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玩世代”(ID:PlayerEra),作者:玩世代,36氪經授權發布。
你媽喊你穿秋褲啦!這幾乎是每年秋冬亙古不變的話題。
然而,年輕人真的不穿秋褲了嗎?非也!
近年來,從打底褲、鯊魚褲、光腿神器,新品類概念層出不窮。
新消費品牌也在這個賽道上狂奔。蕉內、Ubras把秋褲升級為打底褲,蕉下推出了鯊魚褲,一二百元一條,月銷量10萬+。
去年雙11的保暖內衣排行榜上,內衣新品牌Ubras取代南極人走上了巔峰,同類型的老牌霸主恒源祥、三槍則排名下跌,取而代之的是蕉內等新品牌的上浮。
在抖快的直播間里,活躍著穿短裙、露“大腿”的主播們,覓橘/茉尋/cocotunna/小町娘/微笑菇涼/王小嘟,這些看起來名不見經傳的品牌,卻幾乎承包了年輕人整個冬季的溫暖。
秋褲在演變,新品牌在迭代。雖然秋褲已然不叫秋褲,但消費市場依然濤聲依舊。
有一種冷,叫玲娜貝兒覺得你冷
近日寒潮來襲,南北方多地迎來“速凍模式”,多地最低溫度直逼0℃,“一夜入冬”帶動了保暖消費。
10月初,“光腿神器”銷量顯著提升,單品一周買了8萬多件,相比上周增長了2萬件。
何為“光腿神器”?這是一種新型保暖褲襪,外層膚色絲襪+內層加絨保暖,視覺上看起來像“光腿”一樣,營造一種反季美,近兩年頗為流行。
光腿神器穿搭-小紅書博主曬圖
與光腿神器熱度齊肩的還有鯊魚褲。顧名思義,鯊魚褲的面料質地看起來像鯊魚皮,它采用防氧彈性紗與尼龍紗材質,更像是打底褲的升級版。它更修飾腿型、無縫貼合、沒有尷尬線,顏色選擇多樣。
鯊魚褲穿搭-小紅書博主曬圖
光腿神器和鯊魚褲有多火?抖音上#鯊魚褲有12億+次播放,#光腿神器 有28億次播放。
諸多明星也為光腿神器打CALL,楊冪、寧靜、謝娜、沈夢辰、陳小紜都曾為光腿神器“站臺”。景甜和迪麗熱巴還因為禮服底下穿秋褲上過熱搜。仿佛你和女神只差一條光腿神器。
這些新式“秋褲”也是李佳琦、薇婭直播間里的“??汀?。茉尋、蕉內、覓橘等多個品牌都曾在直播間搶斷貨。蕉內之熱賣,李佳琦更是直呼“姐妹們,你們還要買嗎?!”
拼多多公布的“2020冬天的第一筆拼單”中,鯊魚褲和光腿神器登上熱銷商品前三名。
光腿神器、鯊魚褲,或者更籠統的打底褲,這些新式“秋褲”,受到年輕人、特別是姑娘們的喜愛。
一位經營多年的韓代透露,2018年前后代購光腿神器就火了,在東大門檔口拿貨17000元韓幣(≈91元人民幣),買家多是年輕姑娘,也有一些買給孩子的家長。
在“三坑”群體中,光腿神器是重要的存在。lo娘可可介紹,圈里大部分女生都會囤不同款式、不同厚度的光腿神器。一是方便搭配造型,更容易拿捏氣質,二是光腿神器的材質多是水光棉,和洋裝摩擦不容易產生靜電,更好的維持造型。
光腿神器穿搭-小紅書博主曬圖
光腿神器的作用不僅是“悅己”更要“斬男”,年輕買家們的終極追求是“自帶磨皮,美顏雙腿”?!懊郎闲赂叨取薄耙獪囟纫惨L度”讓年輕人心甘情愿埋單。熱衷光腿神器的妍妍分享她的購買心得,“已經有三個直男同學問我你沒穿褲子嗎,不冷嗎?”
