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總有一些行為刻進了DNA里,比如,在加油站里不敢打電話。
這不只是一種「習俗」,還是《中國石油加油站管理規范》中的明文規定。
從原理上來說,手機會產生射頻電流,導致射頻火花引燃汽油蒸汽與空氣的混合氣。
然而實際上果真如此嗎?
使用手機導致加油站燃燒需要兩個條件,一是現場油氣混合濃度必須達到一定比例,二是手機電磁波的功率大到一定程度,足以讓電路上產生電火花。
科普節目《流言終結者》還曾做過實驗,將一臺手機放在爆炸室內,把氣霧狀的汽油噴進去,并控制適合爆炸的油氣混合濃度。
一切準備就緒以后,實驗人員撥打了那臺手機,卻未能完成引爆。
既然如此,為什么還會有這項規定呢?
這還要從手機網絡制式說起,2G制式主要為GSM,3G制式有三種,4G制式則有兩種,到了5G時代則只有一種制式。
早期的2G制式手機在接打電話時,會瞬間大幅度提升信號強度,這種突發行為確實有極小概率會引起加油站起火。
不像如今的手機多是觸摸操作,老式手機還會有一些機械式的操作,例如按鍵、翻蓋等,存在產生電火花的可能性。
當加油站油氣混合濃度達到一定比例,就可能引發油氣爆炸,所以制定加油站不能使用通訊設備的相關規定也是無可非議的。
不過在 2020 年底,應急管理部發布的《加油站作業安全規范(征求意見稿)》中,已經刪除了“加油站內不應使用移動通訊設備”的規定,增加了手機掃碼支付的安全要求。
因為手機掃碼支付產生的功率都比打電話大得多。
除了手機操作之外,在加油站整理衣物、梳頭都容易產生靜電,靜電的火花也極有可能點燃汽油揮發成的蒸汽,導致加油站起火,甚至概率比使用手機更高。
雖然油氣回收裝置等技術進步,已經讓加油站爆炸成為了小概率事件,但還是要在安全問題面前多保持一份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