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區域之間的競爭已經逐漸轉變為城市群、都市圈之間的競爭。城市群內部不同城市之間,通過加快一體化,打造科創走廊,有利于提升區域競爭力,促進區域經濟的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產生“1+1>2”的效應。
鄭開大道不僅鏈接了鄭州、開封兩座城市之間的交通,也打通了科創交流之路。在長達50公里的鄭開科創走廊上,中原科技城、鯤鵬軟件小鎮、西湖數字灣等重要節點都已開始嶄露頭角。
“中原硅谷”的雛形已經初現。
一條悄然崛起的科創走廊
圣何塞在1950年還是個小鄉鎮,到1990年,就因硅谷的發展而成為全美第11位的大城市,并趕上了舊金山,成為加利福尼亞州的第3大城市,僅次于洛杉磯和圣地亞哥。而在鄭州與開封之間,一條科創走廊正悄然崛起。
2017年1月,《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通過國家發改委網站正式對外發布,明確提出“推動鄭州與開封、新鄉、焦作、許昌四市深度融合,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區”。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據此,河南省提出在鄭州大都市區的中心區域鄭開兩市之間建設鄭開科創走廊,并由開封市組織編制了“鄭(州)開(封)科創走廊(開封片)概念規劃”。
這里也開始被人們譽為未來的“中原硅谷”。
鄭開科創走廊位于中原城市群的核心發展區域,北起連霍高速,南抵平安大道,西鄰鄭州市東三環(G107輔道),東至開封市河南大學新校區東邊界,東西長約50公里,南北寬約4公里,總面積約200平方公里。
從空間結構上來說分為“一廊、一鎮、五園”,一廊,即以鄭開科學大道和隋唐大運河古汴河(鄭開段)疏浚工程為軸帶的交通景觀發展廊道。一鎮,即以集中展示隋唐大運河文化為主題的汴河(萬勝)小鎮。五園,即龍子湖智慧島、白沙科學谷、中牟雁鳴湖創新科技園、開封運糧湖引智產業園、開封西湖文化旅游創新園。
“鄭開科創走廊是中原城市群乃至中西部地區最具增長潛力的區域。”省發改委主任何雄這樣概括。
2021年4月13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印發《河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零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加快建設鄭開科創走廊被提上日程。文件提出,要以鄭開科學大道為軸線,以中原科技城為龍頭,以白沙科學谷、西湖數字灣、中原數據湖為主要節點,推進鄭州高新區、金水科教園區、龍子湖高校園區、開封職教園區聯動發展,建設百里創新創業長廊,打造支撐全省、服務全國的創新策源地。
鄭州篇鯤鵬小鎮正“展翅”,騰飛在即
鄭開科創走廊的西端,“龍頭”中原科技城已經開始昂首釋放威力。從2020年9月中原科技城正式掛牌,到2021年元旦中原科技城全面啟動智能出行系統,再到2021年10月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上30個高質量重點產業項目集中簽約,一年來,中原科技城聚焦主導產業,隨著一大批前沿產業重大項目落地,加速構建起了特色鮮明的科創產業生態體系,產業方向基本明晰。
在中原科技城拓展區、鄭東新區白沙園區科學谷,有一只展翅的“鯤鵬”,正在蓄勢待發、快速推進。這是一處由連霍高速、科學大道、前程路、雁鳴路圍合的區域,總占地面積3.18平方公里。2020年的3月這塊土地還如同一張“白紙”,僅僅18個月后,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鯤鵬軟件小鎮旨在打造國內軟件頭部企業的總部園區、數字經濟成果轉化的服務平臺、軟件創業人才集聚的產業創新社區,是中原科技城的重要組成。”中原科技城管委會主要負責人介紹,鯤鵬軟件小鎮項目謀劃于2019年初,定位于白沙園區科學谷內。
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2019年4月開始鯤鵬軟件小鎮項目起步謀劃,11個月時間完成選址、方案征集、城市設計、建筑設計等一系列前期工作。2020年3月31日一期工程正式開建,并實現了拿地即開工。
鯤鵬軟件小鎮相關負責人向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介紹,鯤鵬軟件小鎮是中原科技城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鄭開科創大道的關鍵一環。“小鎮尚未投用,但科創企業大咖即將紛至沓來。”負責小鎮建設與運營的河南數字小鎮開發建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已對接意向入駐企業達到16家。
開封篇在中原打造出一片“科創綠洲”
中原科技城崛起的同時,鄭開科創大道的另一端開封的科創產業也在悄然發展,并與鄭州逐步形成呼應之勢。
2018年,經過中關村總部團隊與開封當地項目籌劃組深入交流互訪,開封·中關村智酷人才與產業創新基地(簡稱“開封·中關村智酷基地”)確定籌建。同年12月21日,在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開封片區的核心區域,開封·中關村智酷基地正式啟動。
這里位于鄭開大道與第五大街交叉口附近,屬于開封職教園區。按照鄭開科創大道的相關規劃,也屬于開封西湖數字灣,位于鏈接開封與鄭州的“橋頭堡”位置。“2018年底我們落戶這里時周邊還很‘荒蕪’。”開封中關村智酷產業服務總監倪征告訴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我們就是拓荒者,要在這里打造一片‘科創綠洲’。”
開封·中關村智酷基地一個重要的抓手就是整合政產學研用要素,以“帶土移植”模式,強化與河南開封區域在產業聚集、創新項目、創新人才等方面的互動,建設運營“人才聚合平臺”和“協同創新平臺”。
倪征向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解釋,所謂“帶土移植”就是篩選中關村在全國的相關優質產業,連公司帶項目一同“移植”到河南,來強化鄭開科創走廊的相關產業聚集。“例如,我們今年8月份把與百度簽約的一個標的為1.3億元的數據標注業務,引入自貿區,并在自貿區成立項目公司。”倪征說,通過與開封當地職教園區的學校開展合作,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和人才培養。
作為黃河文化核心展示區、世界歷史文化名都,開封將數字經濟作為引領全市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為了推動當地數字經濟發展,開封·中關村智酷基地從2019年開始在開封舉辦每年一度的CDCC數字文化大會。如今,數字文化產業正成為開封市產業發展新名片。(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郭丁然/文時碩/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