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賣了25個億,收入年復合增長率150.1%。
當下形勢,一家新消費公司能有如此高增長,惹人艷羨。
蕉下,這家成立于2013年的品牌,日前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正式啟動IPO。
“一白遮百丑。”
從蕉下招股書的公開數據可見,除了美妝相關產品之外,防曬服飾竟也暗藏巨大的商業機會。
2013年,馬龍和林澤兩位創始人在杭州創立蕉下。蕉下一詞取自“芭蕉葉下”,暗示該品牌從創立之初就聚焦防曬需求。從2013年推出首款防曬產品雙層小黑傘,10年后,蕉下已搖身一變,形成了囊括傘具、服裝、帽子、鞋履、配飾等在內的多元化產品矩陣。
(圖片源自蕉下官方旗艦店)
(圖片源自蕉下招股書)
而蕉下的上市,也意味著國貨服飾中即將出現“防曬服飾賽道”第一股。
根據灼識咨詢數據,以2021年總零售額及在線零售額計,蕉下均為中國第一大防曬服飾品牌,分別占據5.0%及12.9%的市場份額。2021年,蕉下防曬服飾的在線零售額是第二大品牌的5倍。
根據招股書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1年,蕉下的收入連年增長:由2019年的3.8億元人民幣至24.1億元人民幣,年復合增長率達150.1%。
蕉下表示,“防曬只是我們探索城市戶外生活方式的起點”。
從產品結構上看,防曬產品是蕉下創立之初的主打,防曬系列也成為了其旗艦系列,其中主要包括服裝、傘具、帽子、墨鏡、口罩、披肩、袖套及手套。
2021年下半年開始,蕉下進一步豐富產品矩陣,增加了打底衫、褲裝、外套、圍巾、帽子、鞋履、包袋等非防曬產品。非防曬產品在2019年至2021年期間,對收入的貢獻率持續增長,分別為0.7%、9.6%和20.6%。
產品品類的拓展推動了蕉下增長的節奏。而從結構方面來看,蕉下也正逐漸撕下“防曬”標簽,開始向更多功能的服飾范圍發展。
過去三年,蕉下的服裝收入占比逐漸走高。2019年全年,僅傘具的收入就占了總收入的86.9%。但這一數值在2020年下降到了46.5%。2021年,傘具收入占比下降為20.8%,服裝、其它配飾所得的收入均首次超越傘具分別達到29.5%和25.4%。
值得關注的是,蕉下所銷售的帽子等配飾產品毛利率逐年增加,也已超過傘具和服裝。其中,墨鏡、口罩、披肩等其他配飾的毛利率達61%。
與眾多新消費品牌類似,蕉下在產品生產上更多的采用代工方式。
蕉下在去年的雙11期間,天貓渠道中的連褲襪、帆布鞋等多個秋冬首推新單品的銷售額突破了千萬。而供應鏈能力對多產品線的規模生產起到了支撐作用。
截至2021年12月31日,蕉下已經與166家合約制造商建立合作。合作方式上,蕉下與合約制造商以OEM模式合作,會定期評估與更多制造商合作支持運營的必要性及裨益,并根據按時交付產品的能力、產品質量的穩定性及有效控制生產成本的能力等標準,定期審查合約制造商的表現。蕉下還通過數字化管理將存貨平均周轉天數由2019年的110天降低至2021年的62天。
相應的,在與供應商合作過程各種產生的銷售成本也在逐年累積,過去三年分別為1.92億元、3.38億元和9.86億元。
常年保持在50%以上的毛利率,則透露了基于新面料科技的防曬服飾有較好的溢價空間。
但值得注意的是,其凈利潤情況則顯得沒有那么出眾。
過去三年, 蕉下分別錄得凈虧損2320萬元人民幣、7.7萬元人民幣及54.7億元人民幣。經調整凈利潤分別為1970萬元人民幣、3940萬元人民幣及1.4億元人民幣,年復合增長率為162.6%。經調整凈利潤率分別為5.1%、5.0%和5.6%。
招股書中提到,截至2019年、2020年及2021年12月31日,蕉下的流動負債凈額分別為1.4億元人民幣、1.5億元人民幣及24.2億元人民幣。這主要因為截至同日蕉下將2.55億元、2.91億元及24.36億元的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錄作流動負債。而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的公允價值增加則是由于蕉下估值增加所致。
而這,也導致了上述同時期的凈虧損。
伴隨2013年天貓旗艦店推出第一款防曬產品雙層小黑傘,蕉下正式開啟了電商之旅。而在2016年,蕉下在上海開設首家品牌直營門店。
招股書顯示,蕉下已進入全渠道布局階段。其中在線店鋪、向電商平臺供貨、零售門店等自營渠道,收入貢獻連續三年超過80%。其中,2021年收入超過20億,同比增長超過200%。
