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美夢成真?Wombo Dream!
首圖來源:Towards Data Science
古有“點石成金”的神話故事,現在有款APP能幫你實現“點字成畫”的夢。它就是「Wombo Dream」。
輸入幾段文字后,APP里頭的AI技術能將枯燥的文本,瞬間變成創意十足的畫作,而且畫的主題跟文本內容十分吻合。
新奇的玩法讓它的口碑迅速上升,下載量接連上漲,掀起新一輪的“AI創作”熱潮。
很多人可能還記得,TikTok、抖音上有個火爆一時的“對口型唱歌”短視頻。一些名人的靜止照片,變成了滑稽十足的唱歌視頻。
像馬斯克、拜登等名人,紛紛中招,被網友惡搞了一番。
圖片來源:網絡
這種視頻效果背后,有一家名叫「Wombo」的公司在提供技術支持。它通過AI等技術,將聲音與照片中的人物自動對上口型,并且配上動態表情。
趁著火熱勢頭,這家公司推出了另一款APP「Wombo Dream」。
這是一款智能繪畫工具,能夠讓你腦海中的奇思妙想,變成肉眼可見的藝術圖片,人人都能成為“藝術家”。
操作方法很簡單。首先,在APP中隨意輸入一個關鍵詞或一段描述,比如“元宇宙”。 再從中選擇一個藝術風格,包括神秘、巴洛克、幻想藝術、蒸汽朋克等等。
圖片來源:網絡
筆者選擇的是“蒸汽朋克”,隨后APP就自動生成了與設定對應的圖片。
元宇宙主題
成就感滿滿有木有。
網友也紛紛秀出了自己的“畫作”:
龍主題
皮卡丘主題
目前來看,「Wombo Dream」生成的圖片,主要是偏抽象風格,并不是那么精確和具體。
另外,經過多次測試,即便輸入的關鍵詞和選擇的風格都一樣,每次生成的圖片也會不同。 它完美地詮釋了: 世界上沒有一片葉子是完全相同的。
在照片生成結束后,你可以將作品下載到本地,然后去裝飾書籍、房間或網站,無需聘請專業插畫師。
在普通用戶、專業設計師以及投資大咖那里,「Wombo Dream」都獲得非常不錯的口碑。
截至去年年底,「Wombo Dream」用戶已經生成了超過1000萬張圖片,這個數字已經顯露它極高的流行度。
另外有高級設計師認為,當缺乏靈感時,「Wombo Dream」在顏色、線條、形狀和風格等方面,能激發出創意,給用戶提供非常大的幫助。
在一些資本大佬那里,這款APP也備受青睞。投出Uber、Twitter的風投大咖Chris Sacca,對「Wombo Dream」評價道: “這可能將是我用過的最令人興奮的APP。”
Y Combinator前總裁、Open AI現任CEO Sam Altman,在用過「Wombo Dream」后發推稱:“我現在已經對AI驅動的創意工具,有了足夠的了解。它們會比AI樂觀主義者想象的還要好得多。”
事實上,類似「Wombo Dream」這種利用AI生成圖片的軟件并不新鮮,像DALL-E、Artbreeder等都擅長制作虛構圖片。
只是相對而言,「Wombo Dream」的響應速度、圖片質量和可訪問性更強一些,這為它贏得更佳口碑。
回顧Wombo的發展路徑,它誕生的時候并不被資本看好。
它能一路起勢,靠的就是積攢的口碑。
Wombo的CEOBen-Zion Benkhin,曾是多倫多大學的一名學生。他在2020年8月,構思了“對口型唱歌視頻”的種子想法,并毅然輟學加入創業浪潮。
隨后,Benkhin 招募了幾名大學生,包括Wombo現在的運營主管Paul Pavel 和人事主管Angad Arneja。
Paul Paveland(左)和Ben-Zion Benkhin(右)
Arneja認為Benkhin設想中的「對口型唱歌視頻」,能夠滿足當時公眾的心理需求:“當人們因為COVID-19被困在家里,他們想要一些能讓自己開懷大笑的東西。”
不過,Arneja也提醒Benkhin,輟學創業是有風險的。而Benkhin卻不這么認為,他表示如果自己不這樣做,其他人就會去做,時間不等人。
Angad Arneja(左)
Benkhin很自信,他將4萬加元的積蓄投入到創業當中,Pavel的父母也投入了數千美元。
為了增加Wombo的開發資源,Benkhin決定向投資者推銷。現實卻給他當頭一棒,據Benkhin回憶: 他被200多家VC拒絕了。
在VC看來,Benkhin 雖然有AI知識,但幾乎沒有商業經驗,而且也沒有成熟的策略讓人們使用該APP。
Benkhin沒有放棄。
在一次推銷會上,他被推薦給了 Launch House。這是一個專注于聯系和支持企業家的私人社區,位于加利福尼亞比佛利山莊的豪宅中。 Launch House的創始人之一Jacob Peters,看到了 Benkhin想法的潛力。
一個月后,Benkhin就帶領團隊搬進了Launch House。他與其他19 位初創公司創始人一起,進行了多場頭腦風暴。 2021年2月底,Wombo正式上線后迅速火爆,第一周下載量為50萬,第二周達到900萬。
