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即可盲盒,繼手辦、玩偶、書籍、寵物之后,盲盒里又流行起了裝“對象”。最近,“盲盒交友”模式迅速在社交平臺走紅,不僅有人開出線下店,線上也冒出了交友程序,吸引了不少“嘗鮮”的年輕人。
“盲盒交友”最初以擺攤形式出現,大多設在商場、夜市等人流較多的地方,玩法很簡單,只需花一元錢,就能盲抽一張寫有他人聯系方式的紙條,也可以放入自己的聯系方式。
這種新型交友形式受到年輕人的追捧,也讓經營者們紛紛效仿,很多城市相繼開出售賣脫單盲盒的“脫單便利店”,位于臨平銀泰城附近的和美·網紅脫單店就是其中之一。
記者看到,店內的一面墻按照星座信息被分割出一個個不同顏色的小格子,里面擺放著含有個人信息的漂流瓶。店員介紹,顧客只需支付39.9元,就能獲取墻上一個裝有他人信息的瓶子,但不能帶走。也可以花費9.9元在里面裝入自己的信息,比如姓名、年齡、對對方的期望等。
據介紹,這家店專門做線下交友,主要的收費模式還是會員制,一年會費299元,會定期舉辦劇本殺等線下活動,為適婚青年牽線搭橋。“在網上看到盲盒脫單店的信息,覺得這種形式很新穎,就嘗試一下,才做了一個多月。”
除了線下的脫單便利店,線上也出現了五花八門的脫單小程序和網店,玩法跟線下類似。
“和傳統婚介面對面聊天的形式相比,盲盒交友更輕松和有趣,不會讓人覺得很尷尬。”和美·網紅脫單店工作人員表示,不過,到目前為止,也只有十來個人來咨詢。
對于這種新鮮的交友方式,婚姻咨詢師吳俊認為,它能滿足年輕人在短時間內獲取單身資源的需求,但是盲選的過程中也存在潛在風險,比如交友動機不純、交友匹配度不高的問題。
浙江法豆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杭州市律協互聯網信息專業委員會委員魏宏巖律師則提醒,脫單盲盒中記載的很多都是個人信息甚至是敏感的個人信息,盲盒經營者和盲盒購買者可能成為個人信息處理者,按照最新個人信息保護法的規定,個人信息處理者需要取得個人信息提供者的同意后方可處理個人信息。如果經營者或購買者沒有盡到保護他人信息的義務,可能會觸犯相關法律。(記者 汪株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