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由新造車運動開啟、且在近幾年愈演愈烈的人才大戰,是從2015年樂視挖走原上汽集團副總裁、上汽通用汽車總經理丁磊那一次開始的。
6年后,隨著小米、百度、滴滴等擁有“鈔能力”的企業宣布下場造車,車企之間的搶人大戰之激烈程度與傳統車企的人才流失之慘重程度,均達到了巔峰。
汽車產經網發現,在今年繼某普通合資品牌整個部門被挖空之后,豪華車企的年輕人才庫也正在被攻陷。
盡管這聽起來有點有違常識。
畢竟,除了人人稱羨的品牌光環、路人皆知的人性化外企工作環境,BBA們在疫情侵擾下依然保持著昂揚的增長態勢,穩穩把持著豪華品牌銷量榜的頭幾把交椅。而且,不少專家研判,豪華品牌的市場份額在未來還將進一步擴大。
那么當初在旁人艷羨的目光中走入BBA大門的年輕人,今天為什么選擇逃離光鮮之地?
汽車產經網走訪了幾位從豪華車企跳槽到新造車企業、自動駕駛相關領域的年輕人,他們人均90后,有激情、有想法。他們的講述或許只是冰山一角,但值得引發思考。
接受我們電話采訪的時候,肖楠正在以一家新造車企采購主管的身份,在無錫出差拜訪供應商。
如果放在以前的寶馬,肖楠說,“我可能沒有現在這么大的權限。研發、產品設計、采購這些核心功能,(寶馬這樣的車企)總部收權收的會比較緊。”
已經離開奧迪一年多的薇薇,告訴產經網:在奧迪沒有上升空間了,而現在她所在的自動駕駛創業公司很看重她的經驗、資源。
而且,“傳統車企現在package(工資包)上沒啥競爭力了?!?/p>
產經網接觸的豪華車企離職隊伍中,他們離職的幾個主要原因別無二致——打破職業天花板,獲得更高的職位,以及/或者獲取更高的報酬。
幾年前初入職場的張同學,不久前離開寶馬跳槽到了某新勢力汽車。原因是,他幾乎看不到上升的希望。
張同學說,在寶馬,每年都會以固定比例漲薪。但如果職級沒有很大變化,漲薪幅度基本是和通脹的漲幅相互抵消。
怎樣能得到更高級別的晉升?
Manager(經理級別)是一個職業分界線。manager之下的崗位,差距都不會很大。而要晉升到manager,除了需要個人能力非常突出,還要看組織架構上是否有機會。通常來說,起碼要十年左右。
總之,既要拼能力,更要拼運氣。
“很多人都是遇到了這塊天花板,才離開的?!睆埻瑢W說。
而一旦升到manager級,不僅在業務上會擁有自己的團隊,薪資待遇也會有明顯提升,還有額外補助,部分城市還有經理配車。
但是,即便如此,豪華車企的manager級員工的薪資,恐怕也只有新造車企業的一半多。
因為后者的高級經理年薪可直達100W+。這還不算額外贈送的股票和期權。
2016年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首次超過蘋果與三星之和,華為、OPPO、VIVO、小米占據前列。2016年全年,中國品牌智能手機總生產數量達到6億部,占據了全球份額的45%。
業內外一致認為:中國智能手機已經成為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增長的主要推動力,全球格局重塑。
吳曉波當時指出,國產手機品牌之所以在這一輪競爭中勝出,除了營銷上更具“狼性”,技術上同樣實現了趕超。比如在5G、AI(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祼眼3D等技術的應用上。
今天幾乎可以達成共識的一件事是:汽車行業正在經歷當年國產手機經歷的科技變革和全球洗牌,也在等待一個屬于中國車企的“2016時刻”。
為了迎接這個未來時刻,互聯網公司下場造車,傳統車企轉型、變革、混改……更龐大的打工人群體,他們也想走出去(跳槽)看看這個一日千里的世界,并且置身其中。
而這些,在外資主導的企業不太可能體驗到。
一博曾經在奔馳參與車聯網的研發工作。
他對產經網說,在合資企業,發動機、底盤這些技術本來就不是本土研發人員在做,因此我們接觸不到核心技術。
而在與新技術相關的車聯網領域,“他們用的技術又不是領先的技術,只是處在市場追趕者的角色上?!?/p>
