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彭博報道,海曼資本管理公司(Hayman Capital Management)創始人、對沖基金經理凱爾·巴斯(Kyle Bass)正在啟動一只新基金,押注香港聯系匯率制將會失守,買入港元下跌期權。不過,報道稱,亦有不少同行表示不看好,甚至認為是海曼資本的“賠本賺吆喝”,懷疑這只新基金未必能募集到足夠多的資金。
6月以來,受港股IPO火爆凍結大量資金影響,港元持續走強,多次觸及7.75的強方兌換保證,為捍衛聯系匯率制度,香港金管局目前已出手賣出港元近300億。與此同時,香港金管局11日回應稱,會繼續監察市場情況,按照有效運作的聯系匯率制度,保持香港貨幣和金融體系穩定。
面對4400億美元外儲,海曼資本高調沽空為賺眼球?
海曼資本的沽空策略并不復雜,就是以200倍的資金杠桿,買入執行價格在10.85附近(即港元兌美元匯率下跌40%)且未來18個月到期的港元沽空期權。若到時港元跌幅觸及40%,這只基金就行使沽空期權收獲64倍回報,反之期權不被履行,基金損失所有的買入看跌期權費用(即基金的投資本金)。
然而,巴斯高調沽空港元,卻沒有在外匯市場產生任何影響。目前,港元兌美元仍徘徊在7.75的強方兌換保證價格附近。
據外媒報道,多位對沖基金經理認為巴斯此舉完全是為了“眼球效應”,甚至不少對沖基金同行懷疑巴斯的這只新基金未必能募集到足夠多的資金,用于買入沽空港元的期權頭寸。一位熟悉海曼資本投資策略的知情人士透露,目前該基金的募資額遠遠沒有達到巴斯的預期,因為多數投資機構都相當理性,即便有64倍回報預期的誘惑,他們也不愿企業押注一件幾乎不可能成功的事。
巴斯于2006年創辦對沖基金公司——海曼資本,因在次貸危機中做空次級抵押貸款債券獲利5.9億美元而聲名大噪。巴斯被媒體稱作“空頭之王”,主要是因為他曾看空過包括歐洲、日本、中國等在內的主要經濟體,但最終結果卻十分慘淡。
實際上,港元兌美元實行聯系匯率制度已近37年,經歷多輪經濟周期跌宕起伏的洗禮,期間不乏一些空頭企圖從沽空港元中大賺一筆。例如,不少對沖基金曾嘗試在港元出現大幅波動時期,押注香港外匯儲備大減引發港元聯系匯率制度失守,但這些對沖基金大多都鎩羽而歸。
雄厚的外匯儲備實力,是捍衛港元聯系匯率制度的關鍵。目前,香港的外匯儲備規模高達4400多億美元,相當于香港基礎貨幣的兩倍多,構成香港貨幣穩定的堅實后盾。
香港金管局回應:資金持續流入反映市場信心
6月以來,受港元持續走強多次觸及7.75強方兌換保證價格影響,香港金管局自6月5日至6月11日的5個交易日中,共計向市場賣出港元近300億元。4月以來,金管局已向市場賣出481億港元,以此壓低偏強的港元匯率。
受此影響,反映銀行流動性指標之一的銀行體系總結余,也進一步增至近兩年來的高位。
據香港金管局發言人6月11日介紹,香港的外匯和貨幣市場一直保持有序運作,繼4月之后,港元匯率再度多次觸發聯系匯率制度的上限——強方兌換保證,反映了資金持續流入港元體系,以及市場對香港金融體系和港元的信心。
港元兌美元匯率近期之所以會走強,主要是因為香港資本市場的活躍吸引大量資金流入。香港一外匯交易員曾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部分中國大型企業近期將在香港上市,增加了市場對港元的資金需求,提振港元匯率走強。
南下資金悄然成港股中堅力量
近期,網易、京東選擇在香港二次上市,以及百度、攜程等中概股亦有回港傳聞,給香港市場帶來持續關注度。網易6月10日配售結束,其中,公開配售認購倍數約360倍,國際配售申認購倍數約14倍;11日在港股掛牌,開盤即漲逾8%。京東同樣受到投資者追捧,京東發行價最終確定226港元,將于6月18日在香港上市。
上述外匯交易員曾表示,網易、京東這種企業規模大,市場熱度很高,股票認購就會非常火爆,進而帶動融資,會凍結不少資金,進而抬高港元利率和匯率。同時,近期港股反彈持續,也吸引資金流入,進一步抬高港元匯率。
今年以來,南下資金悄然成為港股市場的中堅力量,從1月開始南向資金就已經開始凈買入。截至6月10日,2020年南向資金整體累計凈流入超過2500億元人民幣。根據市場的預期,南向資金2020年全年整體凈流入規模或接近4000億元人民幣。
瑞銀證券中國股票策略團隊表示,隨著阿里巴巴成功在香港二次上市,更多在美首次上市的中資公司可能回歸,香港是二次上市的潛在目的地之一。截至6月4日,42家在美首次上市的中資公司(不包括阿里巴巴)符合香港二次上市的要求。在美首次上市的中資公司總市值為1.2萬億美元,其中阿里巴巴占50%,上述42家公司占46%(5430億美元),預計香港股市的流動性充裕,足以接納這些公司。若港股市場成為投資中國新經濟公司的門戶,全球資產管理者將樂于保持對這些香港上市個股的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