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晚會大家都看了吧,或者不看也知道了吧。
老壇酸菜的故事,一個很酸爽的故事。
湖南有一家做酸菜的公司,主要業務就是供應酸菜產品,有的供應給餐館,有的再加工成酸菜包,供應給方便面企業,市面上你吃到的老壇酸菜牛肉面,里面的酸菜包和他們有關系。
供應給國外的呢,是真的在老壇里泡著的,供應給國內的呢,存在一部分土坑酸菜。
員工們在上面踩來踩去,有光著腳的,有穿著雨靴的,還有的直接抽完煙,把煙頭直接扔到酸菜里。
好家伙,這是增添煙熏風味是吧。
真地道。
當然,涉事的不是一家公司,是ABCD四家。
反正我是看了那個視頻以后,愣了很久。
然后想起了廣告。
“有人模仿我的臉,有人模仿我的面,但你們無法模仿我的味”
這段聲音在我耳邊回響,沒想到這個味兒是腳丫子的味。
建議改名以后叫做原味方便面。
說到原味方便面,那我還吃啥泡面,我直接用自己腳丫子在開水盆里涮一涮煮掛面不就行了嘛。
哦不行,得加煙頭,不然不正宗。
包裝上寫著“32道工藝”,敢情是32道鞋印。
“足時發酵”原來就是字面意思。
“碼鹽浸置,初腌入味”原來碼的是汗液里的鹽,腌的是腳皮的味。
太真實了。
我在想我之前到底吃了多少這種摳腳大漢踩過的酸菜。
我以前還在抱怨方便面的酸菜包量太少。
現在想想完全是為了我好。
我還在想前幾天做腸鏡的時候,醫生為啥沒有在腸道里檢測出腳氣啊。
是不是醫院的設備老化了啊?
康師傅倒是老老實實承認了,發聲明說自己終止了和其中的湖南插旗的合作。
但確實是沒有和其他三家酸菜供應商合作過。
自查,反省,對不起。
非常熟練,反正所有企業每年3.15都是這個流程。
統一呢,比較騷一些。
總共發了四份聲明。
第一份說,從2012年開始就和插旗公司沒關系了。
但是公司A還是自己的供應商,已經開始整改了。
(第一份聲明已經刪除,只能找到當時的新聞報道)
結果馬上就刪了。
對不起,搞錯了,再來。
第二份發聲明說,是最近五年內和插旗公司沒啥關系了。
對不起,還是搞錯了。
刪掉,重來。
第三份聲明是,插旗公司完全和自己沒有關系,公司A只字不提。
可能是怕被打臉,在第二天又補了第四份聲明:雖然我司用了公司A供應的酸菜,但經過A連夜調查,確認都是來自廠內自腌自用,而不是“土坑酸菜”。
從這番操作來看,統一確實是要比康師傅更慌。
慌得連供應商和自己合作多久了都不知道了。
一個版本是2012年,一個版本是2017年。
慌得找供應商來證明自己的清白。
以及最新的,邀請大家去參觀。
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統一的恐慌。
為什么統一如此敏感,而康師傅雖然也道歉但沒有這么恐慌呢。
因為這件事,對兩大巨頭來說,雖然都會造成業績影響。
但長期來看,康師傅某種程度上是受益者。
為什么?
因為老壇酸菜,從來都不是康師傅的主航道,康師傅旗下的爆品茫茫多,老壇酸菜只是防御性產品。
但對統一而言。
老壇酸菜是命根子。
能用自己的支線,換掉對手的主航道,奇幻的是,康師傅貌似還很賺。
這個事兒出了之后,影響的不是一家兩家。
而是老壇酸菜面這個方便面品類有可能直接就完蛋了,畢竟老壇酸菜和臭腳丫子以及煙頭聯系在一起,真的太淦了。
即使白象和今麥郎并沒有用報道里提到的供應商,即使康師傅統一各種動作承諾自己認真監督了,很多人看到這幾個字估計都有心理陰影了。
過去越是強調這些工藝流程,越是會有記憶烙印。
尤其是汪涵老師的系列廣告太深入人心了,現在你再看汪涵老師的系列廣告,是不是電視機都有聞味功能了?