除了天貓,蕉下電商收入還源自京東和唯品會。其在線銷售比例逐年增高,近三年分別為50.6%、66%、68.3%。此外,蕉下還向京東和天貓超市自營業務直接供貨,這一比例正在逐步降低,從2019年的23.7%降至去年的12.6%。
值得注意的是,蕉下還布局了抖音和微信等新興內容、社交流量管道。
為了換得這些增長,2021年,蕉下交給電商平臺的服務費達2.27億元。
截至2021年12月31日,蕉下全網粉絲數量已經超過1400萬。
調查顯示,作為主要銷售渠道之一的蕉下天貓旗艦店,其付費客戶總數在2021年達到750萬人,過往三年復購率分別為18.2%、32.9%及46.5%。2021年,蕉下天貓旗艦店中29.4%的客戶購買了兩款或以上單品。
而從招股書中可以看到,蕉下的快速破圈和增長一定程度要得益于營銷方面的“大手筆”。2021年,蕉下在廣告及營銷開支方面的投入已經達到了5.9億元人民幣。這一部分支出占收入的比例自2019年開始也逐年增加,分別為9.6%、15.0%和24.4%。
2021年內,蕉下與超過600位KOL合作,KOL們總量約14億粉絲,為品牌45億的瀏覽量。從合作KOL的結構來看,其中有三分之一KOL(199位)的粉絲數超過百萬。值得關注的是,蕉下和頭部主播的合作也很緊密,是李佳琦、羅永浩直播間的熟面孔。根據第三方數據,李佳琦去年曾在單月內為蕉下帶貨三次,銷售額約2880萬,同期蕉下還在淘寶直播合作主播數十位主播,銷售額破億。
此外,電商平臺的大促活動更是直接增加了蕉下的線上渠道收入。2021年雙11期間,蕉下在全渠道的銷售額同比增長了306%。根據ECdataway數據威提供的數據,蕉下位列天貓雙11全程服飾配件榜的第4名。
零售門店方面,截至2021年12月31日,蕉下在全國23個城市擁有66家門店,其中35家門店為直營,31家為合作門店。截至2019年、2020年及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蕉下零售門店及其他收入分別占同期總收入的8.1%、4.0%及2.7%。
公開資料顯示,蕉內曾在4個月內連續獲得2輪投資,最近一次于2021年4月完成了股權融資。
根據招股文件,蕉下擬將募得的資金用于產品開發和增強研發能力,提高品牌知名度及認知度,加強全渠道銷售及分銷網絡,改善供應鏈管理,數字化運營等。
目前,防曬產品依然為蕉下主要的收入品類,但防曬產品的季節性特征不可忽視,在秋冬季節蕉下如何保持業績的增長?
招股書顯示,蕉下的中期經營業績過去曾出現波動,并可能繼續波動。防曬產品、保暖產品帶來的季節性銷售增長,以及平臺促銷活動,并不能代表蕉內全年的經營業績。蕉下增加非防曬產品的時間較短,目前非防曬產品對收入的貢獻率僅為20.6%。
而隨著非防曬產品的增加,新增品類的競爭者也會同步增加。
根據招股書內容,鞋服行業競爭高度激烈,其特點是消費者對質量、功能和款式的注重以及新產品的不斷推出。蕉下會面臨來自現有競爭對手以及行業新進入者(包括國內外鞋服品牌)的激烈競爭,包括優衣庫、蕉內等頭部品牌、新消費品牌。
蕉下在招股書中明確的方案是,為展開有效競爭,繼續增加分銷及銷售開支以及一般及行政開支(包括研發開支)。
事實上,產品功能性是蕉下構建差異化競爭的基礎。研發方面,蕉下在中國已經擁有123項專利,也積累了Airloop面料、原紗防曬技術及全向推拉蜂巢技術等核心技術。2020年年初,蕉下推出的一款應用了Airloop面料的防曬服,其2021年的銷售額已經達到2.8億元人民幣。
手握9種核心面料科技的Lululemon,其市值已經超過460億美元;蕉內、Ubras、白小T等新銳品牌也憑借面料創新占據著消費者心智。在2021年天貓雙11全程內衣/家居服榜中,Ubras、蕉內分別占據榜單第二、三名。所以接下來,身為功能性服飾品品牌的蕉下,在面料服飾上其實還有更多發揮空間。
但值得注意的是,蕉下近3年的研發開支在總收入中的占比卻是逐年減少的。數據顯示,2019年、2020年及2021年,研發開支分別約1990萬元、3590萬元和7160萬元,占總收入的5.2%、4.5%和 3.0%。研發投入的減少,是否能夠支撐蕉下更多功能性單品的拓展,也留下了一個問號。
此外,招股書中提到,由于蕉下堅持打造精選單品的方法論,大部分收入來自數量有限的暢銷單品,使得風險進一步加劇。數據顯示,2019年、2020年、2021年,前30款熱銷精選單品產生的收入分別占總收入的99.8%、88.6%及74.1%。這也意味著,如暢銷單品受歡迎程度降低且無法及時推出替代產品,或者無法推出新的暢銷單品,蕉下的銷售額和利潤可能會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