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安世豪2020年重返中國時,外界普遍認為,奧迪總部迫切希望安世豪運用其在處理中國合資關系以及本土化運營上的商業智慧和個人魅力,解決奧迪在華困局,帶領奧迪渡過轉型的關鍵期。
貳||安世豪在短短一年多就任期間破解如此多的難題,無論其中是否和其踩上了歷史機遇節點的客觀原因有關,其出色的斡旋能力和執行力都是奧迪實現在華合資困局“破冰”的關鍵。
叁||安世豪的離開,并不意味著奧迪已走過充滿挑戰的轉型過渡期,無論從市場表現還是戰略落地,奧迪在中國的狀態都離其制定的巔峰目標尚有距離。因此,溫澤岳的任務仍是推動奧迪順利達成轉型目標。
2021年12月7日下午,奧迪公布中國市場核心管理職能的全新任命:自2022年1月1日起,溫澤岳博士將出任奧迪中國總裁,領導奧迪在華業務運營。現任奧迪中國總裁安世豪即將退休。
與一年半前安世豪突然空降中國一樣,其毫無征兆的退休消息也引發業界眾多關注。作為曾經的一汽-大眾奧迪銷售一把手,安世豪去年4月重返中國,就任奧迪中國總裁。到今年年底,其任期還不滿兩年。業界此前普遍以為,安世豪將親自迎來上汽奧迪首款國產車在明年的上市,同時會在南北雙合資格局以及奧迪在華電動化轉型中繼續扮演“關鍵先生”,并推進由其親自開啟的下一個“黃金十年”的戰略。
對于業界的詫異,奧迪中國方面解釋稱,安世豪已經到了奧迪內部規定的退休年齡,離職后將正式進入退休生活。這意味著,在服務大眾38年后,現年58歲的安世豪將以中國作為他結束汽車職業生涯的地方。
“過去兩年,我們在中國市場的影響力得到了進一步強化。隨著溫澤岳博士的履新,我們將持續助力中國未來出行的發展,并與在華合作伙伴一道,繼續落實奧迪在其最大市場的電動化戰略,”奧迪方面表示。
溫澤岳是第二位從合資公司一汽-大眾體系中擢升的奧迪中國一把手。在2015年-2018年擔任奧迪中國總經理的魏永新(Joachim Wedler)也來自一汽-大眾,曾任職一汽-大眾第一副總經理(財務)。
官方資料顯示,溫澤岳擁有機械工程學位,于2004年加入大眾汽車集團,2013年,溫澤岳博士出任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技術)副總經理及董事,負責技術研發、產品管理及生產制造工作。
奧迪在華仍面臨著漫長轉型期的挑戰,從2022年開始,溫澤岳將從安世豪肩上接過“關鍵先生”的角色重任。奧迪汽車股份公司管理董事會主席杜思曼表示,“溫澤岳博士擁有豐富的中國市場經驗,在這一崗位上,他將在推進奧迪在華未來戰略的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
對于安世豪的退休,杜思曼表示:“在過去兩年中,安世豪成功書寫了奧迪在華業務發展的全新篇章。在今年上海車展期間,安世豪與中國一汽總經理、上汽集團總裁以及大眾汽車集團(中國)CEO攜手同臺亮相。這一歷史性時刻是奧迪在華業務全新發展的最好寫照。我謹代表奧迪管理董事會,衷心感謝安世豪做出的貢獻,并祝愿他在人生的新階段一切順利。”
2020年4月1日,在德國英戈爾施塔特的奧迪總部決策下,12年前從一汽-大眾奧迪銷售事業部總經理職位上卸任的安世豪(Werner Eichhorn)回歸中國,接替武佳碧(Gaby-Luise Wüst),全面負責奧迪在華相關業務。
對中國媒體和汽車業界而言,安世豪是老朋友。作為奧迪在華成立單獨事業部之后的第一任領導者,2006年1月至2008年5月,安世豪曾掌舵奧迪在中國的業務。在僅兩年的任期中,安世豪成功地實現了奧迪進口車與國產車的并網銷售,打造了整合營銷的創新模式。更重要的是,通過對“奧迪品牌內涵”和其性能特征的強化輸出,助力奧迪擺脫了“官車”的狹隘定位,啟動了向私家車消費市場的關鍵轉變。在2007年收獲第一個年銷10萬輛后,奧迪在中國迎來了快速增長的黃金時代。由于其為人謙和親切,行事果決務實,其在業界擁有的“豪哥”稱呼在奧迪中國內部也得到了認可。
