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車載半導體的供求緊張局面正在緩解。受到產能恢復等推動,日本瑞薩電子等5家大型廠商的9月底庫存總額時隔8個月轉為增加。雖然需求維持高水平,未來仍存在不確定性,但2021年夏季那樣的嚴峻狀況正在緩解。這或將對汽車生產的恢復構成支撐。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以5家車載半導體廠商的期末庫存(存貨)的增減率為縱軸、以營業收入的增減率為橫軸,繪制了庫存周轉圖。
2020年10~12月以后,營業收入大幅增加,但庫存增長乏力。生產跟不上需求的激增,逐步動用庫存維持供貨。各季度庫存周轉的變化維持順時針轉動,這種狀況與通常相反。
但在2021年7~9月庫存周轉變為逆時針轉動,庫存比上年同期增長0.7%,時隔2個季度增加,5家企業中4家的庫存高于上年同期的水平。
作為此前庫存并未增加的原因,首先是寒潮、火災和東南亞疫情擴大導致的工廠停工。從重啟生產線到供貨的工序很多,恢復生產需要較長時間。
瑞薩電子的半導體
其次是代工企業的產能。代工企業當初把生產重點放在利潤空間更大的手機半導體上,應汽車廠商等的要求,目前正在把產能轉向車載半導體。
最大代工企業臺積電的首席執行官(CEO)魏哲家表示,我們認為從三季度(7~9月)開始,面向汽車廠商的供給不足將大幅緩解。
今后車載半導體的供求將如何變化呢?
德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大陸集團的首席財務官(CFO)沃爾夫岡·舍費爾認為,“已擺脫半導體短缺的最糟糕時期”。
不過,很難說供求緊張導致的缺貨風險已被清除。
各汽車廠商計劃挽回7~9月下滑的生產,今后車載半導體的需求將持續旺盛。瑞薩的執行董事片岡健表示,“汽車廠商的庫存水平創出歷史新低”。
豐田11月29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0月全球產量同比減少25.8%,降至62.7萬輛,比當初的生產計劃(約88萬輛)減少3成。英國調查公司Omdia的南川明表示,“(車載半導體)短缺的緩解或許要等到2022年春季前后”。
今后,如果車載半導體的庫存隨著需求增加、庫存周轉持續逆時針轉動,可以說供求將進一步邁向正常化。相反,在維持高水平需求的背景下,如果庫存減少,出現順時針轉動,可以認為半導體短缺正在再次加劇。半導體供求的前景仍難以預料。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日經中文網”(ID:rijingzhongwenwang),作者:日經中文網,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