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此次游戲版號恢復發放,意味著針對游戲行業的一輪合規行動接近尾聲,后續或許有更多游戲獲得版號,但“謹慎發號”已成必然。
2、就本土游戲市場而言,告別粗放式的發展模式,將有助于鼓勵游戲企業自研更多精品游戲。
國家新聞出版署于昨晚在官網發布公告,公布了2022年第一批獲得版號的國產網絡游戲,共計45款,包括雷霆互動《盒裂變》、游族的《少年三國志:口袋戰爭》、中青寶《鑄時匠》等。
在這一公告的下方,是2021年7月的網絡游戲版號審批信息。這也意味著,兩次版號發放間隔了幾乎8個月。
受到利好消息的刺激,在4月11日的美股交易日,三大指數低開,但中概游戲股集體走強,嗶哩嗶哩漲逾10%,網易漲超9%,虎牙漲7.8%,斗魚漲5.3%。
部分獲得版號的游戲(截圖自國家新聞出版署官網)
在過去的8個月時間里,不少游戲公司因為無法發行新游戲,砍掉了不少項目。完美世界、B站和TapTap等游戲公司傳出裁員的消息。
因此,本次恢復發放游戲版號后,多家游戲公司高管也非常開心。創夢天地的一位高管就在朋友圈使用了“煙花”表情以示慶祝。在這次獲得版號的游戲中,創夢天地的《小心火燭》位列其中。
相比較于2021年7月的版號數量,此次45款游戲相比較當時的87款游戲少了近半。且此次的游戲版號過審名單中,沒有騰訊和網易的游戲。
2022年2月,多家媒體曾報道游戲版號停止發放。隨后,新浪科技致電國家新聞出版署相關部門了解后獲悉,相關部門一直在正常接收游戲版號的申請。
這也意味著,這一輪游戲版號恢復發放后,獲得版號的游戲數量或許能夠在短期內提升。但不可避免的是,若按照年度計算,獲得版號的游戲數量呈現下降趨勢。
根據國家新聞出版署的官網信息統計,2021年,只有755款游戲獲得版號,僅比2020年的50%多一些,不足2019年的50%。若與2017年比較,則只有大約8%。
此次游戲版號暫停發放的時長,與2018年的那一輪停發時長幾乎相同。2018年初游戲版號停止發放了265天,一直到2018年12月才重新恢復。此次,從2021年7月開始,暫停了263天。
在過去的263天時間里,游戲行業也發生了很多變化。
版號的暫停發放,減少了游戲公司發行新游戲的數量,沒有庫存的游戲公司只能在“缺糧”狀態下苦苦支撐,即使是有庫存的游戲公司,收入也受到了影響。
中國游戲巨頭騰訊2021年第四季度的財報顯示,該季度的網絡游戲業務收入首次被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板塊帶來的收入超越。第三和第四季度,騰訊在本土游戲市場的收入同比增幅分別僅為5%和1%,遠低于以往水準。
在披露2021年內財報的14家游戲公司中,僅有騰訊和網易在游戲業務上獲得了超過10億元的凈利潤,有7家公司保持了盈利的增長,而4家游戲公司出現了虧損。
在此背景下,出海越來越成為中國游戲公司的共識。以騰訊為例子,2021年第三季度開始,騰訊單獨披露了游戲業務來自海外市場的收入,第四季度,騰訊游戲業務在海外市場的收入錄得超過34%的增長。
在網易2021年第四季度業績電話會上,網易CEO丁磊也坦言,雖然網易要國內和國外市場兩肩挑,但接下來會重點發展國外市場,并很快推出Xbox和PS游戲。
伽馬數據發布的《2021年中國游戲產業報告》顯示,2021年全年,中國自主研發游戲海外市場的實際銷售收入為180億美元,同比增幅約為16.6%。從2017年開始,中國自主研發游戲在海外市場的份額呈現穩步上升的勢頭。
此外,未成年人保護也被列為游戲行業監管的重點內容之一。2021年8月,國家新聞出版署下發《關于進一步嚴格管理 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通知》(下稱“通知”)。通知要求,所有網絡游戲企業僅可在每周五、六、日和法定節假日的每日20時至21時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時服務,其他時間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游戲服務。
此外,通知還要求網絡游戲企業嚴格落實網絡游戲用戶賬戶實名注冊和登錄要求,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實名注冊和登錄的用戶提供游戲服務。這一通知被稱為針對網絡游戲的“史上最嚴未成年人保護規定”。隨后的9月,中央宣傳部、國家新聞出版署會同中央網信辦、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門,聯合約談騰訊、網易等重點網絡游戲企業,強調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游戲賬號租售交易服務。
一位不愿具名的游戲行業人士表示,這一輪合規監管行動下,游戲版號暫停發放,也給了各大網絡游戲業務進行內容整改,自查以及加強游戲內容審核的時間。此次發放游戲版號,或許也宣告這一輪合規行動告一段落。
強監管對網絡游戲的長遠發展來說是有益的。特別是就本土游戲市場而言,告別粗放式的發展模式,將有助于鼓勵游戲企業自研更多精品游戲,從而推動越來越多好游戲出海,增強中國文化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