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影響下,隨著出行半徑縮短,城市周邊游開始升溫。而露營也開始刷屏朋友圈,精致露營正成為年輕人的旅游社交新風尚。
露營營地火速“出圈”
一頂帳篷、一個睡袋、一組炊具……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迷上了露營。
“一出太陽,成都人的朋友圈全是在露營、燒烤、放風箏。”李女士表示,看到朋友曬的照片,自己也有點心癢癢,打算五一就和家人去體驗一把。
記者梳理發現,目前露營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自帶帳篷、天幕、睡袋、戶外桌椅、炊具等前往戶外的山林或公園扎營過夜。另一種是去露營營地,游客可拎包入住沉浸式體驗。
其中,適合集體活動的露營營地迅速出圈,俘虜了不少年輕人。
“我們四個大學同學定了樂山的一個營地,那里有一片果林,可以摘桑葚,我已經準備了紅白格子野餐布、草帽等各種森系風格的東西,到時候搞個野餐和燒烤晚會。”成都女孩小雪興致勃勃地表示。
“解封后,周末不少游客都從成都開車過來。”63號房車自駕營地老板李海霞告訴記者:“這段時間生意不錯,很多人都提前預定房車房型和帳篷。”
記者查詢發現,成都周邊能直接入住的露營營地體驗人均價格在300元到500元不等,基本上都有配套帳篷裝備、露天電影、露天音樂會、露天燒烤和管家服務等。
艾 媒 咨 詢 數 據 顯 示 , 2014年-2021年,中國露營營地市場規模從 77.1 億元增至 299 億元,預計2022年市場規模達354.6億元。
露營裝備迎來銷售旺季
較之處于初露商機的露營營地市場,露營裝備市場則要成熟得多。
位于王府井的戶外用品專賣店,多以銷售戶外服裝商家為主。記者走訪發現,其間涉及各國著名戶外品牌,比如一件北面沖鋒衣價格在1200左右,一雙狼爪的登山鞋在1000左右。
隨后記者來到迪卡儂萬年場店,逛了一圈發現,小到地釘,大到帳篷,各式露營裝備選擇多樣。由于臨近五一,一些露營裝備已銷售一空。
“從去年開始,露營就開始火了,今年生意也很好。”工作人員自豪地介紹:“現在出省游不方便,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周邊游,節假日的景區全是一片帳篷。對于熱愛大自然的人來說,比住酒店性價比要高。”
露營經濟處于起步階段
確定露營營地,買好裝備只是開端,露營活動才是重頭戲。
資深驢友楊女士介紹,露營在國內算是一個小眾圈子,設備品牌選擇少,基本都是國外品牌。“大家選擇產品主要注重實用性,多是驢友間相互推薦。當然,越專業的裝備就越貴。”楊女士說。
除了像楊女士一樣原汁原味的Camping,還有豪華精致的Glamping:名牌帳篷、聯名天幕、實木桌椅、手沖咖啡是標配,甚至還有寵物帳篷。就連炊具也不再使用徒步露營中常見的酒精爐,而是帶著便攜式戶外電源(儲能電源),用上了車載冰箱、電飯煲、電水壺、電磁爐、電壓力鍋等,逐漸從能吃飽衍生到要吃好。記者在網購平臺看到,一家專門制作戶外移動電源的店鋪,根據鋰離子電池容量不同,價格在3000-10000元不等。
想要實現精致露營,衣食住行不僅僅得實用,還得好看。
記者了解到,迪卡儂還只算是精致露營的起點,更專業的帳篷價格可不止幾百幾千一頂,多數上萬,甚至一些深度玩家會花數十萬來購買裝備。
資深玩家李先生認為,精致露營并不是比誰更“豪”,更多是一份體味心情的人生態度。只有學會接受每個人的不同,才會發現生活的樂趣。
值得關注的是,目前國內露營經濟還處于起步階段,尚沒有出現大型的營地運營公司和具有影響力的露營產品公司。也就是說,迅速火熱的露營經濟還處于摸索階段,以營地經營為例,目前最大的問題在于許多工作人員并不具備專業知識,缺乏醫療救援、滅火急救等應急舉措,甚至沒有應對突發極端天氣的庇護所,存在極大的安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