盡管奔馳、大眾在北京的技術研發人員都達到了數千人,越來越多的豪華車企、合資企業也在加大在中國本土的研發力量,但,人多抵消不了理念的落后。
一博說,“斯圖加特做決策的人根本不理解中國人的互聯網使用習慣,不理解中國人上車后都要打開高德地圖。”。
因此,這一波豪華車企的離職大軍里,技術研發等核心崗位人員流失最嚴重,營銷、市場、公關次之。
“這一輪下來,外資企業在當前這個時代沒有那么吃香了。在智能化面前,外資企業積累的品牌優勢也會消失,就像當年的手機一樣。”肖楠說出自己的判斷。
不過,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拿著更高的packeage,做著最搖擺的新時代弄潮兒,代價則是一個字:“卷”。
薇薇說,她剛到新公司的時候曾因為加班嚴重“各種水土不服”。
“下午1點半上班,我們買咖啡1:32坐在工位,我老板給我們幾個拉了一個群說,全公司都看到你們遲到去買咖啡了!”去年底跳槽到小鵬的彭飛說,HR還會定時發郵件表揚最近加班前十的同事。
采訪過程中,會不斷聽到關于加班文化的描述:
“什么996都還是好的,說多了全是淚?!薄懊刻旒影嗟绞c半,到家直接睡覺,基本沒有自己的時間?!薄皝碇耙呀洠▽ぷ髅Γ┯辛诵睦頊蕚?,但實際情況還是超出我的預期?!薄?/p>
一位跳槽到滴滴加入其造車項目的朋友說,“我們這里加班也很兇,但不強制加班,都是自己卷自己?!?/p>
其實,不同于從一般傳統車企跳槽到互聯網公司,從豪華車企出走的年輕人,基本就是選擇了“自己卷自己”,也就是主動選擇走出舒適區。
在各項福利制度、管理體制完善的外資企業待過的人,喜歡說一個詞:Work Life Balance簡稱WLB。汽車行業里,BBA就是公認的WLB標桿。
由于外企文化不提倡加班,而且加班前要征得領導同意,因此員工加班很少。但如果必須,會按法定發加班費。此外,豪華車企的各種福利和假期,也都遠超行業平均水準。
即便如今BBA們的薪資水平被互聯網公司拉開了差距,但是在整個傳統汽車行業依然是領頭羊式的存在。
所以,當這個行業變得越發內卷的時候,BBA們被一致評價為“養老”好去處。
彭飛這樣評價老東家,“工作環境好、品牌好、福利好。如果是北京人,沒有房貸車貸,能干到退休。”
但養老卻不是年輕人的首選,只是備選。
肖楠說,“一眼看到頭,一輩子待在里面覺得沒啥意思。一個新興領域,有很多成功的機會,所以想出來試試。大不了干不了再回去。”
“外企和私企確實節奏差別不是一般的大,追求WLB的可以考慮外企,但是追求自我實現的感覺在外企挺難的?!?/p>
也有人出來兜了一圈就真的回去了,“我還是喜歡外企的WLB?!?/p>
彭飛說,像小鵬這樣的創業公司有個很大的缺點是不穩定。三個月架構一大變,半年就是一家新公司,“聽說最近架構又要調整了?!?/p>
第一次工業革命實現了生產力大躍進之后,歐洲各國在經濟的高速發展浪潮中,也不可避免地開始內卷。
后來,隨著經濟發展趨于穩定、工人收入水平提升以及對生活更多元化的追求,內卷被突破。也是在那時,歐洲勞動者開始有了社會保障,和自己的工會組織。
這些,構成了BBA們現代管理方式的背景。
但對現在的蔚小理們來說,內卷不僅不可避免,而且是中國企業想要在這一輪變革中勝出的必經之路。
這是一個歷史進程,不被某個人的選擇左右。
但是,當越來越多的個人選擇放棄WLB,投入到一場必卷的戰役中去;放棄豪華品牌靠一百多年奮斗換來的悠閑下午茶,選擇去迎接未知的挑戰、創造不可知的未來……這個歷史進程,正在被提速。
不過最后還想說一句,無論去留,每個年輕人的選擇都值得被尊重。
就像《銀河英雄傳說》中楊威利說的:國家興亡,在此一戰,但比起個人的權利和自由來,這些倒算不得什么,各位盡力而為就行了。
(文中一博、肖楠、張同學、彭飛、薇薇均為化名)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汽車產經”(ID:autoreport),作者:于杰,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