但光腿神器并不是永不翻車的神器,不同膚色、燈光、環境,都可能讓“假光腿”暴露無遺。吐槽“假肢”“土LOW”的聲音此起彼伏,但阻擋不了年輕姑娘對“光腿”的熱衷。95后的小奎,去年冬天前前后后測試就花了五千元,這里面有諸多“踩坑”,但為了追求更自然的光腿效果,今年堅持再買買看。
“(光腿神器)這些已經屬于消耗品了,一兩年換一批”,“明年再買新的”。在不少年輕消費者眼中已是周期性消費品。報道數據稱,在天貓買秋褲的0-18歲消費者中,2020年增長了1倍多。
盡管直男們可能會對“光腿神器”表示“黑人問號臉”,但并不代表這些“新式秋褲”與他們無緣。2019年雙十一,有2500萬男士在淘寶購買打底褲。2020年雙十一,天貓國際數據,秋褲成交額增速101.4%。
“秋褲”市場已然被年輕人悄然“改造”。
幾乎每一代人都有一條屬于他們的“秋褲”。20世紀初秋褲隨著“洋貨”流入中國,80年代秋褲普及、90年代三保暖盛行,再到近幾年鯊魚褲、光腿神器熱賣。背后是不同消費群體的不同消費觀念的呈現。
“你媽催你穿秋褲啦”
特別是90后00后新一代消費大軍,他們擁有較強的自我意識,更注重女性獨立、平等和自我價值的實現,導致消費風向發生變化。
女性不再只活在男性的審美“視角下”,在消費選擇上,更關注舒適度和體驗感,是從“悅人”到“悅己”的轉變。
年輕一代也更加重視自我的感受和價值標尺,“自定義生活”形成了一代人的消費特色。如果說“枸杞泡威士忌”是朋克養生,那么在秋褲上也要搖滾變美。
“拋掉松松垮垮,讓原本藏在褲腿下的秋褲變成穿搭基本款,修飾出筷子腿、襯得起蜜桃臀”——棉毛褲,必須me more cool。
先是名字,就不能與棉線印花的老式秋褲淪為一談。比如“光腿神器”“鯊魚褲”,從品類命名的出發點就不再單純是描述性定義。市面上還涌現了“可以穿的粉底液”“水光襪”“熱皮”“仿真膚”“素肌感”等“綽號”。廠牌們爭先恐后的給自家產品貼標簽,正如SK2的“神仙水”、雅詩蘭黛的“小棕瓶”、資生堂的“紅腰子”一樣,名字標新立異,也讓消費者朗朗上口。
一個好名字就足以植入人心,拉攏自己和年輕消費者的距離。更重要的是,在口口相傳的無形之中,形成了群體的分水嶺?!皩訉盈B穿臃腫的你和靠光腿神器在寒風中屹立不倒的我,中間大概隔著兩個代溝吧”。
某內衣品牌廣告片
“綽號”只是個抓人眼球名字,打動人的是功能性和產品特征的升級。前些年在保暖襪上追捧“壓力”“瘦腿”效果,如今已經在舒適和細節上持續進化。從莫代爾到天鵝絨、德絨、到日本自發熱,科技感滿滿。
商家也進一步在產品上做加減法:加寬腰口設計且高腰植絨;雙檔提臀,臀部采用雙加檔設計,收腰提臀顯瘦;不同位置不同織法,分解壓力;立體剪裁避免尷尬線;此外還加入了大碼定制,以便適用更廣泛的人群。僅從產品層面就已經揮手告別“S\M\L”的粗放時代。
讓新式秋褲快速走熱的另一大原因,是全面擁抱線上渠道,特別是直播間。在短視頻平臺,各大主播博主樂此不疲的講解分析光腿神器的優點:膝蓋彎折是否有褶皺,腳踝是否服帖,肌理是否自然,腰線臀線是否修身……一邊分析評測、一邊在鏡頭前“扯皮”,主播一聲“姐妹們這個真的值得買”,就讓上千條光腿神器售空。
“看了兩個小時李佳琦直播,躲過了眾多種草,最后折戟在了光腿神器上”,直播間一位買家如是說。
玩世代觀察和訪談發現,電商平臺是大家不約而同的選擇,也會有人選擇1688進貨式消費來“節約開支”。
李佳琦直播間
“新式秋褲們”在市場價格上帶節奏。目前一條“新式秋褲”的單價直接拉升到一二百元。
而在全國最大的“秋褲村”,山東姚家坡村,一年生產6000萬條,一條秋褲的批發價只有4~5元,毛利只有幾毛錢。通常經過貼牌、包裝和網紅帶貨之后,轉手賣到10元20元。
在電商平臺,一條傳統秋褲或者褲襪的單價普遍在30-60元區間,甚至可能更低。
年輕人帶動和新的消費環境下,讓“秋褲”這個老品類更加性感,也更有市場想象空間。
在2015年底,一家義烏公司把“光腿神器”注冊成商標,并在天貓開設旗艦店。如今這股“光腿”熱流已帶動著一個品類的發展。
光腿神器中的熱門品牌,覓橘/茉尋/cocotunna/小町娘/微笑菇涼/王小嘟等這些都是活躍在直播間的“抖系品牌”。他們活躍在互聯網上,抖音上翻閱光腿神器測評,十條里可能幾乎都被它們占據了。
南極人、俞兆林等傳統內衣品牌也在入局。他們采用賣吊牌式切入市場,定檔低價平替品,但幾乎無法逾越百元鴻溝。
雖然“新式秋褲們”爭出了一片溫熱市場,但似乎又沒有逃離“義烏思維”。
換個視角看,近幾年大火的內衣新消費,內外、Ubras、蕉內等主打無鋼圈、無尺碼的爆款單品借勢崛起。小到廣告模特和視覺設計的變化,大到產品概念、品牌主張,新消費品牌們甚至文化與審美解放上徹頭徹尾的改變。他們在重新書寫“性感”二字,引領起一股崇尚健康、關注自我的消費新風潮。
加拿大“秋褲”品牌Lululemon直接以瑜伽褲切入女性市場,把價格定檔千元一條。疫情來襲的2020年,公司營收達44億美元,預期2021財年的營收達58.25億美元至59.05億美元之間。
Euromonitor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服裝市場零售規模達到2.19萬億元,同比增長僅為5.29%。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2021年中國服裝市場將達2.4萬億元。
中國內衣市場的集中度仍有待提升。數據顯示2019年Top10的內衣品牌市場集中度為12.7%,遠低于歐美市場。
龐大而分散的產業,通常也意味著無數痛點和待解決的問題。
今年,曾經被幾乎定義為“夕陽產業”的服裝行業再度被一級市場垂青。紅杉、高瓴、GGV、五源、經緯等機構已悄然入場。
在無性別服裝、無尺碼Bra、潮牌們爭紅的另一面,或許“秋褲”依然存在強勢品牌的真空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