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網傳消息稱,愛奇藝進行了一波史上規模最大的一輪裁員。本輪裁員覆蓋了除VR部門之外的所有部門,包括影業、IP、市場、游戲、電商等部門……在脈脈上,有員工稱此輪的裁員比例在20%-40%左右,按照愛奇藝2020年財報公布的7721名員工的數量計算,裁員的人數大約在1544-3088人之間。
有媒體報道,在這次裁員中主要遭殃的是中層員工,部分團隊全部被裁員,像隨刻短視頻這樣的團隊更是直接被合并;此外,花錢多的部門裁得員工也比較多,比如市場、投放、渠道合作等,裁員比例都在30%以上,最多的能到50%。
外界猜測,這與愛奇藝目前的財政狀況不佳有關。
此前,在愛奇藝第三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中,龔宇就曾表示,當下的重點工作就是減少虧損,控制成本,其實就是開源節流。
針對此次裁員傳聞,官方的態度模棱兩可,但資本市場卻立刻做出了反應。截止到發稿前,愛奇藝的股價掉到了4.71美元,與今年最高點28.97美元相比,縮水近八成,市值跌至39.39億美元。
一片慘綠的背后,映襯的是愛奇藝以及長視頻行業的流年不利。
一方面,從愛奇藝的角度出發,四年里為愛奇藝吸金數十億的選秀節目在今年被叫停,劇集“超前點播”也被迫取消,另一方面,長視頻行業的虧損從誕生的那一日開始就從未停止,優愛騰三家的燒錢大戰至今也沒有贏家。
顯然,迎來命運拐點的不僅是愛奇藝,長視頻也是。
裁員傳聞過去僅僅四天之后,12月5日,愛奇藝打造的限定女團THE 9合約到期解散,屬于“桃廠”最后的偶像時代也落下了帷幕。
對于選秀,愛奇藝曾將其視為一個可延續的現金牛。
其在過去四年的表現也印證了這個說法。AI藍媒匯曾在文章《選秀四年,愛奇藝賺了多少錢》一文中算過一筆賬,算上廣告商冠名費、會員收入、偶像演唱會門票以及其他衍生品,四屆選秀前后加一起共為愛奇藝帶來至少62億元。
這實在是一筆可觀的數字。
然而,所謂“禍不單行”。在痛失選秀之后,愛奇藝又失去了另一項紅利——“超前點映”。
騰訊獨播的《掃黑風暴》又一次引發了網友對于VIP與超前點映之間矛盾的爭議,在網友的聯合抵制與官方的喊話叫停之下,包括愛奇藝、騰訊、優酷等視頻平臺共同聲明,將取消超前點播業務,這項存活了兩年的紅利最終還是歸于了平靜。
與此同時,愛奇藝自身原創內容也開始顯露疲態。
綜藝節目方面,除了選秀節目之外,愛奇藝在2021年至今都沒有推出過爆款綜藝,曾經的王牌綜藝《奇葩說》也在與米未微妙的關系中悄悄埋沒了身影,相較于競爭對手芒果TV的《披荊斬棘的哥哥》、騰訊視頻的《脫口秀大會》而言,實在是顯得過于平淡。
劇集方面,去年爆火的“迷霧劇場”曾給了愛奇藝一線希望,當時《隱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兩部劇分別獲得了豆瓣8.8和9.1的高分,演員借勢起飛,觀眾們瘋狂討論。
然而在小說原作者紫金陳轉投優酷之后,“迷霧劇場”便不似從前那般好看了。今年推出的《再見那一天》《八角亭謎霧》和《致命愿望》的豆瓣評分直線下滑,僅為7.0、5.7和4.1分。
這不得不將其中的原因歸于對單一作者的劇本過度依賴,這種致命的依賴甚至讓愛奇藝幾乎親手葬送了“迷霧劇場”的IP。
至于其他的自制劇,不提也罷。
原創無力,那么,那些花重金砸回版權的劇集呢?除了年初的《贅婿》曾引發過一番熱議之外,幾乎沒有太多的爆款劇,自然也難以吸引客戶為VIP付費。
種種水逆最終也反饋到了財報上。
Q3財報顯示,愛奇藝第三季度總營收為76億元,同比增長6%,但環比減少2.5%。其中,僅有會員服務收入有些許的增長,其余“廣告收入”、“內容分發”與“其他收入”這三項營收都有不同程度的減少。
營收下跌,但運營成本卻提升不少。這也直接導致了最終愛奇藝在Q3繼續虧損,虧損額達到了17億元,相較于去年同期虧損還增長了41.7%。
顯然,在面對劇集內容疲軟,綜藝創新不足,而廣告收入又逐年下降的情況下,僅靠燒錢遠遠無法幫助愛奇藝擺脫困境。
愛奇藝的斷臂求生,讓這場打了十余年的長視頻“三國殺”似乎終于有了戰爭結束的苗頭。只不過,無人是贏家。
