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一哥”牧原股份的資金鏈問題再度引爆市場。
12月6日晚,據21世紀經濟報道,上海票據交易所公告顯示,截至2021年11月30日,“牧原系”31家承兌人累計逾期發生額約2125.73萬元,逾期余額1666.88萬。
對此,牧原股份當日回應稱:經公司財務部門核查,由于部分供應商未及時發起付款申請、少數出票銀行無法進行線上清算或線上清算不及時等,導致公司存在商票實際兌付日晚于到期日支付的情況發生。
事實上,商票逾期現象并不罕見,本次持續逾期名單中不乏知名上市公司。而且,根據半年報,牧原股份應付票據余額38.75億元,其中商業承兌匯票余額15.48億元,三季報應付票據余額69.52億元,本次逾期余額占比不到1%。
但市場似乎對此并不買賬,今日開盤牧原股份大跌6.03%,截至收盤跌5.12%,報48.97元/股。
受今年第三季度豬價大幅下行影響,牧原股份養殖業務三年來首次虧損。財務數據顯示,2021年第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147.44億元,同比下降18.68%;實現凈利潤-8.22億元,同比下降108.05%。
在豬周期下行階段,牧原股份大舉逆市擴張則引發市場對其資金流動性問題的廣泛關注。此前8月11日披露的可轉債募集說明書顯示,牧原擬投資88.7億元用于生豬養殖基地,此將使公司生豬養殖規模擴張近33%;擬投資22.87億元用于新建4個生豬屠宰項目,合計屠宰能力1300萬頭。
中誠信國際指出,公司9月末所有者權益有所下滑,加之債務規模持續增加,令同期末資產負債率升至57.77%;同期末貨幣資金為99.50億元,短期債務為322.57億元,面臨一定短期償債壓力。
長期來看,考慮到生豬供應過剩局面并未扭轉,牧原股份的資金管理仍面臨極大考驗。中航證券研報表示,當前生豬行情階段性有所反彈,但存欄仍處于高位,整體供需仍較為寬松。華西證券研報認為,考慮到生豬供過于求的基本面并未改變,以及明年一季度尤其是春節之后豬肉消費相對減弱,能繁母豬產能去化的趨勢仍將延續。
關注獲取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