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微博通過了港交所的聆訊,意味著微博將在香港二次上市。
微博誕生于2009年,是中國最早的提供微博客服務的社交平臺之ー,開創了中國社交媒體行業的先河。2014年4月,微博在納斯達克上市。成立12年、上市7年,微博如今過得怎么樣?
從月活上看,至2021年9月,微博的月活躍用戶數達到5.73億,來自移動端比例達到94%,日活躍用戶達到了2.48億。在活躍用戶中,年輕人居多,超過75%在1990年之后出生。
從內容上看,截止2021年6月30日,微博上有440萬個經認證的賬號,擁有名人、明星與娛樂、幽默、媒體、綜藝與電視節目、時尚、美妝、金融和游戲等46個垂直域內容,其中,28個垂直領域內容在2021年6月的月瀏覽量均超過100億。
在收入方面,微博2020年整體的收入利潤受疫情的影響有所波動,不過拉長時間線來看,微博仍然實現了較高的增速。
2016年到2020年微博的收入年復合增長率為26.7%,經營利潤率也從2016年的21.5%提高到2020年的30.0%。
2021年,微博實現了明顯的突破。前三個季度,收入16.41億美元,同比增長39.46%,其中第三季度收入6.03億美元,同比增長30.3%。三季報還披露,按照固定匯率計算,預計第四季度的收入將同比增長15%—20%。
微博的收入分為兩個部分,廣告及營銷收入、增值服務。
廣告及營銷服務是微博的頂梁柱,隨著廣告主預算的提升,廣告及營銷服務收入也在增長。
2018年、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單個廣告主(不包括阿里巴巴)的平均支出分別為470美元、593美元、825美元和1379美元。
相應地,廣告及營銷業務今年前三個季度增長38%至14.3億美元。
從2018年到2021年上半年,來自包括阿里巴巴等關聯方的收入比重略有下降,來自第三方的收入占比為80%左右,說明微博自身業務獨立性增強。
社交媒體廣告極為重要的變現渠道,占在線廣告市場的整體份額一直在增長。根據灼識咨詢報告,從收入的角度,社交媒體廣告占在線媒體廣告的比重,已經從2016年的2.9%擴大至2020年的18.2%,預計到2025年會進一步擴大至26.1%。
微博在第三季度持續進行了廣告產品優化,一方面提升品效廣告產品競爭力,通過熱點的流量聚合效應快速引爆,順應消費情緒,實現品效雙贏。另一方面持續優化信息流廣告產品,對前端廣告鏈路到后端廣告轉化模型進行了大幅度優化。
增值服務包括VIP會員、直播和與游戲有關的服務。今年前三個季度收入增長47%至2.11億美元。
在單季度營收方面,2021年微博第三季度凈營收約為6.07億美元,同比增長30%。其中,廣告和營銷業務營收約為5.38億美元,同比增29%,主要得益于微博在美妝個護、食品飲料、3C數碼等重點行業進一步強化營銷服務能力。
此外,微博的業務穩定,毛利率也相對穩定,保持在80%—85%之間。
費用性支出主要發生在研發、營銷和管理費用三個方面。占比相對穩定的是管理費用,包括管理人員的工資、辦公大樓的折舊等等。
其中銷售費用包括在線上線下的廣告和推廣費用、銷售人員的薪酬福利、傭金等。銷售費用占收入的比重,從2018年到2021年前三個季度下降了3.9個百分點。
研發費用方面,2018年——2020年,微博的產品開發費用分別為2.5億美元、2.84億美元、3.24億美元。今年前九個月,研發同比增長35%至3.17億元,即將追平去年全年的投入力度。
研發費用占收入的比重整體也呈現出上升的趨勢,2018年——2020年,分別為14.54%、16.1%和19.18%,今年前三季度為19.31%。
營銷與短期創收關聯度較高,研發是提升用戶體驗及變現能力的關鍵,是一個產品長期保持競爭力的根基。
比如,微博的熱搜最需要時效性,而時效性聚集起的人氣和每秒數百萬的用戶訪問量考驗著服務器;比如微博管理者海量的數據,如何存儲便于高效管理和方便全國各地的用戶快速訪問,這都需要研發和技術的支持。
由此帶來的用戶體驗提升和內容生態是微博在十余年的發展中保持活力的基礎。
從收益質量上看,2018年、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前三季度,微博的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4.88億美元、6.32億美元、7.42億美元和5.64億美元,自我造血能力較強。
此次上市的募集資金,微博將用于持續擴大用戶群及提升用戶參與度,以及改善微博的內容生態系統;研發以提升微博的用戶體驗及變現能力;有選擇性地尋求戰略聯盟、投資和收購,以及用作營運資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市值榜”(ID:shizhibang2021),作者:何玥陽,編輯:趙元,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