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概股在美國市場上被瘋狂屠殺,似乎一切價值規律、股市運行的規則都已經不存在一樣。投資者過去幾十年積累的、對互聯網公司的價值認知遭遇了嚴峻挑戰。但世間萬事從來不會孤立運行。就像波瀾會變成巨浪,撞向海灘,沖擊礁石,形成更多的波濤,整片海洋都不再平靜。
2.在美上市的323家中概股中,目前有156家公司的股價跌幅超過了90%及以上,占比接近一半,阿里巴巴接近于跌破發行價,拼多多已經“反向十倍”。十萬億市值的消失會產生諸多影響,中概股絕不是獨立于中國經濟之外的某種平行世界。
3.首先就是中概股的估值與融資問題。有投資大佬轉發的朋友圈表示,一級市場很多企業的估值,目前已經比中概股90%的同類型企業要貴一大截。一級市場的定價本應以二級市場為前提和基礎,二級市場低估值的行業,一級市場就不容易拿到融資。如果二級市場里大量的行業都是十幾倍甚至個位數的市盈率,那么大多數創業企業在一級市場都很難拿到錢,二級市場的低估值就是一級市場的風險。整體上看,股災式的下跌會對創業大環境造成嚴重影響。
4.另外,除了中概股的創始人團隊、風投機構等大股東之外,持有中概股數量最多的就是這些企業的員工。互聯網時代創業公司的員工普遍持有股份,甚至有不少沒有被分到股份,但也用工資去二級市場購買公司股份的。總之,中概股里面沉淀著大量的來自互聯網公司員工的財富,這些人是公司的各類副總裁、總監、資深產品經理、技術大牛,如今他們中有不少人多年沉淀的財富已經大量消失。
5.不夸張地說,中概股和恒生科技里面的公司,是這十多年來中國非常重要的財富源泉,這些財富也在支撐著一系列重要消費:北上廣深、杭州的房價,一線城市里相對小資、高層次的消費,甚至包括成都、鄭州等地的房產和消費——在大城市的子女給父母打去生活費,并且在老家買房,帶動當地經濟,或者選擇去成都天津長沙西安等地落戶。如今隨著中概股市值暴跌,這部分消費動力將不同程度地受到抑制。
6.不少人的消費心理也會因為資產縮水受到影響:手中持有較大數額的股票,會讓人產生一種經濟上的安全感。即便是沒有拋售股票套現,也會在消費時更有底氣,甚至是更積極地貸款消費和購置房產。在深圳,有大量的大廠員工選擇購置首套房、二套房、學區房。押注買房背后的底氣之一,就是手里的(在富途或老虎證券賬戶里的)公司股票。
7.3月15日港股出現了不尋常的一幕:主營植發業務的雍禾醫療股價暴跌了24.81%,盤中下跌最高超過了33%——因為這家公司大量的客源,是工作辛苦以至于脫發嚴重、但收入可觀的程序員們。這個邏輯看起來有些不著邊際,但實際上正是中概股暴跌導致可選消費受損的一個清晰例證。股權資產嚴重縮水后,程序員放棄植發,是不是也會放棄換新能源車?大廠員工和家屬們是否也會放棄醫美整形?他們的孩子是否會少吃一些奶酪棒?可以確定的是,中概股市值的消失,將會導致國內新興消費的成長性受到損傷。
8.對于那些被政策面所偏愛的制造業產業、高端制造業來說,中概股和港股的下跌也會造成不良反應。新型制造業、高端制造業需要來自第三方技術公司的技術支持,這些為企業提供專項技術、智能化解決方案的企業,原本需要大量融資支持,但風險之下這些公司還能否持續獲得融資以繼續維持經營和研發能力,已經變成了未知數。制造業如果失去了技術的助力,相當于被迫降維了。
9.員工流動方面,互聯網行業的員工,今年日子本身就不太平,包括阿里、騰訊、百度、小米、B站等大大小小的公司,都有程度不同的優化問題。在往常,這些人員有不少會流向ABC輪的創業公司,這些規模較小的科技公司需要大廠經驗,也有融資支撐。但現在小廠的資金支持成了未知,對于人才的吸納也就成了問題。在互聯網公司本就不利的政策預期之下,被迫離開大廠的員工,是否也會同時失去小廠的接納?這是有可能會出現的不良推演。
10.互聯網是信息傳播最迅捷敏銳的地方,互聯網公司、科技公司的員工,占據著國內網絡生態體系中的特殊位置:他們用自己的視角觀察社會,形成信息,向下傳遞。可以說他們是中國網絡輿論非常重要的發源地和起始點。他們原本應該向這個社會傳遞更多美好的東西——前沿的技術,美好的生活,陽光之下的財富等等。但如今,他們中的部分人經歷了從未預期過的痛苦,而這份痛苦也可能會給更多人帶來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