安世豪在2020年的回歸被稱為“受命于危難之間”。此前,由2016年上汽奧迪項目簽約而引發四方(奧迪、一汽、上汽、一汽奧迪經銷商)角力已長達三年,對銷售權益的爭奪所帶來的渠道波動,讓奧迪元氣大傷。在與豪車三強BBA的競爭中,市場份額也不斷縮小。隨著中國汽車市場的劇變,南北奧迪的爭議已無法再被擱置。
因此,與14年前身披奧迪集團“最杰出的銷售人才”的光環來到中國不同。安世豪2020年重返中國時,外界普遍認為,奧迪總部迫切希望安世豪運用其在處理中國合資關系以及本土化運營上的商業智慧和個人魅力,解決奧迪在華困局,帶領奧迪渡過轉型的關鍵期。
事實證明,對于實力和口碑俱佳的“豪哥”回歸,奧迪南北合資方都表示歡迎。8個月后,僵持了近4年的對峙正式“破冰”,2020年12月23日,奧迪、一汽、上汽三方簽署了聯合協議,就2022年上汽奧迪投產后,奧迪未來在中國的銷售渠道一事達成一致意見。約定上汽大眾奧迪的產品將由現有的奧迪投資人網絡進行銷售。
這一解決方案既給一汽吃了定心丸,同時給上汽大眾留下一定的靈活操作空間。而在最核心的銷售與服務利益上達成共識,意味著奧迪在華長達四年的內耗結束,全新合資模式也隨之誕生。
讓外界印象深刻的是,在中國兩大最強的汽車國企巨頭間斡旋的8個月中,安世豪在被問到如何平衡合資關系時都強調,一汽始終是奧迪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上汽與一汽將形成互補關系,對既往30年合資影響力的清醒認識,讓安世豪的商業智慧再次被稱道。
這份三贏的解決方案,以創新的模式打通了奧迪在華新布局的癥結,也給了安世豪將三方角力變成三方合力,推進下一步戰略的機會。
“憑借全新的銷售布局,我們為奧迪在其全球最重要市場打造下一個‘黃金十年’提供了共贏的解決方案。”在三方協議達成的同時,安世豪拋出了“黃金十年”戰略,按照規劃,奧迪在中國的增長戰略將圍繞三個支柱展開:強化管理架構、發展合作伙伴戰略和強大產品陣容。
2021年4月,在上海車展的奧迪發布會上,中國一汽集團總經理邱現東、上汽集團總裁王曉秋和安世豪攜手登臺,向外界展示來自“南北”奧迪的最新款車型。讓中國最為勢均力敵的兩大汽車巨頭泯恩仇,成為安世豪職業歷程中又一個以歷史機遇做注腳的高光點。
癥結打通后,一系列合作水到渠成的得以順利推進。首先,上汽奧迪的第一款車奧迪A7L開始對外披露產品和投產推進日程。其次,2020年10月一汽與奧迪簽署成立奧迪一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將生產基于奧迪與保時捷共同開發的PPE平臺的純電動車型。奧迪在合資公司中占比60%,成為繼大眾安徽后又一家外資控股的新能源車企,也實現了大眾以及奧迪努力多年的在和一汽的合資中擁有更多股權的訴求。
與此同時,2020年12月24日,一汽奧迪銷售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這是在2018年3月就簽署成立意向,并計劃在2018年年底就成立的公司。在此之前,這家決定奧迪在華銷售模式的公司跬步推進了近三年,并無實質進展。
安世豪在短短一年多就任期間破解如此多的難題,無論其中是否和其踩上了歷史機遇節點的客觀原因有關,其出色的斡旋能力和執行力都是奧迪實現在華合資困局“破冰”的關鍵。
