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服務綜合街區入口
一個社區有9000多人,其中60歲老人占三分之一;托育、托幼需求的家庭占比超八成——這是拱墅區和睦社區的一組數據,“一老一小”需求突出。
今年拱墅區“推動共同富裕創造美好生活2021年十大行動”中就提出,和睦社區是老舊小區“未來社區”的改造試點。老舊小區再生,如何擁有“未來感”?“一老一小”的需求如何解決?昨天,和睦街道傳來了好消息,這些問題都將有答案,“未來社區”預計最快明年6月亮相。
和睦小區只是杭州眾多老小區改造試點之一,據悉,今年杭州在老舊小區改造中因地制宜融入更多未來教育、健康、鄰里、治理、服務等場景,努力將老舊小區建成共同富裕城市范例的鮮活樣板。截至11月底,已完成改造211個小區,改造完成率105.5%。
“一老一小”需求突出 “未來社區”化難度不小
和睦社區小區建于80年代初,居住人口有9700余名,其中,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戶籍人口比例三分之一,絕大部分老年人選擇居家養老,是一個老齡化程度較為嚴重的社區。
在“老帶小”的家庭結構下,孩子問題也比較突出。街道、社區通過入戶走訪開展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街道轄區內有學齡前兒童554人,未達入園年齡段嬰幼兒266人;單和睦新村內就有學齡前兒童271人,未達入園年齡段嬰幼兒148人,有托育、托幼需求的家庭占比超過80%。
記者了解到街道、社區組織問需會開了10余場,梳理出8大社區治理需求、7大居民服務需求,其中主要是老人、孩子的問題。
和睦街道黨工委書記饒文玖介紹,“居民需求最強烈的集中在獨居、孤寡老人的智能監護、社區醫療和嬰幼兒科學照護等方面,老人居家養老社區要關注他們的身體疾病情況,遇到突發問題怎么處理,老人智能化設備不會用,有沒有醫護團隊可以第一時間救治,另外老人在家養老,孩子不在,社區如何監護,這些都是需要考慮的。”
另外,孩子生下來之后,有養育、托育、教育等環節,他舉了幾個例子。“孩子還很小,沒人照顧怎么辦?雙職工家庭,孩子下課家里沒人接送,誰來托管;孩子平時不上興趣班,去哪里學習、唱歌、畫畫,這些問題都很突出。”
同時,老小區基礎設施相對陳舊,擁有“未來感”,難度是非常大的。
“健康畫像”“一鍵呼叫24小時專線”……
預計明年6月打造完成
面對這些難點、痛點,和睦社區將如何建設“未來社區”?
饒文玖介紹,他們從社區自身實際出發,打造了“三化九場景”,即在人本化、生態化、數字化的基礎上,打造好鄰里、教育、健康、創業、建筑、交通、低碳、服務和治理九大場景,這些場景中,有不少適用“一老一小”場景。
饒文玖說,未來社區關于老人的場景主要體現在健康、安全、方便、快樂。“未來社區少不了數字化,老人要克服數字化障礙,順利跨越數字鴻溝,要給他們做‘減法’,讓他們方便。”
“社區老人得過什么疾病,都會在電子檔案中看到,不同醫院的就診記錄形成一幅‘健康畫像’,對于社區的健康、亞健康、失能、失智老人一目了然,接下來就可以精準進行分層管理,對于失能、失智老人就可以支持遠程診療,接入上海、杭州本地的名醫資源為老人問診,另外引進一站式智能健康檢測設備,對于慢病老人進行隨訪,同時設立電子健康小屋。”饒文玖介紹。
同時,對于居家養老的安全問題,饒文玖說,他們將通過感知設備來監測,60歲以上老人家里加裝煙感、煤氣感應、智能床墊、門磁等設備,“當房間里著火或者煤氣泄漏,第一時間就可以傳輸到社區后臺,社區工作人員第一時間響應。”
老人不會用智能機,那么怎么才能擁有便捷的服務?和睦給出的答案是“一鍵呼叫24小時專線”。“我們會給老年人配老年機,分別有紅色、綠色兩個按鈕,紅色是救命的,綠色則是一鍵服務,可以幫老人實現老人打車、送餐、代辦等,只要一個電話就能搞定。”饒文玖說。
除了照顧好“一老”,還要呵護好“一小”,打造幼兒安全、快樂成長的未來社區。依托在校智能視頻看護平臺,通過軟硬件配合聯動,實現家長查看幼兒在園情況視頻功能;打通陽光小伢兒平臺,為在托幼兒家長提供每周教學計劃、在校作息表、就餐表;按幼兒年齡定時向家長推送育兒、健康知識,提供線上育兒課程。
據了解,和睦社區“未來社區”有34個項目,不少線下項目已完成,比如休閑有樂享園,康養服務有頤養園,室外活動有和雅園;幼托有“陽光小伢兒”托育中心等,預計在明年6月改造完成。在不久的將來,和睦小區的居民幸福感將再次升級。(通訊員 蔡婧競 商報記者 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