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4歲的伊迪絲·莫克伊拉是一名肯尼亞網絡作家,也是一名網購愛好者。自從大學期間第一次接觸電商平臺,她越來越喜歡從網上買鞋子、服飾、包包和電子產品。“網購非常方便,價錢也不錯。”家住肯尼亞馬查科斯郡“長城花園”小區的莫克伊拉說。
隨著“黑色星期五”和圣誕節等傳統購物季的到來,莫克伊拉早已按捺不住“剁手”欲望,早早網購了一雙折扣力度很大、“中國制造”的小白鞋。“網購令人上癮,因為網上有很多東西可供選擇。有時候你刷著刷著,還會找到一些你想買的其他東西。”莫克伊拉欣喜地拆開包裹,展示著自己的“戰利品”。“這是我第一次從中國的電商平臺網購,高效率,而且質量很好。”莫克伊拉說。
莫克伊拉所指的中國電商平臺是指Kili?mall。長沙非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旗下電商平臺Kilimall成立于2014年,目前是東非地區主要電商之一。Kilimall為斯瓦西里語和英語的結合,意為“千萬商鋪”。
網購正成為越來越多非洲年輕人購物的一種新方式,這其中離不開快遞小哥的辛勤勞動。45歲的肯尼亞人加布里埃爾·奧維諾從一名摩的師傅變成了全職快遞員。和往常一樣,奧維諾上午11時許準時到達位于肯尼亞首都內羅畢市郊的Kilimall倉庫,檢查今天需要配送的包裹。
“1、2、3……53件,天吶,肯尼亞人為網購瘋狂了。”奧維諾五年前成為一名快遞員,起初他平均每天派送一兩件包裹,如今他的日均派送量達七八十件。
成為Kilimall的快遞員之前,奧維諾月收入不足100美元,勉強維持家庭開銷。隨著11月26日“黑五”購物節臨近,奧維諾的派送量比往常增加了兩倍,業績也水漲船高,月收入達兩三百美元。“我的收入快趕上內羅畢的白領了呢。電商繼續發展,我的收入就更高了。”言語中,奧維諾難掩心中的驕傲,笑容洋溢在臉上。
如今,他的大兒子正在喬莫·肯雅塔農業技術大學讀書,這是東非地區最好的工程類高校。奧維諾希望兒子畢業后能從事電子商務工作,因為他堅信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會有更多非洲人選擇網購。
30歲的亞歷克斯·穆圖庫成為快遞員已經三年。起初他擔心電商會在肯尼亞“死”掉,因為大多數肯尼亞人認為網上的東西質量差、沒保障,更愿意到實體店購物。“沒想到因為疫情,越來越多肯尼亞人開始網購,我們的業務量不斷增長,我也學會了網購。”穆圖庫說,今年他準備在“黑五”當天在搶購限時低價產品,比如藍牙音響和手機。
肯尼亞通信管理局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肯尼亞活躍網絡和數據流量用戶訂閱數達4673.65萬;無線用戶占網絡和數據流量用戶的99%左右。憑借其較高的互聯網普及率和穩定的社會經濟環境,肯尼亞已躋身尼日利亞、南非等非洲電子商務大國之列。
今年3月,聯合國非洲經濟委員會在題為《新冠疫情對非洲電子商務的影響》的報告中稱,超過2.94億非洲人擁有互聯網,而智能手機用戶的增加、年輕人口的增長和中產階級收入的增加推動了網購業務的發展。
報告顯示,受新冠疫情影響,非洲地區越來越多消費者購物習慣由線下轉為線上。疫情暴發前,非洲電商消費者主要購買時尚和電子等產品。而在疫情期間,食品、生活必需品和藥品等是網上最暢銷的產品類別。
非洲第一大電商平臺Jumia日前發布三季度財報顯示,今年7月至9月,Jumia平臺訂單量同比增長28%至850萬份,為歷史同期最高水平。Jumia表示,這是該平臺過去七個季度以來錄得的最快增長。
Kilimall市場部經理盧曉勇介紹,為迎接肯尼亞一年一度的“黑五”購物節,平臺將11月設為線上促銷月,吸引了眾多消費者體驗網購。根據該電商平臺的半月數據報告,11月流量環比增長141.13%,訂單數環比上漲196.83%,平臺熱搜關鍵詞囊括了智能手表、手機、電視、女鞋、假發等。
從中國留學回肯尼亞的埃文斯·基普羅蒂奇剛入職Kilimall技術部門半年。在中國學習期間,他感受到了網購、掃碼支付的便利。“我常常使用淘寶、拼多多購買各種東西,還幫非洲的朋友網購手機、電腦、音響等,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基普羅蒂奇說,目前肯尼亞的電商和中國差距還很大,希望有朝一日肯尼亞也能像中國一樣。
盧曉勇介紹,當前共有近千家非洲本地商家入駐Kilimall平臺,為非洲提供了近萬個就業崗位。作為第一家在非洲設立海外倉、第一個實現100%在線支付的中國公司,Kili?mall正在借助中非合作的東風不斷發展壯大。更令肯尼亞消費者激動的是,Kilimall已實現物流當日達/次日達。
相比世界其他地區,目前非洲電商市場規模較小,但增長潛力巨大。VISA今年4月發布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電子貿易進展》報告顯示,2019年至2020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電商銷售額同比增長42%。VISA指出,當前跨境電商交易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電商市場的主要模式,占該地區全部電商交易量一半以上。而這些跨境交易中的一部分來自消費者跨境使用非洲大陸其他地區的電商平臺,如Kili?mall、Jumia和Takealot等。
(丁蕾 黎華玲)