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超越第二名三星人壽2010年48億美金的記錄一倍多。
目前,LG新能源已經獲得了上市的初步審查,只需要再提交完剩余資料,最快明年1月底前就可以上市了。
LG新能源去年12月1日剛從LG化學中分拆出來,因為母公司LG化學不能一直供著這個燒錢的機器,于是便想通過拆分獨立運營的方式上市來獲取融資。這個算盤本來想的很好,無奈年中通用汽車的電池燃燒事件暫時中止了他的上市路。
而時隔半年之后,眼看著原本還與自己分庭抗禮的寧德時代市占率逐漸甩開自己狂奔,成就世界龍頭的地位。
LG慌了,但無奈心有余而力不足。
大規模上馬擴產項目就意味著成百億計的資金投入,但自己卻沒那么多錢。畢竟即使是全球出貨量第二的LG,今年第三季度還是虧損的。但未來動力電池需求的高速增長又是非常確定的,不快速融資擴張就意味著把市場份額拱手讓給對手。
不撒幣就等同資敵,會盤算的LG自然也懂。無奈之下,給了通用汽車19億美金的賠償后,重啟上市并加速上市也就順理成章的出現了。
LG新能源的總裁在接受采訪的時候也曾表示,“通過這次IPO,我們正在搶先響應鋰離子電池市場將出現的快速增長的需求。”從目前已披露的總產能來看,寧德和LG也確實是全球擴產最為激進的兩家動力電池企業。
LG新能源CEO接受參訪回應
但為什么會說LG是寧德時代最大的對手,而非其他公司呢?一方面是產量,另一方面則是合作廠商。
鋰電池的擴產是有周期的,投資選址,建產線,產能爬坡等一系列都需要提前布局。自身是硬了,但掣肘產量的還有一方面是原材料:目前這兩家龍頭公司都已陸續大手筆布局上游產業,期冀打通產業鏈,通過自有資源進一步保障產量釋放并提升話語權。
從逆周期投資以及逆產業鏈投資這兩方面看,LG新能源和寧德時代都做的很好。
但動力廠商并不是僅有產量就行的,能夠裝機多少才是決定性因素。從目前廠商已經綁定配套的新能源車企來看,LG新能源也確實是最有機會趕超寧德的存在。
從整個動力電池產業來看,目前全球市場基本由中日韓三國企業引導。而僅LG新能源和寧德時代這兩家便已是半壁江山,雙寡頭格局正在逐漸形成。在此情況下,歐美企業想要突圍,要么跨代研發新技術,要么燒錢參與成本大戰。
跨代布局開發新技術,成本高風險大,故如今的LG新能源上市,或許只是這一場電池大戰的序幕而已。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遠川研究所”(ID:caijingyanjiu),作者:于前,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