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觀分析:12月6日,我國首批養老理財試點產品正式發售。總額度400億元的養老理財試點開閘,意味著我國居民得以運用養老理財這一穩健安全的工具實現財富保值增值,老百姓打理“養老錢”的渠道進一步拓寬。養老理財或許將成為養老金融全面發展探索出一條新路。
隨著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國民的“養老焦慮”與日俱增,各種養老問題也逐步浮出水面。國民對于養老及相關產業需求也在不斷提升,因此養老及相關產業蘊藏著巨大的市場機會。本文易觀通過對養老產業的洞察,幫助企業發現其中的商業機會。
近十年來,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持續攀高,國人可選擇的消費品類及消費需求增多。伴隨著居民生活質量的穩步提升,我國人均預期壽命開始延長。根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統計公報顯示,2020年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7.32歲, 主要健康指標總體上居于中高收入國家前列。平均壽命延長將使國人的退休生活隨之延長,因此,對于養老生活中的消費類型和質量,以及是否能夠有優質的養老資源可企及,成為國人思考的重要課題。
在消費方面,老年人的人均可支配消費水平逐年穩步增長,說明老年人已逐漸形成穩定的消費習慣。而從多個消費領域分布來看,除了日常生活消費占據六成,醫療保健已21%的比重占據第二支出地位,顯示出老年群體對于自身健康及生活質量的要求提高,這也為未來的養老消費市場帶來了更多機會。
經歷過新冠疫情及對防疫常態化開始普遍接受的國人,對健康生活意識的加強已經深入人心,也令國人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54.05%的受訪用戶皆表示希望可以改變生活方式、提升健康素質。因此,未來在提高、改善健康生活的產品或服務將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必要項目。
Analysys易觀分析認為,當前中國養老市場雖然在政策扶持、資本關注及技術實踐加持下發展迅速,但養老行業整體仍處于起步階段,未來仍有極大成長空間及可進入的通路。行業標準尚未確立致使養老服務市場將長期處于探索階段,商業養老服務企業尚難以自身核心優勢,社區養老、社區與居家結合等模式未能形成標準化服務體系,養老供給端與大多數老年人養老需求間存在極大間隙,商業養老服務是否能與養老客群主體相符是行業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現階段國內養老資源相對匱乏,居家仍然并將長期作為養老產業的主要形態。相對于重資產模式運營的養老院和養老地產來說,居家養老的成本相對較低,而且從文化傳統角度也更符合中國人的價值觀。另一方面,國家出臺多項政策鼓勵以居家為主,社區為輔的養老模式發展,兩者結合將在資源利用和成本控制方面顯現優勢,不僅能緩解家庭的養老負擔, 同時減少政府及相關部門減少了養老資金的投入。
整體看來,隨著我國老齡人口數量加速增長,養老產業的市場規模將隨著消費群體的上漲繼續大幅攀升,預計2021年將達到接近10萬億的規模,市場前景尤為可觀;在越來越多的消費、技術、醫護機構愈發意識到老年群體巨大開發價值的現今,養老服務儼然已經發展成一項考驗綜合服務能力的產業。
聲明須知:易觀分析在本文中引用的第三方數據和其他信息均來源于公開渠道,易觀分析不對此承擔任何責任。任何情況下,本文僅作為參考,不作為任何依據。本文著作權歸發布者所有,未經易觀分析授權,嚴禁轉載、引用或以任何方式使用易觀分析發布的任何內容。經授權后的任何媒體、網站或者個人使用時應原文引用并注明來源,且分析觀點以易觀分析官方發布的內容為準,不得進行任何形式的刪減、增添、拼接、演繹、歪曲等。因不當使用而引發的爭議,易觀分析不承擔因此產生的任何責任,并保留向相關責任主體進行責任追究的權利。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Analysys易觀”(ID:yiguanguoji),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