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滅人類暴政,世界屬于三體。”
11月3日,在騰訊視頻的召開秋季招商會中,電視劇版本的《三體》亮相其2022年片單,并且首度曝光預告片。紅岸基地、三體游戲、ETO集會、古箏行動……在原著小說中的經典名場面接踵而至。
作為國產科幻文學的扛鼎之作, 《三體》的熱度承載著全球科幻迷的熱情,這也使得這版預告一發,瞬間便引發全網熱議。外界對于這部作品預告的評價褒貶不一,有人期待國產科幻佳作的崛起,有人則是狠狠地潑了一盆冷水。
正是因為萬眾矚目,也使得這部科幻神作的影視化改編一直道阻且長。前有Netflix(后簡稱奈飛)公布美版《三體》的首批12位演員陣容,后有騰訊視頻發布國產《三體》預告,如同一場正面打擂。
科幻的江湖究竟誰能率先問鼎?披荊斬棘的《三體》改編,到底會在哪一平臺C位出道?
奈飛和騰訊先后發起《三體》的挑戰,這也使得外界反復將二者進行橫向比較,一場無形的較量正在上演。
從演員陣容上來講,奈飛版本采用的基本上多為歐美人士,都是一些美劇中觀眾熟悉的面孔,像是知名美劇《權力的游戲》中的多位演員都出現在演職員行列,雖然并沒有公開對應的角色信息,但是已經引發觀眾好奇。其中,像曾經在新版《紅樓夢》中飾演賈母的美國華裔演員周采芹也加入其中。
對于國內觀眾來說,騰訊版的演員則知名度更高一些,張魯一、于和偉、王子文等演員領銜出演,觀眾更為熟悉這些演員,其實也是一把雙刃劍,像是于和偉今年在《覺醒年代》中飾演陳獨秀的形象始終還記憶猶新。在觀眾議論聲中,演員林永健飾演的常偉思也飽受爭議,認為其長期在喜劇舞臺的表現給人印象根深蒂固。
在制作團隊中,此前,奈飛版本提前公布了該片將由香港導演曾國祥執導,曾國祥近幾年在大熒幕所打造的《七月與安生》《少年的你》,熱度與口碑兼具,不過首擔重任,拍攝大科幻題材,不免還是讓人擔心。
騰訊版本的《三體》讓人擔心的程度則要更高,導演楊磊的創作水準時好時壞,既打造過榮登豆瓣高分經典大陸劇榜的抗日題材劇作《紅色》,也一手打造了《九州天空城》《鮫珠傳》《逆襲之星途璀璨》等“懸浮神作”,很難讓人相信這是同一人手筆。
而在這次預告片發布不久后,網上也有不少觀眾指出,這版《三體》在觀感上莫名有種 政治諜戰片的風味,也讓人感覺像是 懸疑題材的警匪劇,在運鏡和置景上,或許都受到了導演風格的影響。
另外,原著作者劉慈欣均參與到兩部作品的創作之中。在奈飛版本中,劉慈欣同小說英文翻譯者劉宇昆共同任顧問制作人,編劇和制作人的重任交給了將《權力的游戲》改編成電視劇的戴維·貝尼奧夫和D·B·威斯,不過二人此前受權游爛尾的影響,在國內的風評也很一般。
而國內騰訊版本的《三體》,編劇由劉慈欣親自操刀,這使得原著粉欣喜若狂。但是,與其他文學作品改編一樣,原著作者轉崗到編劇職責上,其實也算是小小的跨界。
針對于《三體》的影視化改編,其實前后已歷經了近十年的時間。由于 制作難度的巨大、作品水準的嚴格要求,影視版本的《三體》遲遲未上線。
在這次兩大版本電視劇先后宣傳之前,《三體》的影視化改編權已經幾經流轉,在不同領域不同形式進行了多次改編的嘗試。
2010年時,作為編劇的宋春雨看中了《三體》這部小說,以不到30萬的版權費買下了改編權。2015年,作品被翻譯之后,在海外大火,一發不可收拾。《三體》先后提名星云獎、普羅米修斯獎、坎貝爾獎等,并最終拿下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故事獎,成為亞洲第一部獲得雨果獎的作品。