只能說,信心沒了。
老壇酸菜本來是市場上賣得非常好的大單品,說是最好也可以。
在2012年,統一靠著這款面就賣了四十個億,而當年統一總共賣出的方便面也就不過七十多億。
2020年,統一食品部分的收入有94億,沒有列出單獨產品的收入,但在年報里“管理層討論及分析”里位列方便面業務第一位的仍然是“統一老壇酸菜牛肉面”。
統一2021年中期業績演示材料里,“老壇酸菜牛肉面”仍然是被列出的三個主要食品品牌之一。
根據過去的經驗和數據來看,統一老壇酸菜面幾十億的銷量應該還是有的。
這次,可大頭了。
老壇酸菜面和統一綁定的太深了。
這里面當然有歷史原因。
2008年的時候,統一方便面在內地市場的份額已經從第三名跌到了第四名。
沒有辦法,只能all in,把很多資源都投入到一款原來只在川渝地區售賣的老壇酸菜面上。
結果不小心爆了。
靠著老壇酸菜,統一得以突圍。
雖然后面有藤椒面、茄皇面和湯達人,但老壇酸菜對于統一來說,意義非凡。
拳頭產品,核心產品,標識產品。
康師傅當年也慌得不行,覺得要被趕超了,也著急忙慌地推出了老壇酸菜面。
而且在外包裝、廣告、代言人都在模仿統一。
為了對抗康師傅的“復刻”,統一也花了非常多的錢和精力在宣傳自己“更正宗”這件事上。
以至于現在想起統一方便面,很多人會自然把“老壇酸菜”和它劃等號。
特勞特老師講一個消費品要定位,要牢牢占領消費者的心智。
統一應該是聽進去了。
你過去有多強調這個產品,這個產品最終反噬你的時候,你就會傷得越深。
還是前面那句話,“老壇酸菜”和“統一”綁定得太深了。
以至于這個產品如果真的不行了,沒有產品能替代位置。
爆款不常有,常年爆款全看運氣。
統一的運氣,遇到了點挫折。
當然,這事兒對方便面這個盤子的影響有限,頂多是影響口味選擇以及品牌選擇。
因為現在外賣變貴了,大家還是會吃方便面,方便面是剛需。
方便是剛需,但老壇酸菜方便面,不是剛需。
除非你是資深足控。
這件事兒嚴重到啥程度,你現在在京東淘寶拼多多搜老壇酸菜四個字,直接顯示無結果。
就這么嚴重。
整個品類都面臨問題。
方便面的一個系列臭了,補上的大概率還應該是同價格檔的方便面。
補上老壇酸菜面空檔的大概率也是和其一樣重鹽、重油的紅燒牛肉面和香辣牛肉面。
實際上當年統一的老壇酸菜也就是從這倆手里搶來的份額。
而這兩個產品的市場主導者是康師傅。
康師傅失去了老壇酸菜,還有紅燒牛肉,還有香辣牛肉,還有鮮蝦魚板。
但統一,則面對最重要武器的損失。
這個損失,不是簡單的換產品的問題,還有渠道的信心問題。
消費者的情緒會影響生產者和銷售者的決策,但很有限。
除了廣告以外,一個消費品要想奪取市場,最重要的是靠渠道。
你得占領貨架,讓消費者每天都接觸到你,才能賣出去。
康師傅目前來看,仍然還是方便面市場的霸主,靠的也是渠道。
現在只是這么一個調料包出現了食品安全問題,并不會影響到全線產品。
經銷商也不會輕易割舍康師傅,頂多短期內就是舍掉這個產品線,畢竟康師傅的長線爆款太多了,老壇酸菜頂多算是防御性產品,這個品類的王者還是統一。
但這時候,對統一的其他產品,有沒有這個待遇,就不好說了,畢竟老壇酸菜,太一騎絕塵了。
打掉對方一個戰略城池,自己折損一個品類,也是賺的。
同樣是損失一批產品,對方是拳頭產品,自己是普通產品,當然是賺的。
明明是一件影響行業的壞事兒,長期來看,竟然還有點利好某一家巨頭。
只能說商業上的事兒,就是這么殘酷,且魔幻。
關鍵詞: 酸菜牛肉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