近的地方,也是最危險、監管最嚴、最需要克制的地方。互聯網公司做金融最大的困難就是合規性。有所為,有所不為,清楚邊界的存在,是互聯網大廠做好金融業務的前提。
做得長久,比短期跑得快、賺得多更重要。
字節跳動的金融版圖再一次有了新變動。
企查查App顯示,4月27日,深圳市中融小額貸款有限公司(下稱:深圳中融小貸)發生工商變更,注冊資本由50億元人民幣增至90億元人民幣,增幅達80%。
深圳中融小貸是一家成立于2012年的專營小額貸款業務的公司。2020年4月1日,該公司新增一條股權出質信息,質權人為深圳今日頭條科技有限公司。同年10月,字節跳動旗下今日頭條全資控股中融小貸。
這筆交易意味著,至此,已經布局信貸業務多年的字節跳動,終于持有了網絡小額貸業務的牌照,可以自行開展借貸業務。
本次增資,其實并非是深圳中融小額的首次增資。2020年之后,中融小貸先是將注冊資本從10億增至30億,增幅達到了200%。6月,繼續增資20億,增幅66%。2021年7月16日,中融小貸注冊資本增至50億。
消息人士向媒體透漏,中融小貸此次再次增資,意味著要加大對抖音電商場景內的小微企業的扶持力度。“增資也是更穩健的方式,保持杠桿率處于行業低位,符合監管指導方向。”據介紹,該增資事項已獲監管部門審批通過。
字節面向商家做信貸業務的邏輯其實非常簡單。2019年,隨著抖音和直播的崛起,抖音開始發展電商業務。但是要打造提升流量價值的一站式商家生意經營平臺,就要給商家提供帶貨變現的便捷工具和內容變現渠道。因此,抖音電商上線了抖音小店。
然而,抖音龐大的流量給抖音電商積累了越來越多的小微商戶。這些小微商戶對資金周轉存在強烈需求,例如經營備貨、訂單提前收款、客戶觸達等。而這些需求,也正是字節跳動在金融網貸業務上的切入點。
因此2021年,從需求出發,中融小貸試水推出了面向抖音電商內小微企業主的商戶貸等產品。據了解,抖音商家可以在后臺獲得最高50萬的商業貸款,日利率低至0.03%。
除了抖音商家貸款,字節跳動還陸續在抖音上線了面向C端用戶的“放心花”“Dou分期”等產品,在今日頭條App內推出借貸產品“備用金”。這些產品加上字節之前已經推出的“滿分”和“放心借”,一起構成了字節借貸業務的版圖。
信貸業務其實只是字節打造金融版圖的一個部分。
要說字節開始金融試水,則要追溯到2015年。但直到2018年初,金融業務才正式獨立成為字節的一個業務分支。經過7年發展,雖然字節跳動入局金融相比阿里、騰訊等稍晚,但是發展速度卻很快。僅僅幾年的時間,便已經迅速成型。
在支付方面,早在2018年12月,字節跳動就一連申請了“字節付”等多個帶有支付字樣的金融物管類商標。直到2020年8月,字節跳動全資收購了第三方支付機構合眾易寶,終于也將支付牌照收入囊中。
在保險方面,2018年6月,字節跳動通過全資控股華夏保險經濟有限公司,拿下了保險經紀牌照。2019年9月,字節跳動開啟了自己的保險服務平臺“頭號保”。目前,字節的保險業務在抖音和今日頭條兩大App中都有相應入口。
這些年字節跳動唯一在收縮的金融領域,就是證券。去年9月,字節跳動已退出其在國內的證券產品“海豚股票App”的公司。其在香港的兩家公司“松鼠證券”和“恒星證券”,也在與潛在交易方接觸或者內部關停過程中。字節清倉證券業務的決心,可見一斑。
互聯網大廠紛紛入局金融領域,除了擴展自己的商業版圖之外,其實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有利可圖。
“一是因為金融行業直接涉及資金,是離錢最近的領域,賺錢也相對容易;二是因為互聯網公司擁有巨大的流量,做金融業務很容易變現,容易形成長尾效應。”易觀分析金融行業的高級分析師田杰向鉛筆道解釋,這也就是不管阿里、騰訊,還是字節、滴滴,但凡稱得上互聯網大廠的,都不遺余力地拓展自己金融版圖的原因。
離錢近,離流量近,事實確實如此。截至2021年底,抖音每年的用戶活躍量達6億左右,而抖音小店也創下了1000億的交易量。
借錢、花錢、還錢,如果可以讓用戶都在一家互聯網大廠的生態圈中去完成這些步驟,它們何樂而不為。在田杰看來,對互聯網公司而言,金融業務主要有兩大價值,第一是能豐富其盈利手段,不再重度依賴于廣告;第二是能提升整體的現金流,通過一系列金融操作,能大幅度增大公司現金儲備。
雖然互聯網大廠都把目光盯向了金融這塊“肥肉”,但是依舊存在邊界。
“互聯網公司想要做好金融業務,第一重要的就是注重風控和減少創新,一定要摸清創新的邊界,創新過多容易導致社會問題,特別是小額貸款領域,做得久比短期做得好更重要。”田杰認為。
不止是信貸,做證券也是如此。正如字節選擇清倉證券業務,就是一個例子。對于字節出售證券業務,以及金融業務戰略收縮,有觀點認為,這是順應監管的要求,有防范金融系統性風險的考量。
互聯網公司做金融最大的困難就是合規性。“互聯網都想緊抱金融,但金融監管天生排斥互聯網的乘數效應。金融是強監管行業,過度杠桿容易導致經濟脫實向虛,也會導致一定社會風險,所以監管層一般不讓金融公司打廣告或者會限制它們做營銷,但互聯網行業偏偏又喜歡創新、營銷、試探邊界,所以更容易遭來監管的重錘。”田杰解釋。
所以最近兩年,互聯網大廠其實都在或多或少地收縮金融業務,除字節跳動賣出了旗下證券業務外,阿里、騰訊也在明顯剝離金融業務,在證券、支付、小額貸款這些領域,目前也只有小額貸款業務還處于擴張中。
有所為,有所不為,清楚邊界的存在,是互聯網大廠做好金融業務的前提。
做金融最重要的核心永遠是風控,沒有風控也就無從發展。互聯網平臺控股持牌機構如果監管措施和監管政策不到位,帶來新的監管盲區的同時,也會積聚金融風險。隨著國家監管收緊,互聯網資本從事重資產類金融持牌業務難度也逐漸上升。
除了政策風險,從互聯網企業的生態上來看,做適當收縮并不是壞事。比如證券業務,就需要專業的公司來做。字節的海豚股票App本身日活月活就很低,多年來成績也不佳。有評論認為,字節跳動舍棄證券行業,看似是做減法,其實更多是為了自身的成長。券商行業對技術和資金壁壘都很高,需要IT和持續的人才建設,這些互聯網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畢竟相對字節跳動2萬億的整體估值,證券業務只有5-10億,連九牛一毛都算不上。”一位互聯網從業者對鉛筆道表示。
雖然字節跳動做金融的過程中,也并不是一帆風順,但是從目前字節擴張小額貸款來看,并沒有放棄金融賽道。金融存在風險,想要減少自身風險,發揮金融業務在自身互聯網版圖中的作用,字節跳動還是需要注意風控,摸清創新的邊界。畢竟做得長久,才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