接下來,《三體》徹徹底底的爆紅,最終, 游族網絡以1.2億元的價格買下了《三體》的改編權,并且重新組建了新公司“三體宇宙”,專注于幻想類IP開發和運營,成為《三體》系列全球版權方。
近幾年來,三體宇宙先后推出了《三體》廣播劇、舞臺劇、以及《我的三體》系列等。
2014年,游族宣布拍攝《三體》系列電影的計劃,并表示單片投資可達2億元并仍有追加空間。按照這一計劃,《三體》全系列電影的總投資金額可達12億元。原本定于2016年7月上映,后來作品被無期限推遲,至今未登上大熒幕,《三體》的首度影視化告終。
2019年,B站、三體宇宙和藝畫開天共同打造《三體》動畫版,根據備案信息,B站預計打造《三體·持劍》《三體·破壁》《三體·面壁》共三季,每季是6集,共18集。此前所發布的首支動畫版預告片,獲得了平臺超過2600萬的播放、248萬系列追番。原定于2021年正式上線,目前還沒有明確定檔消息。
2020年6月,由《大圣歸來》導演田曉鵬創立的十月文化在官方微博上發布公告,田曉鵬導演將拍攝真人院線電影《三體》。原彩條屋影業創始人易巧和總制片人魏蕓蕓將任制片人,而光線傳媒也將《三體》納入到了籌備制作階段的電影。
2020年9月,三體宇宙和游族集團與全球最大付費流媒體平臺奈飛共同宣布,已達成協議將聯合開發制作《三體》英文系列劇集。
就目前而言, 《三體》之后的開發必然是雖遲必到,誰能率先成為C位出道,目前仍舊還是一個問號。
騰訊視頻、奈飛、嗶哩嗶哩……這幾股力量共同匯聚在《三體》身上,一場由科幻之光而引發的《三體》影視之戰,一觸即發。
騰訊視頻作為國內視頻網站的佼佼者,向來出手大方,在頭部S+級的扛鼎巨作上,一直不遺余力地為此燒錢。《三體》作為科幻題材,就目前公開的預告片來看,整體有內味了,但是細節拿捏還有待完善。
奈飛作為全球知名的流媒體平臺,在多個國家都形成了穩定的收視群體,外加其坐擁好萊塢團隊的科幻基礎,此前,經歷過多部玄幻、暴力等題材作品,口碑一路高漲,特效讓觀眾腎上腺素快速飆升。
雖然《三體》原著小說是以中國作為藍本,但是后續故事更具 “未來現實感”,而且奈飛經常與其他國家合作拍攝,此前與韓國陸續合作拍攝了《王國》《魷魚游戲》等,與日本合作拍攝了《火花》等。
《魷魚游戲》自上線以來,陸續登上TV SHOWS總排名第一位,拿下除印度、烏克蘭、南非外所有國家和地區的熱度冠軍。
另外, 上月底,奈飛市值首次突破3000億美元,達到3057億美元,在過去一個月,奈飛的股價上漲了15%,而標準普爾500指數上漲了4%。
比起一眾網友貶騰訊捧奈飛的做法,文娛君其實更看好B站的動畫版,按照原著作者劉慈欣的說法,動畫比真人劇有著更多的可能性,真人劇因為技術原因很難還原出小說里面那個龐大奇幻的世界,如果拍出來后期跟不上效果會大打折扣。
原本作為文學作品的《三體》,觀眾在閱讀時,可以擁有無限的想象,而今在影視化改編過程中,但先不論劇情改編,單就人物的選角、特效的制作等都變得更為具體,給觀眾造成了一種 科幻與現實的割裂感。
更令人擔心的是,由于電視劇的篇幅相對較長,為了保證工期內完成盡快上線,在后期制作上偷工減料,或者極有可能出現特效鏡頭大幅度銳減的可能。
所以文娛君認為,如今眾星捧月地稱贊或謾罵,不如給予創作者更多時間,打磨出精品,觀眾也最好還是先降低心理預期。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文娛商業觀察”(ID:wenyushangyeguancha),作者:阿木,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