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杭州好冷,瞬間到冬天,消費互聯網的冬天也來了。
上周末在辦公室和幾個同齡在北京的投資人、品牌創始人聊天,覺得狀況不是特別好,
總是有會員問我,為什么你這么焦慮,是在制造焦慮為了做生意嗎,還是要干嘛。
不是,是真的很冷,我在提前告訴大家,請做好過冬準備,一起狗住。
遇到兩個案例,
在北京的一個女創始人正在融資,跟我說,現在市場很不樂觀,
有幾家上半年瘋狂融資的消費品因為子彈打光,但是 GMV 咔咔往下降,融不到錢了,而自己本身是巨虧的,所以陷入兩難的局面;
還有一個本來猥瑣發育的品牌,出來融資很久,卻遲遲沒有 Close,
最后只能用 1% 的出讓股份來名義定價,讓老股東來定價,就很悲催,因為整個市場都知道你出來融資了啊,你不可能又縮回去的。
展開講講:
整個市場的投資仍然在持續進行,整個市場的天使輪幾乎消失,大家都靠后打,
頭部投資人所謂的天使,可一個一個比 A 輪還大,而且都是 to B,以及 High Tech 的,to C 的極少。
這張圖是上周的融資明細,竟無一個 to C 了我擦。
to C 互聯網結束了,一個在正在籌謀最后上市的 to C 端產品的 COO 告訴我,
「就特么剩下這幾家,掙扎著上市,上不了的也就這樣了」,這幾家包括,to C 互聯網的遺珠,小紅書、Keep、Soul 等等。
To C 消費互聯網也結束了,整個北京資本圈的信心快速被消耗,
我專門為此請教了我的一個股東確認了一下,市場比原先 to C 互聯網的時候,周期短很多。
Q4 以來,消費互聯網整個市場迅速惡化,從 VC 不投錢開始,很多同學可能會困惑,為什么 VC 不投會影響整個市場。
簡單說人話。
原先新消費的浪潮,本身就是 VC 給的錢,作為杠桿,很多屁都不懂的創始人也開始轉型成為了消費品創始人。
大家都殺進來,為什么都要殺進來,因為這樣能賺錢,這個賽道的錢,無論是 to VC 賺錢,還是 to C 賺錢,還是 to B 賺錢。
VC 的錢讓整個市場熱起來,這是 2019 年年初開始的事情,
2018 年的時候,你做一個消費品,新國貨都不好意思叫的,但是現在,不叫自己新國貨好像都不是做消費品了。
VC 情緒惡化,從什么時候開始?
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無辜。真實的感受到這一點,這是我最接近冬天的一次哈朋友們,跟你們說一下。
雪花包括:
1,上市公司整體的市值都不咋地。
特別是完美日記、Popmart、奈雪為代表的上市公司,并沒有表現很好,又特別是完美日記,
顯著以「線上流量打法驅動 GMV 增長,然后驅動品牌杠桿大量資本,然后上市」的路徑,完美日記沒走通,VC 比較猶豫了。
2,擊鼓傳花邏輯不通。
大量的消費品公司,被 VC 投資的消費品公司,通過刷單、下水道、忍受超級低 ROI 投放、講故事的方式, 完成了一個一個的虛假繁榮,
虛假繁榮之后,老股東合謀一起向下擊鼓傳花,泡沫太大,但是新股東確實看得到,原先覺得能撐到二級市場,結果發現上市第一無法,第二上了也沒救。
3,泡沫越大越虧。
大量的新國貨公司,GMV 泡沫性肉眼可見,
什么叫肉眼可見,就是不投就不增長,一投就虧,而且越來越虧,而且盤子越大越虧,投資人不是傻子都看得到的。
大致這樣了之后,VC 就不想投資天使了,也不想投資中不溜秋的品牌了,
除非你品牌做到了頭部,而且看起來不是血虧,還有可能作為一個資產,期待一下被并購和上市的,其他品牌,一律拿不到融資。
我在資本市場的融資的兄弟姐妹們,都已經焦慮很久了,VC 有錢但不想投資了。
VC 對于整個市場來說很重要,中國互聯網一直以來被泡沫推著往前發展,其實本質就是 VC 的杠桿帶來的全行業預期。
VC 不投資,這帶來的情緒影響非常嚴重,讓整個市場快速冷卻。
沒有 VC 的投資,就沒有新國貨的投放費用和服務費用,那么一堆服務商就得涼;
達人也不會瘋狂帶新國貨,而是只和頭部玩家,特別是 KA 大品牌玩兒;
原先品類上一堆要被 DP 割韭菜的新國貨創始人自己沒錢,要么就學會猥瑣發育做生意,要么就真的清算了;
整個市場開始真正做生意,而不是做資本,不得不說,這可能長期也是好事情。
新品牌、新渠道、新流量這個浪潮,徹底涼,大家不再關注如何把一個品牌做大做強資本化,而是想,如何持續的更好的活著。
創業者仍然是那一群人,只不過他們會變得更加務實,超級務實,以及超級悲觀,情緒影響下,人們要做好過冬的準備,直接反應就是:出利潤。
整個行業的關注點,會變成:精細化運營驅動、利潤第一,發現紅利,吃掉紅利,然后活下去。
也許對整個行業,是好事兒吧,你覺得呢?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群響劉老板”(ID:applemanliu641),作者:愛學習的劉思毅,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