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1年9月開始,直播行業不斷爆出大新聞,多起網絡主播偷逃稅款的事件和隨之而來的巨額罰單讓網友們議論不斷。熱度過去還沒多久,2022年的315晚會又曝光了直播行業的兩大亂象:直播間里的雙簧大戲以及直播帶貨的江湖騙術。
雖然在今年的315晚會上,“老壇酸菜”是不折不扣的熱度王,但是從節目順序來看,直播行業存在的問題才是重點關注的問題。關注意味著監管重視,而重視往往會帶來行業變革。
在3月,有兩份非常重要的文件出臺,他們的出臺沒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但無需懷疑,這兩份文件擁有改變直播帶貨行業的規則的力量,“全網最低價”、主播個人稅務問題、達人與平臺的銷售責任,都將迎來改變。
在直播帶貨行業中,主播按照一定的規則,被分為了三六九等,而分級有一個重要的數據依據:一場能賣多少貨。一個主播能拿到多少品牌的“全網最低價”直接關系能賣多少貨,“全網最低價”也是大主播進攻和防御的利器。
3月30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印發《關于進一步規范網絡直播營利行為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意見》的通知(下稱《意見》)。
《意見》中有三方面重點內容。首先,網絡直播平臺要建立信息報送制度,報送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直播發布者個人身份、直播賬號、網絡昵稱、取酬賬戶、收入類型及營利情況等信息。另外要建立并嚴格執行網絡直播賬號分級分類管理制度。
其次,網絡直播平臺和網絡直播發布者不得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不得利用任何手段對其他經營者在直播間的交易、交易價格等進行不合理限制或者附加不合理條件,或者向商家收取不合理費用。
第三,平臺、服務機構應當明確區分和界定網絡直播者各類收入來源及性質,并依法履行個人所得稅代扣代繳義務,不得轉嫁或者逃避個人所得稅代扣代繳義務;不得策劃、幫助網絡直播發布者實施逃避稅。(具體可查看《關于進一步規范網絡直播營利行為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意見》)
在以上三點當中,百準認為,第二點可能會對行業產生較大的影響。
建立實名制制度,通過信息報送加強行業監管是常見的手段,在金融、食品等領域多有出現,很多人都不陌生;區分和界定收入來源及性質,加強稅務管理則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意見》的出臺,讓不少人覺得靴子終于落了地。
唯獨第二點,直接觸碰到了目前直播帶貨中的痛點:全網最低價。去年雙十一,歐萊雅和李佳琦之間的風波吵得沸沸揚揚,關鍵就在“全網最低價”。
往往頭部主播會通過協議、合同確保一段時間內自己直播間里的價格是全網最低價,這既是競爭力的體現,又是競爭力的保證,誰拿到了“全網最低價”誰就在直播帶貨當中占據了絕對的優勢,甚至能直接決定一個直播間的生死。
而根據《意見》,以后類似“全網最低價”的協議將不復存在,想怎么賣怎么賣頭部主播不能把“全網最低價“當成自己的護城河和石中劍。對于中小主播和品牌方來說,自然是好事一件。
2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864次會議通過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網絡消費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一)》(下稱《規定》),于3月15日起施行。
這項規定的重要性堪比2019年正式實施的《電商法》,但是大部分人可能都不知道。《規定》主要對網絡消費合同權利義務、責任主體認定、直播營銷民事責任、外賣餐飲民事責任等方面作出規定,共20條。
對于網絡直播營銷平臺經營者的責任,《規定》明確規定,網絡經營平臺不能提供直播間經營者的聯系信息的需要承擔責任;網絡經營平臺未盡到食品經營資質審核義務的需要承擔責任、知道或應當知道直播商品不符合安全要求的需要承擔責任等等。
除了平臺之外,達人對商品銷售也要承擔責任,《規定》指出,直播間運營者(達人)要能夠證明已經標明了其并非銷售者并標明實際銷售者,并且要達到足以使消費者辨別的程度。否則,消費者有權主張直播間運營者(達人)承擔商品銷售者責任。
直播間運營者(達人)已經盡到標明義務的,也并非一概不承擔銷售者責任。根據《規定》,法院應當綜合交易外觀、直播間運營者與經營者的約定、與經營者的合作模式、交易過程以及消費者主觀認知等事實認定法律關系和責任承擔。
也就是說,如果達人銷售不明來源的商品并因此產生糾紛,達人和平臺都需要為此買單。
比如315晚會當中提到的虛假玉石銷售問題,如果消費者訴諸法律,在沒有明確第三方貨品來源的情況下,帶貨的達人和帶貨的平臺都要負責。如果有明確第三方貨品來源,帶貨的達人和帶貨的平臺對貨品問題知情,同樣也要負責。
從大的視角出發,直播帶貨、直播營銷作為一種數字經濟新模式,已經野蠻生長了很多年,經驗告訴我們,當一個行業發展到一定地步,想要繼續健康發展,監管是必要的。
從實際出發,無論是《意見》還是《規定》都更偏向政策、理論,并不擁有多少可以實際操作的條款。那么,視頻號的達人該如何遵紀守法呢?
3月17日,視頻號發布櫥窗功能新規,3月25日后,視頻號櫥窗將不再接受個人小商店接入,已入駐視頻號櫥窗的個人小商店也將在3月25日后逐步停止視頻號櫥窗服務。
自3月25日后入駐視頻號櫥窗的小程序商家需要使用“升級版視頻號場景接入流程”,已入住的視頻號櫥窗的小程序商家則需要在今年6月30日前完成“自定義交易組件”升級,否則視頻號櫥窗將無法使用。(詳情可查看:視頻號櫥窗新規,將解除達人帶貨的法律風險)
可以看出,視頻號櫥窗新規是一項適應性改變,加強了平臺對達人、商家的管理,也側面加強了對商品、貨源的管理。
3月22日,「視頻號直播安全中心」向部分用戶開啟公測。「視頻號直播安全中心」包括查看信用分、賬號狀態、違規記錄、客服咨詢等功能,收集并展示了達人的賬號情況和違規情況。(詳情可查看:「視頻號直播安全中心」開始公測,可查看安全信用分)
「視頻號直播安全中心」和去年推出的《視頻號直播帳號階梯處置方案》能滿足《意見》當中“建立并嚴格執行網絡直播賬號分級分類管理制度”的要求,對于各種的信息的收集整理,也能為信息報送做好準備。
由此可見,對于達人和品牌方來講,合法最簡單的辦法就是遵守平臺規范,先做到合規,只要做到了合規,一般而言不會出現大的問題。
其次,達人和品牌方要按照法律、監管要求,建立新的行業規范,比如勞動合同的簽訂、直播營銷內容的規范等等。
未來,對于直播行業的規范和監管將會越來越嚴,細則將會越來越明確,不合法的下場,相信大家也都有目共睹。直播行業合規浪潮來臨,誰能跟上,就能跟上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