十年前,當愛奇藝剛剛成為百度的子公司,與優酷、騰訊競爭長視頻時,誰都不會想到,時至今日,幾家視頻網站仍然還在虧損。
但當時的他們只想著分出個高下,而到了2015年勢頭正盛的優酷被阿里收購之后,長視頻賽道正式進入“BAT”割據時代。
只是沒想到,之后的優酷盡管獲得了阿里的鼎力支持,先后燒掉了百億人民幣,但還是因為管理層的動蕩,內容層面錯過了購買版權換取會員、PGC和會員付費的雙軌制模式等決策而痛失好局。
反觀愛奇藝和騰訊,在百度與騰訊兩座大山的燒錢模式下,走向了白熱化的競爭。不管是購買如《來自星星的你》、《權力的游戲》等海外劇,《慶余年》、《盜墓筆記》等國內爆款劇的版權,還是制作“101系”節目《偶像練習生》、《創造101》,都曾給了兩方期待——長視頻或許還有回天之力。
然而,當短視頻橫空出世之后,長視頻的地位又再次變得岌岌可危。
據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發布的《2021年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顯示,短視頻人均單日使用時長逐年遞增,從2017年12月的76分鐘,已經增長到了2021年3月的125分鐘,而綜合視頻的使用時長則幾乎沒有增長,四年僅增長了3分鐘。
至少眼下,長視頻已然不是短視頻的對手。
而“優愛騰”三家的命運也各有不同,優酷已然掉隊,也更加讓“阿里做不好大文娛”的論調刻入人心;愛奇藝頻頻裁員,百度在自身都處于虧損的情況下恐怕也無暇顧及于此;而騰訊視頻仰靠著騰訊這座大山漸漸坐穩了老大的位置……
在今年的第九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上,曾經那個自信滿滿地稱愛奇藝將在未來幾年內盈利的龔宇已經不再大談盈利問題了。
或許是不敢,也或許是他終于認清了長視頻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回看愛奇藝近幾年的營收數字,自2018年上市以來,每年的虧損額分別為91億元、103億元、70億元,與此同時,會員數在突破了1億人次之后來到了增速放緩期,會員收入也相應來到了瓶頸。
虧損的背后,或許是長視頻平臺本身在國內的經營悖論。
對于長視頻而言,最根本也最難解決的問題,還是內容。
以愛奇藝為例,眼下的愛奇藝在自制劇和綜藝方面遇到的問題已經無需贅述。迷霧劇場縱然收獲了短暫成功,但對于原作的過重依賴也相當于直接被卡住了命脈。
在這點上,或許騰訊收購閱文這步棋算是解決了原作乏力的問題,但礙于制作能力不及愛奇藝,騰訊也并沒有在整體上領先愛奇藝太多。
綜藝方面,2018年以來愛奇藝在每一年都對選秀節目的下注過大,改變思路以及轉身離開都還需要時間。
而這些長視頻平臺制作不出優秀的內容,就無法催生大量的VIP付費,也就談不上提升廣告收入這回事。
另一方面,由于長視頻平臺在本土誕生時就是以免費換取流量,再從流量走變現的路徑。對于很大一部分觀眾而言,“付費觀看”并不適應他們的習慣,而盜版資源又能以更低的成本甚至免費獲得。
盡管監管部門多次就盜版問題予以打擊,各平臺也想出了多種方式抵制盜版,但以目前的狀況而言,都很難迅速收到成效。
當然,也并非所有人都虧得血本無歸,芒果TV在2020年盈利超140億,是唯一盈利的長視頻平臺。這主要是因為,背靠著湖南衛視這樣一個在娛樂圈舉足輕重的平臺,芒果TV可以以低成本購買到熱門劇的版權,再加上其特有的IPTV業務,以及時常推出的爆款綜藝,芒果TV幾乎是穩賺不賠。
但能像芒果TV一樣擁有不只靠燒錢扶持的金主不同,眼下愛奇藝到底路在何方還很難說。是像優酷一樣成為百度系中“扶不起的阿斗”,是如早前媒體報道的,被騰訊、字節跳動或者阿里收購,亦或是走出困境迎來新一波增長,外界不得而知。
只不過,留給愛奇藝的時間,確實不多了。
《愛奇藝大裁員:長視頻平臺的盈利之夢何時能圓》,網劇工廠
《愛奇藝無人問津》,字母榜
《愛奇藝夢醒時分》,財經無忌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AI藍媒匯”(ID:lanmeih001),作者:閆燁,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