Wombo團隊成員
有了這些初始成績,Wombo開始被更多投資者注意到,口碑迅速建立起來。
比如,McIsaac是Global Founders Capital 的多倫多合伙人,他在宣傳資料中發現Wombo后,覺得很有趣。他直言,自己花了一個周末制作Wombo視頻,發給朋友后對方都被逗笑, 這讓他意識到Wombo具備群眾基礎。于是,他便在 LinkedIn上聯系了Benkhin,兩人的談話讓他對Wombo的印象更加深刻。緊接著,Global Founders Capital與Sofreh Capital 一起,領投了 Wombo的600萬美元融資。
這輪融資當中,其他投資者包括演員 Ashton Kutcher 的Sound Ventures、Product Hunt CEO Josh Buckley創立的風險投資公司Buckley Ventures等。
如今,依靠「Wombo」和「Wombo Dream」兩款APP,Wombo每月擁有超過1000 萬活躍用戶,創作者從Z世代到90多歲的老年人都有。
就在「Wombo Dream」勢頭正熱之時,它卻遭到不少用戶的吐槽。 這源于它的一項計劃——布局NFT。
有用戶發現,Wombo的官方推特名稱以.eth 結尾,即以太坊的簡稱。因此質疑它是否計劃把用戶制作的圖片,包裝成NFT進行銷售。
另外,該用戶還質疑,目前服務條款上沒有具體說明,平臺是否保留了用戶作品的版權。
在部分人看來,“AI圖片形成的NFT”會成為Wombo賺取巨額收入的重要來源。
首先,“AI藝術畫”已經能創造出非常高的溢價。 早在2018年,英國拍賣行佳士得售出了其首幅由計算機生成的藝術畫,名為《Edmond Belamy的肖像》。這件藝術品的最終售價高達43.25萬美元,大約是其估價的45倍。
另外,NFT的價值也在與日俱增。 2021年,全球NFT銷售額達到176億美元,較2020年的8200萬美元飆升21000%。(數據來源:Nonfungible.com)
當“AI藝術畫”遇上NFT,無疑是個巨大的金礦。 對于用戶的質疑,Wombo很快進行了回復,大概有三重意思:
其一,平臺的確有計劃把用戶創作的畫作,打造成NFT。
其二,平臺會把選擇權交給用戶,即用戶可以把畫作鑄造成NFT進行買賣,也可以不予處置。
其三,在作品版權問題上,平臺會進行更清晰的解釋,但用戶得等一陣子。
對于Wombo的解釋,很多用戶發表了自己的觀點。筆者梳理下來,大部分人都持反對態度,主要集中在:
環境和版權問題。 比如有人表示:
“允許NFT使用受版權保護的材料,而未經原所有者許可,已經構成了侵犯。”
“絕對不要提供NFT服務,它對環境非常不友好,我肯定會停止使用你的APP。”
“請不要提供NFT。能源成本太高了。圖像很漂亮,我們很多人都喜歡玩這個APP。但如果提供NFT,我將永遠不會再使用它。”
據研究人員估算,每件NFT藝術品將帶來200kg的碳排放,相當于一輛典型的美式汽車行駛500km。 當然,NFT是否會造成能源嚴重消耗、環境嚴重破壞,行業還沒有個準確說法。
能確定的是,AI創作的藝術品,在美國不會受到版權保護。這或許成為Wombo打造NFT業務路上,最大的攔路虎。
今年2月,Steven Tahler博士試圖為名為《最近進入天堂》的畫作申請版權保護,該作品是由AI創作的。
《最近進入天堂》
圖片來源:網絡
然而,美國版權局拒絕了這項請求。 版權局委員會一致認定: 人類作者身份是美國版權保護的先決條件,因此該作品不能注冊。
美國官方對待“AI藝術品”的消極態度,讓Wombo的NFT業務陡然增加較多不確定性——它不僅會在口碑上受挫,而且極有可能被制度約束。
雖說,進軍NFT遭到許多用戶吐槽,但Wombo仍然是家具備高成長性和價值潛力的公司。筆者對其后續的融資和發展,還是比較看好。
當然在口碑維護上,這家年輕的公司還得需要足夠重視。 在如今的社交媒體時代,群眾的力量無比強大。 輿論風波下,一款APP可以迅速火遍全網,也能曇花一現。
Online tools to create mind-blowing AI art
Wombo推文
Making it by faking it: Toronto’s Wombo becomes viral sensation by bringing deepfake technology to the masses
WOMBO AI: Trinity’s app co-founders on their path to success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硅兔賽跑”(ID:sv_race),作者:Eric,編輯:梓,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