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職場Bonus」(ID:ZhiChangHongLi)
我與19個女下屬的故事·壹
# BONUS VIEW# APRISSUE #
文 | 許松松
編輯排版 | 陳桐、張瀚銳
封圖提供 |許松松
年少好勝,“為學陷于荊棘論辯之中,往復斫殺,務在傷人”——初入職場往往會聽聞很多關于“術”的理論,如何做實習生、如果告別菜鳥甚至如何寫簡歷如何面試,如何如何千篇一律。在帶團隊這件事情,我時刻在自我警醒千萬不要嘗試教下屬做人。
所以這個系列,既不是要討論“職場男女性”這般復雜的話題,也絕不是職場教程。
職場的“術”是一個非常有趣和能達成捷徑的事兒,“學以成人“中的人并非天賦生成,而是通過治學、養性、踐行,不斷達臻的一個德行自我。故事里的她們都具備一個特點,作真實的自己,放大自己的優點也不避諱自己的短處,與自己和解后你會讓自己和對方都輕松一點,畢竟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與她們相處也是我在學習的過程——職場女性如同校園女生,在職場初期她們往往比男同學成長的更快甚至也更加刻苦。但不知怎的,她們的上升通道往往會在某一時刻碰到瓶頸。
我想分享的,是一群女孩們的故事,和她們身上的閃光點,幫職場人理清一些當下的困境。
我時常在想:“假如一位有智慧的人,表達了一種看上去荒謬的觀點,此時,我們不該竭力去證實這觀點有多少為真,而應設法去理解,它為什么看起來竟然像真的一樣。”
在溝通工具發達的時代,人們的表達欲被社交媒體、朋友圈、即時通訊對話、摸魚閑聊瓜分,曾經的散文、隨筆、博客不再流行。幸好,我們偶爾能從一些完整且認真的評論中,看到職場人閃光的表達欲。
我們開辟了職場ta見欄目,就是讓更多人看見這些職場智慧的閃光,和你們的才情,以及這些年在不同城市、不同行業、不同院校中的洞見、故事和風景。用寫作與輸出,抵抗思緒的混沌荒蕪。
每 當有新入職的女同事問我,能否在職業生涯的初始期給出一些建議時, 我偶爾會講起曾經的一 位女下屬,然后告訴這些初入職場的女生們—— 不要舍棄你們眼里的光!
這位女同事名叫H,外表清秀可愛、性格活潑機靈。她作為媒介經理入職,我們一起完成了《名將三國》這款格斗游戲的宣發上市,策劃執行了當時行業內非常有知名度的“朱老板發QB”事件(見注1)。
在一次忙碌加班后的團隊聚餐里,同事們紛紛暢談自己未來的夢想和愿望,大都是升職加薪、落戶買房、旅游吃喝之類,輪到她時,她認真地說:“我想買一輛保時捷,還有一只愛馬仕鉑金包!”
要知道,說出這句“壕言”的時候,她年僅21歲,月薪1萬出頭,住在公司附近沒有電梯的老房子里。
同事們心照不宣地報以微笑和沉默,領導們則不露痕跡地給了她微笑和鼓勵,還有人詢問了什么是鉑金包(當然,我也是第一次知道)。
她說話時,我注意到了她眼睛里的光,那一抹光告訴我,那就是她當時的目標和愿望,而她堅信自己能做到。
在“內卷”一詞尚未被發明的年代,她拿著媒介經理的薪水,卻做著很多崗位的工作:市場策劃、活動執行、文案策劃……能寫出一流的傳播稿件,做得一手漂亮的PPT。她包攬了很多不屬她職責范圍的工作,個人能力圈隨之飛速提升,不僅積累了大量的廠商和媒體資源,也熟悉了市場模塊每一項工作的銜接。
就在這款游戲上市并取得初步成功時,她辭職創業了。
(注1:九城老板朱俊在推廣《名將三國》時,為了競爭過DNF,聲稱對游戲不滿意刪號就送福利,計劃狂砸兩個億人民幣的Q幣。反響熱烈后續游戲行業掀起一陣模仿,最多的企業送十億。)
她辭職的時候,我請她在公司對面的星巴克喝咖啡,談她辭職的初衷。那時候我才知道,她有一個30歲計劃——在30歲之前賺到“足夠多”的錢,然后退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我不知道她口中“足夠多的錢”的具體數目,但我知道她后來買了保時捷911,也看到了她的VIP定制版鉑金包,以及一些聽說要有數百萬消費積累,才能申請到的鱷魚皮愛馬仕。
這期間她仍一直是我的供應商。她在工作上繼續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我經常在朋友圈看到她凌晨下班的痕跡;在一次新年感言里,她吐槽自己全年無休,堅持下去的動力就是那個“30歲退休”計劃。抱著獵奇心理我試探性打聽那個關于金錢的數目,她笑著說大概也就是王健林的一個小目標那么多——如果那年的部門聚會上她說出這個數字,我們一定都以為她瘋了。
她30歲那年,我們又見過一面。她已經完成了自己的目標,整個人蛻變得和過去截然不同。她還在繼續工作,只是開始有意識地減少工作量。她說自己在月亮與六便士之間徘徊,新的十年計劃里有讀書寫字、有敦煌學、宗教歷史,卻沒有工作和游戲。
我想,她還繼續工作的原因,是這份工作依舊能帶來錢。但彼時她的心思已經不在工作,我們說到行業和工作的時候,對方滿是厭倦。她眼里的光消失了!
現實與理想的糾結,讓她對工作喪失了熱情,甚至有了排斥,性格變得有些暴躁和極端。但我相信她應該不久就從這種狀態中調整了過來,并做出了抉擇。
后來的幾年里,她逐漸淡出了行業,定居重慶,朋友圈里是日復一日的讀書、養花、寫字。她分享的書除了世界文學名著外,還有一些我從未聽說過的哲學類書籍。她曬過自己的酒類品鑒證書、心理咨詢師執照,也曬過很多旅途的風景。
我們好幾年都沒有再見面。最近一次,是我的新項目需要找人撰寫一批稿件,一時半會找不到到合適的人,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找她幫忙,她接手了,并且一如既往地,在同一批供應商里表現優秀。
她說她已經移民澳大利亞,并邀請我和家人去她澳洲的酒店玩,我翻看了一些她朋友圈的照片,那似曾相識的光又回到了她的眼里。
回到文章開始的話題——我眼中的職場新人分兩類,一類在工作中斤斤計較,領導讓多做一點職責之外的事,就推三阻四憤憤不平;一類就像我這位曾經的女下屬H,在他們眼里,每一項工作都是非常珍貴的實戰經驗,能讓自己得到鍛煉、提升能力。
初入職場,人往往對未來充滿期待,熱情剛剛萌芽,追逐夢想的勇氣還沒有被現實的瑣碎打敗;對于眼里有光的行動派,敢做別人不敢做的夢,我想,生活最終都不會虧待他們。
最后引用她朋友圈里一句雞湯味的話——人生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追求,在每一段追求里都應該全力以赴!
|下一期:《我與19個女下屬的故事·F篇》
To be continued…
你見過最努力的職場女性是什么樣的?
你在職場中想獲得哪些方面的建議?
歡迎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好問題有機會被作者看見回復~
作者卡片
36氪「職場Bonus」(ID:ZhiChangHong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