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安琪
編輯 | 蘇建勛
今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小康集團董事長張興海在接受采訪時建議:鼓勵年輕人少送外賣、多進工廠。此言論很快成為熱議話題。這也反映了國內實體制造業的確面臨著勞動力短缺的挑戰。
當下,不少人工智能企業都在探索實體制造業的智能化轉型升級。4月7日,人工智能企業曠視科技推出了自研的智能托盤四向車PS1500系列,該產品分為常溫版和冷庫版。
此前,在智能物流行業,曠視已經推出了軟硬一體化的3A智慧物流解決方案,包括智能立體倉庫系統(AS/RS)、自主移動機器人系統(AMR),并通過智慧物流軟件平臺“曠視河圖”(AI)。此次發布的智能托盤四向車PS1500系列,填補了曠視在自動化立庫領域柔性解決方案的空白。
圖源:曠視科技
據曠視聯合創始人、物流業務事業部產研負責人唐文斌介紹,PS1500系列產品具有“超薄、超快、超穩定、超安全、超長續航”五大核心優勢,從標準的1m×1.2m的托盤,到1.35m×1.35m的大托盤尺寸都可以支持;同時還具有常溫版和冷庫版本,冷庫版車型最低可以支持零下25℃。
產品機身厚度僅125mm,是目前市場上實際投入使用的最薄的四向車之一;在換向速度上,PS1500空載換向時間2.5s、帶載換向時間3.5s;此外還擁有6枚避障激光,搭載磷酸鐵鋰電池/鈦酸鋰電池兩種電池;在續航方面,PS1500產品電池容量為60Ah、功耗40W、充電1小時可以連續工作8小時。
在軟件算法層面,曠視還表示,智能托盤四向車的系統大腦——河圖軟件平臺可以連接曠視自有及第三方自動化、智能化物流設備,在算法優化、分層調度、智能運維等多方面均具有獨特優勢。
比如,曠視四向車系統嵌入了智能化的合托算法,可以更大限度地利用倉庫的存儲空間。根據不同的SKU(最小存貨單位)和貨位排布,算法會在商品入庫時自動推薦合適的貨位,使得貨物可按照一定的規則存儲,并避免后期出庫擁堵,提升效率。同時,河圖智能分層調度系統能實現機器人最優路徑分配,智能避免堵塞,支持千臺設備集群調度。
曠視四向車應用場景解決方案 圖源:曠視科技
發布會上,唐文斌介紹了一個曠視四向車的用戶案例。該用戶為一家原材料生產企業,需要8000個存儲位,并支持工廠24小時連續生產。在同等面積下,相比堆垛機方案,曠視四向車方案的空間利用率提升超20%,托盤成本節約超40%,項目實施周期縮短50%以上,電費節約65%以上,裝機容量減少65%以上。
曠視還介紹了“曠視河圖”軟件平臺在大型托盤四向車項目中解決大規模集群調度的應用案例。在一家服裝領域項目中,曠視河圖動態管理超過1萬個商品SKU、數萬個庫位,連接并調度全倉超80臺四向車,實現多個流程協作調度,曠視表示“這是目前業界已知的規模最大的四向車應用案例。”
曠視此次產品發布,無疑會進一步增強其在智能物流倉儲行業的產品力。據了解,曠視聚焦于新能源、化纖氨綸、醫藥、鞋服、智能制造、食品冷鏈行業的智能倉儲產品和解決方案,目前簽約項目超過200個。
不過,正如曠視物流業務事業部負責人徐慶才在會上所說:實體企業在倉儲配送服務方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客戶需求日趨多樣化、訂單履約實時化、商業模式也在快速地迭代,同時又面對著勞動力短缺、城市倉儲用地成本上升、全球經濟不確定形勢下自身物資品類和存量又在快速增長等。自動化、數智化升級已經是大家的共識。”
事實上,AI+物流行業已成為一片紅海,曠視的方案也并非獨樹一幟。行業內玩家如海柔創新、極智嘉、海康機器人等已經在智慧物流倉儲領域占領一方市場,未來曠視與這些行業玩家或有一番廝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