不過,安世豪肩負的奧迪另一個開創性的任務——新能源汽車在中國的推廣仍剛剛起步。截至目前,奧迪在中國市場已引入包括e-tron和e-tron sportback、Q2L e-tron在內的e-tron系列電動車,在11月下旬的廣州車展期間,一汽-大眾奧迪亮相了MEB 純電平臺車型Q4 e-tron電動車,計劃明年上半年開啟預售,上汽奧迪也亮相了Q5 e-tron(MEB平臺)電動車。
奧迪e-tron是安世豪在任期間時刻推銷的產品。按照奧迪的產品規劃,預計到2025年,在中國銷售的車30%為電動化車型。不過,中國本土智能電動車品牌已經在高端電動車領域搶得主要份額和品牌影響力,傳統品牌在豪華電動領域如何保住影響力,已經成為包括奧迪在內的豪車品牌的主要挑戰。
值得一提的是,安世豪掌舵中國業務的這一年零9月,也是奧迪中國加強存在感的一年多,對奧迪在華品牌和市場的“統一規劃”——這一職責在此前30多年時間中,一直都由合資公司一汽-大眾奧迪來承擔。隨著雙合資模式的形成,更多的統一戰略規劃、協調溝通工作需要奧迪中國來實施。這一本土管理架構的整合工作,同樣是安世豪的主要任務之一。
對于肩負了“攻城”和“破冰”角色的安世豪“突然”離職,業界分析稱,這也是奧迪中國近些年的人事安排特色,安世豪的兩位前任也都任期較短。而安世豪這位“關鍵先生”兩次在中國的任職也都很有限。
安世豪再次回歸中國時曾表示,對于一汽和長春很有感情,對和他一起并肩工作的中國伙伴印象深刻。“在中國工作的這幾年是我職業生涯中最寶貴的財富和人生經歷,在這里,我結緣了很多優秀的同事和朋友,感受到了大家的專業和熱情,這些于我來說彌足珍貴。奧迪在中國的成功從來不是一個人的成績,而是一批有理想、有膽識、有謀略之人的合力之舉。我相信現在的奧迪已做好準備,去應對行業變革中的各種挑戰。未來,我會有更多時間回歸家庭,陪伴自己的親友,但同時,我也會繼續關注并祝福奧迪在中國的發展。”離任之際,安世豪表示。
在奧迪中國團隊的描述中,精瘦干練的安世豪始終給人以謙和儒雅的親切感,同時保持著很難與他年齡匹配的充沛精力。曾經作為德國狼堡足球隊的后衛職業隊員馳騁球場,而生活中的“豪哥”熱愛運動,喜歡跑步、酷愛騎行和高爾夫球。
來自奧迪官方的履歷顯示,安世豪于1963 年1 月1 日出生于德國格羅斯堡韋德爾,從1982年加入大眾,安世豪近40年的職業生涯均貢獻給了大眾汽車集團,其中將近17年的時光在奧迪度過。據悉,目前安世豪的計劃是回歸家庭,并沒有在其他汽車企業任職的打算。
安世豪的離開,并不意味著奧迪已走過充滿挑戰的轉型過渡期,無論從市場表現還是戰略落地,奧迪在中國的狀態都離其制定的巔峰目標尚有距離。因此,溫澤岳的任務仍是推動奧迪順利達成轉型目標。
作為新的“關鍵先生”,溫澤岳雖然2013年就進入一汽-大眾,但主要負責技術研發、產品管理及生產制造工作,并不為業界所熟悉。資料顯示,在進入一汽-大眾之前,溫澤岳曾在大眾商用車和奧迪的生產部門、以及大眾汽車集團的生產規劃及生產戰略部門擔任管理職務。其進入一汽-大眾之后的7年中,一汽-大眾經歷了快速的發展階段,這期間共有十座新工廠投入運營,其中包括位于佛山、天津、青島的奧迪新生產基地。
隨著奧迪在華新能源戰略的啟動,南北奧迪都正在啟動一輪新的產能建設和研發投資上的布局和運營,這是溫澤岳一直負責的業務范疇。從這一角度來看,這或許也是其能獲得“將在推進奧迪在華未來戰略的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這一重要身份定位的原因所在。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經濟觀察報”(ID:eeo-com-cn),作者:劉曉林,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