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連續3年準確預判A股的各大券商,紛紛拿出了2022年的展望攻略研判。不過,與以往過去3年“整體樂觀”判斷不同的是,2022年券商研報之間的分歧相當突出。對此,本地知名投顧建議投資者要小心明年春夏之交“7年之癢”時間窗口上存在的風險。
券商研判 3家認為“先揚后抑”
中信證券認為,2022年A股運行可劃分為兩個階段:上半年跨周期政策推動經濟回歸疫情前常態,宏觀流動性合理充裕,A股整體向好,機會較多;下半年貨幣政策在內外約束下轉向穩健中性,以及高基數下非金融板塊盈利承壓,市場表現平淡。
光大證券預計,2022年指數將震蕩偏弱。節奏上市場可能會跟隨政策波動,預計將前高后低。2022年春節前后的市場躁動仍值得把握。
銀河證券表示,一季度政策面偏樂觀、部分行業邏輯短期較難驗證且人民幣強勢有利于核心資產的反彈。二三季度市場或有一定風險。投資機會較多集中于2022年上半年,而下半年則相對會較為平淡。
3家表示“先抑后揚”
華泰證券指出,結合盈利正增長+估值中樞平穩的判斷,預計A股市場年度收益為正,且第二季度/第三季度或分現估值/盈利拐點,對后三個季度行情更為樂觀。股市表現可能是前弱后強,預計下半年好于上半年,全年有望小幅正回報。階段性行情+結構性機會是核心。
招商證券表示,企業盈利增速在上半年保持下行態勢,觸發逆周期政策更加積極。如果按照三年半40個月左右的信貸周期,2022年6月份—7月份附近新增社融可能會再度轉正,則三季度前后A股將會迎來新一輪盈利增速上行周期。屆時,A股將迎來新一輪上行周期的起點。2022年A股整體呈現“前穩后升”的態勢。
國泰君安認為,2022上半年,看好春季躁動接棒跨年行情。下半年,經濟緩步走出壓力區、經濟政策環境的不確定性下降,下半年市場將逐步回溫。預計上證指數將在3300點—3700點區間震蕩,破局在2022年下半年。
3家給出“震蕩分化”
中信建投研報顯示,整體而言2022年市場與2021年市場表現類似,呈現出震蕩格局,景氣程度表現優秀的行業將表現優異。
海通證券認為2022年通脹高位和盈利周期性回落的雙重擾動下,A股或將迎來長牛中的整固。這并不改變我國長期股權投資時代的大趨勢,短期的波折是積蓄長期上漲的動力。
中金公司表示市場整體估值當前處在歷史區間中等偏低水平,未來隨著利率下行可能有一定的抬升空間,同時結構分化可能還會延續。2022年的全球及中國市場預計也將類似,表面上波詭云譎、不確定性較大,只要認清規律、轉危為機,其實也可能是機遇。
投資機會
眾說紛紜仍是一頭霧水
展望2022年投資機會問題,各大券商觀點也不盡相同。
中信證券堅定看好消費領域,并稱“無論是上半年的優質藍籌崛起,還是下半年的相對景氣板塊,消費都將全年占優”。
中信建投則給出了三條投資主線:一是電網投資、儲能投資、光伏和風電等清潔能源;二是創新藥、家電家具、回歸制造業的地產等共同富裕方向;三是國防軍工、工業母機、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等高端裝備制造行業。
中金公司也給出了自己的三條主線攻略:一是高景氣、中國有競爭力的制造成長賽道,包括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新能源以及科技硬件半導體等;二是中下游股價調整相對充分、中長期前景依然明朗的偏消費類的領域,如農林牧漁、醫藥、食品飲料、互聯網與娛樂、汽車及零部件、家電、輕工家居等;三是當前到未來一到兩個季度,可能受中國穩增長政策預期支持的板塊。
招商證券則認為結構材料、消費電子、元器件、通信設備制造、計算機設備/軟件、食品、畜牧業、電氣設備、航空航天、銀行、地產、券商等板塊存在較大機會。
國泰君安指出投資者應當優選2022年盈利高確定性的消費和科技制造,關注景氣延續與景氣反轉兩條盈利主線。
華泰證券表示結合全板塊的業績剪刀差、籌碼分布、供給側變化對比之下,預計明年高端制造板塊總體占優、大眾消費有困境反轉機會。行業配置以儲能電力為盾、以硅基需求為矛。
本土投顧
春季躁動行情不會缺席
就在各大券商紛紛發布2022年股市展望研報之際,重慶本地的一些證券公司也搞起了2022年度攻略講座。2021年12月25日,華龍證券新華路營業部就召開了主題為《破而不立 破而不衰》的投資策略報告會,華龍證券新華路總經理、首席投顧鄧丹做出了以下分析:
2022年穩增長穩就業方面的政策發力將適當靠前,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積極的財政政策將加快支出力度,且將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貨幣政策則將繼續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地產政策則會“房住不炒,因城施策”;擴大內需主要目標是激發涌現一大批專精特新企業;結構政策主要有全面實施注冊制和電網鐵路改革。
從投資機會上看,成長型風格依然占優,重點梳理了以下三大領域機會:一是“新能源汽車”方面的產業鏈,可從輕量化、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四個角度著手;二是“元宇宙”方面的產業鏈機會,主要有虛擬身份、社交、沉浸感、跨地區跨終端、低摩擦、經濟系統、內容多樣化和信息安全八大領域;三是“碳中和”方面的產業鏈,主要有光伏、風能、儲能、綠色電力4大領域。其他的,大消費風格在2022年仍有一定的機會,確定性看好食品飲料和農林牧漁受PPI下降CPI上升以及新一輪豬周期帶來的價值重估機會;大周期風格則重點看好有色、化工、鋼鐵、煤炭板塊;大藍籌風格則集中于“銀證險地”。
今年滬指振幅只有12%,為史上最小,但量能放大,具有放量滯漲性質。2022年一季度習慣性春季躁動不會缺席,“專精特新”有望引領科創板和創業板突破歷史新高。但二季度春夏之交,至四季度前半段,很可能風險大于機會。
銀河證券江南大道總經理唐賀文表示:2022年將是前高后低的“倒栽蔥”走勢,一季度滬強深弱格局有望延續,之后的調整,深圳市場跌幅將顯著大于上海市場。但是,有三大板塊將成為貫穿全年的“逆行者”:第一是銀行板塊,經過今年的大幅下挫后,悲觀預期得到釋放;第二是保險板塊,全球大變局下,保險需求將進一步上升,保險服務將更加精細化,有利于改善保險類上市公司的基本面;第三是農業板塊有望迎來大量資金注入。所以總體來看,2022年盡管風險總體大于機會,然而結構性機會卻是非常清晰明朗的,賺錢難度并不大。(重慶商報-上游新聞記者 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