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范,親人兩行淚
對于交通安全,這幾句話說再多也不為過。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顯示,每年約有 130 萬人死于道路交通事故,其中酒駕是主要原因之一。
酒駕,也成了全世界許多國家都亟待解決的問題。利用法律法規進行規范,在道路上對駕駛員進行酒精測試,各國都在法律,技術等多個方面上努力。比如我國在 2011 年就開始實施「醉駕入刑」。
但無論是類似「抽樣」式的酒精檢測,還是寫在紙上的法律條文,其實都是對酒駕行為可能發生危險或已經產生危險后果的措施,多少有些「亡羊補牢」的意思,因此總會有人產生僥幸心理。
圖片來自:新民網
也許對酒駕的打擊可以再主動寫,把酒駕「摁在搖籃里」,「摁」在還沒發動的車里。
美國國會去年通過的一個法案,要求汽車制造商要為車輛配備先進的「防酒后駕駛」技術。系統可以監控駕駛員的表現,或者測試駕駛員的血液酒精濃度是否超過法定限制。
除了美國,澳大利亞也進行過類似技術的研究,在駕駛員進入之后,車里的酒精傳感器會吸入駕駛員呼出的氣體,并使用紅外光束測量二氧化碳和酒精分子的含量,可以快速檢測出駕駛員是否處于醉酒狀態。
圖片來自:Unsplash
許久以來,汽車駕駛監控和輔助系統(DMAS)主要功能集中在系統監控轉向、制動、防碰撞等方面,也就是對駕駛員的「輔助」。
但現在這類系統也開始越來越關注「監控」,比如利用實時視頻跟蹤頭部位置、眼瞼閉合和眼睛注視方向等,來檢測駕駛員的狀態,加入「防酒后駕駛」技術,其實也是對汽車駕駛監控和輔助系統(DMAS)的完善。
圖片來自:Unsplash
「防酒駕技術」中,血液中酒精含量檢測系統的作用很重要,目前檢測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通過呼吸,根據在車里進行的呼吸確定駕駛員血液中的酒精含量。還有一種是觸摸,通過傳感器來確定駕駛員血液中的酒精含量。
不管是哪種檢測方式,如果確定血液酒精含量數據超標或駕駛員的狀態不對,系統就會采取行動,比如向駕駛員發出警告,不允許汽車移動等等。
其實,現在已經有許多國家和地區不僅在研究「防酒駕技術」,也在推動在所有新車中強制安裝駕駛監控和輔助系統。
2019 年 11 月,歐盟部長理事會通過的一項通用安全法規,要求汽車制造商在歐盟市場上的所有新車上安裝先進的安全系統。包括借助攝像頭的駕駛員監控駕駛員的注意力不集中或困倦,并在發現駕駛員分心時發出警告。
這一新法規將在四年內逐步實施,從 2022 年開始所有具有一定水平自動駕駛能力的新車開始,到 2026 年,這條法規會涵蓋歐盟市場上所有新生產的汽車。
安裝車載防酒后駕駛系統,其實是一種更主動的防酒駕措施。當然,這些系統都還有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有人覺得這種系統會侵犯隱私,那么也要將數據安全考慮在內。
酒駕的危害眾所周知,希望防酒駕技術能越來越完善,讓許多本不該發生的事故不能「生根發芽」,讓更多的駕駛員能真正踐行「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